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隐裂(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患者动态咬合特征,分析其异常(牙合)因素,探索T-Scan Ⅱ咬合力分析系统作为牙隐裂调(牙合)干预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方法: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15名早期牙隐裂患者调胎干预前后牙尖交错位(ICP)及左右侧方咬合的过程.定量测定(牙合)接触点数目、力的中心点(COF)相对位置、(牙合)力百分比值(%)以及不对称系数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S组干预前第一磨牙区咬合接触点数目及(牙合)干扰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及干预后(P<0.05).CTS组COF均偏于患侧,两组患侧(牙合)力百分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较大胎力和不均衡的咬合接触是牙隐裂患者主要(牙合)紊乱因素.T-ScanⅡ咬合力分析数据可作为牙隐裂早期干预性调(牙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预防性调牙合可减少牙隐裂新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调牙合对减少牙隐裂的发生是否有效 ,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1 材料和方法1.1 患牙的选择临床和仪器检查确诊为牙隐裂的 5 8例患者 5 8个患牙(男 35 ,女 2 3) ,年龄 2 8~ 5 6岁。上颌磨牙 2 5个 ,上颌前磨牙 15个 ,下颌磨牙 18个。随机分为 2组 :第 1组进行预防性调牙合 ;第 2组不进行调牙合。1.2 仪器设备牙隐裂探测仪 (丹麦 ) ,台式牙电钻 ,咬合纸 ,咬合蜡片 ,各种砂石尖、轮。1.3 操作所有的隐裂牙进行充填、牙髓治疗或根管治疗术 ,并作金属全冠修复。第一组患牙进行预防性调牙合 ,消除过高牙尖 ,使牙合面稍降低。2 结果1~ 5…  相似文献   

3.
牙隐裂患者咬合特征及牙体磨耗特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R=5.67,χ2=8.45,P=0.003).24例单颗牙牙隐裂患者中牙尖交错位时<牙合>力中心位于内侧椭圆以内和外侧椭圆以内(包含内侧椭圆)的分别为6例(25%)和18例(75%),经Z检验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4.53,Z2=4.55,P<0.05).牙隐裂组中有侧方<牙合>干扰的隐裂患牙存在牙体磨耗的比例高于无侧方<牙合>干扰隐裂患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29).结论 本组患者牙隐裂的发生与咬合异常有关,与牙体磨耗相关.  相似文献   

4.
燕小勤  范媛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8):509-510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以132例牙隐裂患者的156颗隐裂牙为研究对象,对牙隐裂患者牙位分布特点、口内两侧同名牙牙隐裂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隐裂牙中,发生于上颌第一磨牙59例,占38%;近远中向隐裂68例,占44%。结论创伤性力是牙隐裂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牙隐裂的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研究牙隐裂的致病因素。方法 对102例牙隐裂患者的128颗患牙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牙隐裂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好发牙位为上颌磨牙,其中以第一磨牙最为多见。结论 创伤性(牙合)力是牙隐裂的重要致病因素,牙尖斜面是隐裂发生的易感因素,牙齿本身结构薄弱区和发育缺陷是牙隐裂发生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然磨耗对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外形高点改变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从生活环境相近的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20~28岁组及40~48岁组人员各15名,通过制取临床模型,使用Reland pix-30三维接触式扫描仪对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扫描获取原始数据,使用image ware 12.0和VC6.0进行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同20~28岁组相比,40~48岁组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各外形高点距近中邻接面距离有减小趋势,颊侧牙尖咬合面高点也向近中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磨耗使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外形高点向近中方向改变.  相似文献   

7.
自然牙牙裂综合征患者咬合类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2006,26(5):378-381
目的调查自然牙牙裂综合征(CTS)的牙合型特点。方法79例自然牙CTS患者及268名大学生,取研究模比较咬合类型。结果CTS组患牙分布:上颌第一磨牙23例,下颌第一磨牙14例,上颌第二磨牙12例,下颌第二磨牙11例,上颌第一前磨牙8例,上颌第二前磨牙7例,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各1例。与对照组相比,CTS组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增高,后牙锁牙合比例降低(P<0.05)。结论自然牙CTS患者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隐裂(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患者动态咬合特征,分析其异常(牙合)因素,探索T-Scan Ⅱ咬合力分析系统作为牙隐裂调(牙合)干预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方法: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15名早期牙隐裂患者调胎干预前后牙尖交错位(ICP)及左右侧方咬合的过程.定量测定(牙合)接...  相似文献   

9.
收集临床遇见的隐裂牙患者 14 8例 14 8牙 ,结果如下 :在 14 8例患者中 ,男 87例 (5 9% ) ,女 6 1例 (41% ) ,年龄 2 3~ 6 5岁 (平均 4 7.5岁 )。咬合状况 :在 14 8个隐裂患牙中 ,131牙 (88.5 1% )牙合面明显磨损 ,牙本质暴露程度不同。功能牙尖磨损重于非功能牙尖 ,磨牙重于前磨牙。患牙牙位、隐裂方向、牙髓状况见表 1~ 3。表 1  14 8个隐裂牙的牙位分布     (牙 )牙位左侧右侧患牙数 (% )16、2 63 12 85 9(3 9.86)17、2 7 2 2 2 14 3 (2 9.0 5 )14、2 43 2 5 (3 .3 8)15、2 5 2 13 (2 .0 3 )3 6、4610 12 2 2 (14 .86)3 7、47 3 5…  相似文献   

10.
上颌第二磨牙牙合面一般呈斜方形,有3~4个牙尖,远中舌尖多退化。极少数(2.80%)近中舌尖舌面有卡氏结节(第5牙尖)。2010-12-20在我院口腔科发现1例左侧上颌第二磨牙7个牙尖,报道如下。口腔检查: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左侧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各有一额外的锥形牙尖,于牙冠颊侧颈1/3处与第二磨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