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其特征是脑、皮肤、内脏及眼等各系统中可能有错构瘤存在[1 ] 。研究表明 ,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染色体 9q 34和 16 p 13位置基因突变 ,导致抑癌基因的失活 ,其过程可能受血小板活性生长因子调控[2 ,3] 。美国大约每 5 0万人中有一个结节性硬化症患者 ,国内截止 1995年底 ,不完全统计已近 2 0 0例 [4 ] 。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可以有癫痫、智力发育不全、皮肤、内脏、骨骼和眼部表现 ,眼部病变为视网膜星状细胞错构瘤 ,发生率为 5 3% [5] ,我们发现 1例 ,报告如下。患者男 ,2 7岁。右眼视力下降 2个月 ,来我…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后脱离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盛枫 《眼科新进展》2002,22(3):215-215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引起视力突然丧失的常见眼病。造成本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黄斑水肿和眼部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往研究发现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可防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向增殖期发展。为观察玻璃体状况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预后的影响 ,我们对 1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例 5 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均来自我院眼科门诊患者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9月 )。其中男 2 1例 ,女 2 9例 ,年龄 4 6~ 82岁 ;视…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系由硬蜱传播包柔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眼部多个部位而致视力丧失。1989年以来收治了51例,88只眼,其眼底表现以视网膜血管炎合并增殖性改变为主。依据病史、检查和血清莱姆病抗体(≥1∶128)作出诊断。3例玻璃体发现螺旋体。采用玻璃体切除术(11只眼)、氩离子激光(27只眼)和先锋霉素V等药物综合治疗,莱姆病抗体阴转率约80%,致盲率45.1%。  相似文献   

4.
儿童眼部肿瘤特点(附1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肿瘤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 1 1 9例儿童眼部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眼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病理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 3 5岁。1 1 9例儿童眼部肿瘤中 ,良性肿瘤 1 3种 53例 ( 44 5% ) ,恶性肿瘤 3种 66例 ( 55 5% )。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 63例 ( 52 9% ) ,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从发现症状到住院治疗间隔时间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期为 2 7月 ,青光眼期 5 3月 ,眼外期 1 3 7月 ,视网膜母细胞瘤不同时期的平均发生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嗅神经母细胞瘤对放疗敏感 ,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双眼Coats病合并黄斑裂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ats病与黄斑裂孔是不同的眼底病 ,二者合并发生较少见。我们观察到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2 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 2年于 2 0 0 1年 6月 5日来我院就诊。 1999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左眼黄斑裂孔”,未作周边部视网膜检查 ,因患者顾虑 ,未作手术治疗。 2 0 0 0年 5月准备行手术治疗 ,检查时发现左眼“视网膜大片渗出”,故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 ,无眼部红肿疼痛症状和神经系统及全身病变史。无外伤史。既往健康 ,家族中无类似眼病。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视力 :右眼 0 . 2 ,矫正 1. 0 ,左眼 0 . 0 5 ,矫正 0 . 1。双眼外眼及…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8~1998年,共收治59例眼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居多,基底细胞癌次之。本文重点对2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加以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9例,男性23例,女性36例,年龄1~79岁。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为1~5岁;基底细胞癌为20~79岁,平均58岁。 表1 眼部恶性肿瘤患者59例的分类及部位  相似文献   

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捷状体冷凝后交感性眼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感性眼炎是一种少见的双眼弥漫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可发生在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几天至数十年内。葡萄膜外伤和嵌顿几乎是所有病例的一个特征 [1 ]。而非侵入性眼部治疗 ,如睫状体冷凝术后发病的报告很少 [2 - 4 ]。我们观察到一例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凝术后发病 ,报告于下。患者女 ,18岁。因右眼视物不清 1个半月于 1998年 3月 17日来我院就诊。检查 :视力右眼 0 .0 5 ,左眼 1.2 ;右眼视盘水肿 ,视网膜火焰状出血 ,静脉纡曲扩张 ,黄斑部明显水肿 ;左眼未见异常。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8.
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肖云  苏兆安  姜节凯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700-702,I005
视网膜下出血多为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破裂 ,导致血液积存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 ,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眼部拟组织胞浆菌病、视网膜大动脉瘤、高度近视、外伤等疾病。视网膜下出血常位于黄斑部 ,可同时伴有视网膜前出血或色素上皮下出血 ,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以往对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被动地等待血肿自行吸收。但是 ,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较多且厚时 ,自行吸收时间较长且视功能恢复较差[1] 。我科从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 ,试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入膨胀气体治疗 7例 (7只眼 )…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原发性视网膜脱离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好发年龄为2 0~ 5 5岁[1]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 ,近年来老年患者发病率明显增高。为了探讨老年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特点 ,现就我院1992~ 1998年收治的 6 0例老年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6 3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2~ 1998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2 5 2例 ,其中 6 0岁以上者 6 0例 ,占同期该病住院患者的 2 3 .81%。7年间老年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 ,从 16 .13 %升至 34.0 9%。6 0例中男性 40例 ,女性 2 0例。年龄 6 0~ 77岁 ,平均年龄 6 4.38岁。单…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结膜炎变应原检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反复发作、双眼发生的变应性眼病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1] 。我们将本院 1996年 8月至1999年 8月在我科就诊的 2 3例过敏性结膜炎青少年患者资料进行总结 ,旨在探讨过敏性结膜炎的常见变应原 ,分析引发过敏性结膜炎的变应原种类。1.资料与方法 :(1)对象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因典型眼部症状就诊于我院变态反应门诊的青少年患者 2 3例 ,均根据文献 [1]方法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8例。年龄 4~ 18岁 ,平均 10 4 8岁。 4岁 1例 ,8~ 14岁12例 ,15~ 18岁 10例。病程 0 5~ 12 0年 ,平均 3 94年。(…  相似文献   

