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爱的回忆     
为爱而回忆爱,爱之树就会常青。听说他的婚姻出了点儿麻烦,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我劝她说:“手续可不可以缓办,先共同清理一下自己的家。”她不解地问:“人都没了,还清理这些身外之物干什么?”我说:“也许会有用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跟心理咨询师说:"我害怕脱发,我为了头发而焦虑。"咨询师说:"脱发了会怎样?""不好看,会被别人嘲笑,女朋友有可能抛弃我。""不好看会如何?被人嘲笑会怎样?你确定女朋友会因为脱发而抛弃你?抛弃了你又会怎样?""不好看被人嘲笑我就会心里难受,女朋友抛弃我的话我心里更难受。""心里难受又会如何呢?有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之所以定在这个日子,是因为北京奥运会就是在2008年8月8日开幕并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运动健身的理念扎根于大家心中不断萌发,从未停止。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运动健身对于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不过你可知道,身体的锻炼对于心理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为什么身体锻炼会同时作用于心理层面?健身如何帮人们更好地应对不良情绪和常见心理疾患?高风险运动中哪些心理因素在作祟?常听精神科医生提起的"八段锦"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练习?  相似文献   

4.
李萍 《校园心理》2005,3(6):49-49
小霞是“大一”的新生,刚来到这个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变不愿交往的习惯,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为此,她主动和同学联络,甚至为了迎合同学的爱好而舍去了许多自己的娱乐。可是,天不遂人愿,她虽然尽了最大努力却总不能让大家都满意。眼看就要考试了,她却无法专心学习,脑子里总在思考:“万一考不好,大家会如何看我?我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呢?”小霞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心理能量”这个词。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能量是个恒定的量,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理能量是向外的,也就是说,人把心理能量用在学习、工作、社交、娱乐…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健康科普工作的推动,作为心理健康"大敌"之一的抑郁症,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现如今提起抑郁症,人们并不会感到陌生。与此同时,抑郁症也是一种特别容易被大家误解的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特殊的"抑郁症",他们也会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可医生给处方的药物却不是抗抑郁药,或者只是很少量的抗抑郁药和很大量的其他类药物。明明也是"抑郁症",为什么医生却不用抗抑郁药物给自己治疗呢?其实,这类朋友的"抑郁症"叫做"双相抑郁"。  相似文献   

6.
镜大侠信箱     
《校园心理》2007,5(12):56-57
<正>来信:我现在是大三的学生,我刚刚得知我的英语专业四级没有过,我很伤心。因为没过我就拿不到学位,我就辜负了我父母,也对不起我自己。学位都没拿到我还读什么书?同学劝我说证书不重要,能力更重要。这是一句废话,证书不重要,那为什么大家都考!  相似文献   

7.
《心理与健康》2012,(9):16-16
由于家庭琐事,已经退休的钱大妈出现了心悸、心慌、气短等一系列疑似心脏病的症状。她做家务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到各大医院检查后,却发现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在神经内科医生的建议下,儿子带着不太情愿的钱大妈来到了精神科。"哎,怎么来这个科了?这身体不好吧,心理还能不健康了?想当初没退休那会儿,单位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哪个不是我负责的……"钱大妈不停地抱怨。"妈,检查那么多地方了,不是都没找到病根?神内科主任建议来看看,咱就看看呗。"儿子劝着说。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你们好!我是一位老年妇女,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总是不稳定,症状控制不好使我的身体感觉不舒服,为此心情也经常会受到影响。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还能不能健康地生活都没有信心了,觉得这样活着太痛苦了,真是生不如死。家里的亲人劝我也没有用,后来看医生吃了一些药,心情才慢慢地调整好了。我也明白应该振作起来,战胜疾病,但是又时常觉得自己疾病缠身,不能像别人那样健康地活着,我很羡慕那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一个不能健康地生活于世的人,谈何快乐?疾病缠身的人也能有好心情吗?希望听听你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这是今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话,感到十分有道理,所以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解释道,"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变得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并不是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确如此。很多打骂过孩子的家长总是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而对于准备要做或者已经在做心理咨询的人,肯定有过类似的疑问—如何判断心理咨询有没有效果?有的"大师"可能会告诉你"只要你相信就会有效果";有的"专家"会告诉你心理咨询就是唠家常没什么用;还有"大V"可能跟你说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判断……这么多的说法和标准,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很多,失败和挫折随处都可能发生,任何人也会有烦恼。那么,人们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平衡呢?这就看你的心境如何了。为此,安德森·瑞尔博士向大家提出了保持良好心境的10条要诀。对亲人的期望不要过高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很多人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只要亲人努力过,不管目标有没有达到,这种努力的过程就是一种快乐,就应该分享。.  相似文献   