11.
重复癌又名多原发癌,是指同一患者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重复癌较多见于消化道、头颈部等<'[1-4]>,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患者总数的0.4%~10.7%<'[5]>.1879年由Billroth首先报道<'[6]>.眼部合并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转移癌而放弃治疗.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眼科曾遇到两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撕裂孔形成原因多为患者眼部震动突然加剧,视网膜变性薄区存在的玻璃体牵引快速撕扯视网膜所致 [1]。此类型裂孔所致视网膜脱离(RD)起病急,进展迅速,且患者多为青壮年。为以最小代价获取视网膜复位及裂孔封闭,且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我们采用最小量巩膜扣带手术(SBP)联合玻璃体腔填充无菌空气治疗一组伴单个撕裂孔...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劈裂症误诊为脉络膜恶性黑瘤的病例 ,国外已有文献报道[1] 。关于临床误诊的病理基础 ,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患者男 ,5 6岁 ,因右眼视力渐进性减退 1年余 ,加重 2个月 ,于 1978年 3月 2 2日以“右眼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肿瘤待诊”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 0 6 ,左眼 0 1, 3 5 0D矫正 0 4。右眼角膜后可见 2或 3颗沉着物 ,晶状体后极部混浊 ,玻璃体内可见絮状混浊。视网膜鼻上方呈球形灰棕色隆起 (用 10 0 0D看清 ) ,表面尚光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中央血管未见充盈 ,视网…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谱勒对糖尿病眼及视网膜脱离眼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彩色多谱勒对于血流的检测具有无创伤性 ,可半定量测定、可信度高等优点〔1、2〕。 99年以来 ,我们应用彩色多谱勒对糖尿病、视网膜脱离及正常眼进行观察研究 ,分别测量了球后的三支动脉 :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 ,观察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1.对象 :正常组 :16例 32眼 ,男性 10例女性 6例 ,年龄 5 5~ 6 0岁。临床上排除眼部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 ,眼科检查正常。糖尿病组 :16例 32眼 ,男性10例 ,女性 6例 ,病史 3~ 12年 ,平均 7年 ,年龄 4 7~ 6 4岁 ,平均 5 2岁 ,其中常规眼底检查发现合并神网膜病变 8例。视网膜脱离组 :16…  相似文献   

15.
将微控操作技术运用到现代眼科显微手术中 ,创建一种微控操作的眼部超显微手术 ,是近年来眼科界提出的新概念[1] 。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微创清除视网膜下出血[1] 、活体视网膜血管测压[2 5] 、视网膜组织活检[6] 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7,8] 。其中 ,通过视网膜静脉微穿刺 ,注入微量溶栓剂 ,介入性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是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视网膜组织和血管有一定的韧性 ,穿刺针缓慢推进不易刺入管腔 ,如果行程过大 ,又易导致血管贯穿。因此 ,要求穿刺针以快速且行程极小的动作 ,准确刺入管腔 ,又不…  相似文献   

16.
莱姆病可引起眼部病变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杨氏等在对国内该病的临床分析中指出以葡萄膜炎为多见,我们总结48眼莱姆病中发现葡萄膜炎6例,其中1例呈典型葡萄膜大脑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常见眼部恶性肿痛之一。发病率为1/20000~1,死亡率为47.5%~93.0%。一向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及光凝或综合治疗。为探讨单纯眼球摘除和眼摘术后放疗对存活的影响,及一些有关因素,现将两院1980~1985年五年中经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19岁。自幼双眼视力差,伴夜盲,于2005年8月2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系第2胎足月顺产,其母妊娠期间无患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胞姐及其他成员无同样疾病发生。家族中也无类似眼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6,左眼0.1,均不能矫正。双眼水平震颤,双眼屈光间质清晰。视乳头边界清楚,色泽明显变淡,视网膜血管变细。右眼黄斑部呈边界清楚的圆形脉络膜视网膜缺损,约4个视乳头直径大小,缺损区内色素沉着。左眼黄斑部约4~5个视乳头直径大小、近圆形缺损,缺损区内色素沉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及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及振荡电位改变已有不少研究。近来 ,Sutter等 [1 ]发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s,MERG)技术 ,可同时分别刺激视网膜多个不同部位 ,能在较短时间测量整个测试野内许多细小部位的 ERG,其一阶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内层的功能 [2 ]。本研究观察了 6 4例 DR患者 6 4只眼的 MERG改变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对象 :经散瞳直、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 DR ~ 期的患者 30例 30只眼 ,其中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的眼部病变眼底特征.方法 1041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82例,占88.70%;女性159例,占11.30%;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1岁.发现HIV感染时间为1个月~10年,平均HIV感染时间为12个月.传播方式为性传播475例,占45.63%;针头注射传播508例,占48.80%;输血传播44例,占4.25%;母婴传播14例,占1.34%.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发现眼底异常改变时行眼压、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不同眼部病变的眼底特征.结果 1041例HIV/AIDS患者中,发现眼部病变247例,占23.73%.其中,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最为常见的眼部病变,共132例,占眼部病变患者的53.44%;其次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共70例,占眼部病变患者的28.34%.眼底检查发现,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动脉瘤,沿血管走行的灶状出血、棉绒斑;CMVR眼底表现为不规则干燥外观,颗粒状边沿,有的累积视神经.FFA检查发现,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表现为出血斑呈遮蔽荧光,出血中心轻度强荧光,无荧光渗漏;CMVR表现为大片出血遮蔽荧光,血管荧光渗漏和(或)脉络膜透见荧光,视盘及病变区域荧光着染.结论 HIV/AIDS可发生多种眼部病变,以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CMVR最为常见.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灶状出血和(或)棉绒斑,CMVR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干燥外观病变,有时合并大片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