12.
《心理与健康》2007,(12):56-57
Q:我的孩子6岁了,我非常喜欢小孩儿,有时难免会有些溺爱孩子,朋友们常劝我说不能溺爱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好处,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溺爱对孩子不好呢?  相似文献   

13.
马征 《心理与健康》2012,(11):46-4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怀疑某些人在背后议论我们或者说我们坏话的情况,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偏执狂"怀疑所有他看到的人都在说他的坏话,并且会积极地寻找证据,当然,他们通常都是以失败告终。接下来,我们用一案例生动形象地让大家认识"偏执"。  相似文献   

14.
提起整形,很多人会想到韩国电视剧里的那些俊男靓女。似乎随着"韩流"的侵入,一夜之间,整形成为很多爱美人士热议的话题。很多人都梦想通过整形手术变成理想中的模样。可是,你知道整形手术存在什么风险吗?你做好整形手术的心理准备了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不能离开她,离开她我的生活没法继续……"丈夫伤心地说。"我现在一见到他就感到恐惧、害怕,我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日子没法过了……"妻子气愤地说。夫妻两人进入咨询室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大家有点摸不着头脑。故事是这样慢慢地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长寿者大多脾气比较好,不大爱生气。遇到生气的事,能平静处之。要想让自己不生气,人劝不如己劝,而《不气歌》就是己劝的最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正说到依恋,你也许会很快想起哈洛的小猴子,或想起发展心理学课本上的"陌生情境测验"。可是,接下来呢?趁着难得的假期,我读完了《依恋的形成:母婴关系如何塑造我们一生的情感》,很想和大家把依恋这个话题谈得再仔细一些。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本书为我们梳理了依恋研究的历史,系统地讲述了鲍尔比和安斯沃思等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Q我现在心里很乱,不知如何表达我的困惑。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明年就要毕业了。但我并不想这么早就找工作,想报考研究生。可是,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虽然在别人眼里,这个专业很热,我却有一种无法化解的"物理情结"。我当初高考时报的是物理专业,没有被录取,现在的专业是调配过来的。因此,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同学劝我考本专业的,我还真的动摇过,因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还有,我的家境并不富裕,我又打算先工作一两年再考研。可是听说以前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步入社会后就意志消沉了。我真怕自己那样。面对选择我该怎么办?工作,还是考研?本专业,还是外专业?现实和我的发展计划纠缠在一起,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相似文献   

19.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清人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都喜欢在书房里张贴一幅这样的名言,以此来鞭策自己。可是,对于"难得糊涂"这四字中的真味,有多少人又能够参悟得透呢?有些人挂幅字在那里,不外乎附庸风雅罢了。当金钱、权势和美色这些充满诱惑的东西出现在人们身边时,有多少人又能处之泰然,难得糊涂呢?不争得头破血流已经算不错了,你如果让他们"难得糊涂",他们就会觉得刺耳,觉得你挡住了他们的财路,是别有居心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汉语辞典中对幸福作出了简明的解释,就四个字—称心如意。在此明显省略了主语,主语是"我",是"自己"。所以,幸福是自己的感觉。中国人一贯有对幸福的追求,而且这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优良遗产。现在社会上讲国学,一讲国学就会讲到儒家,就会讲到《论语》。《论语》开篇就是这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放在开篇的东西一定是最重要的,而这三句话恰恰都讲到了快乐和幸福。孔子讲读书学习、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