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不同浓度粒径为90 nm的SiO2颗粒作用于SH-SY5Y细胞,分别为0、3.125、6.250、12.500、25.000、50.000 mg·L-1 SiO2组,其中0 mg·L-1组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采用AO/EB染色和 Annexin Ⅴ-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MTT检测,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 (P<0.05),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低于3.125 mg·L-1 SiO2组 (P<0.05)。AO/EB染色和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凋亡率高于3.125 mg·L-1 SiO2组(P<0.05)。FCM检测,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中ROS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低于3.125 mg·L-1SiO2组和对照组(P<0.05),50.000 mg·L-1 SiO2组G2/M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纳米SiO2 可降低SH-SY5Y细胞的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中ROS水平,可干扰细胞周期进程,对SH-SY5Y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DHA抗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DHA组(DHA终浓度分别为0.05、0.50、5.00和50.00 μmol·L-1)。采用MTT法检测DHA作用后SH-SY5Y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术分析DHA作用后SH-SY5Y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DHA作用后SH-SY5Y细胞中cyclin D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DHA作用SH-SY5Y细胞24、48和72h时均可抑制细胞的生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0、5.00和50.00 μmol·L-1 DHA组SH-SY5Y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细胞生长的密度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00 μmol·L-1 DHA组SubG1期细胞的百分比增加(P<0.05);G0/G1期细胞百分比先升高再降低,S期与G2/M期细胞的百分比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00 μmol·L-1 DHA组SH-SY5Y细胞中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00 μmol·L-1DHA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DHA可能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源性原花青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SH-SY5Y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各组细胞中加入含不同浓度(0、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的培养基,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作用24、48和72h时SH-SY5Y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72 h时不同细胞周期SH-SY5Y细胞百分率,Annexin Ⅴ凋亡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72 h时SH-SY5Y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SH-SY5Y细胞增殖率均降低,作用48和72h时2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作用24、48和72h时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40mg·L-1组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中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食源性原花青素可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生长,其机制主要是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苷单体Rh2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Ginseng Rh2(G-Rh2)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FC细胞(密度为1.0×109•L-1)分为空白组、G-Rh2组(3、10、30 mg•L-1)组,MTT法检测MFC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抑制蛋白p27kip1在MFC细胞中的定性和定量表达。结果:与相应空白组比较,G-Rh2(3、10、30 mg•L-1)组在1、2和4 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G0/G1期细胞比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P<0.05或P<0.01),同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含量逐渐降低(P<0.05或P<0.01),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参皂苷单体G-Rh2可抑制MFC细胞增殖,可使MF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抑制细胞活性,这一过程可能与p27kip1升高、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蝎毒组分Ⅰ(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卵巢癌细胞SKOV3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V-Ⅰ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00、400、800 mg•L-1),采用MTT法检测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率,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200、400和800 mg•L-1-1组, SKOV3细胞集落数分别为57.00±6.16和48.00±4.11,明显低于对照组(84.00±5.29)(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mg•L-1组SKOV3细胞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 (P<0.01), 800 mg•L-1组SKOV3细胞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1期细胞数有增多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和800 mg•L-1组SKOV3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SV-Ⅰ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其机制与SV-Ⅰ抑制SKOV3细胞DNA合成、诱导SKOV3细胞发生G2+M和G1期阻滞及诱导SKOV3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蝎毒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蝎毒(scorpion venom, SV)及其分离组分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400和800 mg•L-1的SV可明显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 (P<0.01或P<0.05)。蝎毒组分(SV-Ⅰ、SV-Ⅱ 和SV-Ⅲ)在浓度为200、400 及800 mg•L-1时,对B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5~P<0.01);在400和800 mg•L-1 时,可使G0/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5~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P<0.01),S期细胞呈降低趋势,而SV对细胞周期进程未见明显影响。当SV、SV-Ⅰ、SV-Ⅱ及SV-Ⅲ的浓度为400和800 mg•L-1时, 对B16细胞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毒及其组分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存活与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纯化后各组分的抑瘤作用优于蝎毒,但其抑制作用低于阳性对照丝裂霉素 (Mitomycin-c, MMC) 组。提示蝎毒引起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可能是其抑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杞苷对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 黄杞苷(5、10、20、40、80和160 μmol·L-1)预处理SH-SY5Y细胞12 h,MTT法检测黄杞苷对H2O2诱导损伤后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氮蓝四唑(NBT)法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检测试剂盒和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NADPH)检测试剂盒测定黄杞苷对H2O2诱导损伤后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对SH-SY5Y细胞进行活性氧(ROS)水平的测定。黄杞苷(20 μmol·L-1)预处理SH-SY5Y细胞12 h,H2O2孵育6、12和24 h或用黄杞苷(5、10和20 μmol·L-1)预处理细胞12 h,H2O2孵育12 h,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rf2及HO-1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杞苷能够提高SH-SY5Y细胞的活力,显著提高SOD和GSH水平,减少ROS产生(P<0.05)。黄杞苷能够促进Nrf2蛋白由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黄杞苷(20 μmol·L-1)预处理SH-SY5Y细胞12 h时转移达到顶峰。H2O2损伤模型下,黄杞苷浓度依赖性地促Nrf2的核内转移(P<0.05),并促进下游蛋白HO-1的表达(P<0.05)。结论 黄杞苷对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促进Nrf2、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协同雌二醇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4T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2.5、25.0、50.0和100.0 μg·L-1) IL-4或雌二醇(0、6.25、12.50、25.00、50.00 nmol·L-1),作用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将乳腺癌4T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IL-4组(加入50.0 μg·L-1 IL-4)、雌二醇组(加入12.50 nmol·L-1雌二醇)和联合组(加入50.0 μg·L-1 IL-4+12.50 nmol·L-1雌二醇),MTT法检测各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乳腺癌4T1细胞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TAT6、p-STAT6、ERα、Erk、p-Erk、P70S6K、p-P70S6K、S6和p-S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 μg·L-1 IL-4组比较,25.0、50.0和100.0 μg·L-1IL-4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0 nmol·L-1雌二醇组比较,12.50、25.00、50.00 nmol·L-1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IL-4组或雌二醇组比较,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IL-4组或雌二醇组比较,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中ERα、p-Erk、p-P70S6K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中p-STAT6、ERα、p-Erk、p-P70S6K、S6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TAT6、p-STAT6、ERα、p-Erk、p-P70S6K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IL-4协同雌二醇可促进小鼠4T1乳腺癌细胞膜IL-4受体(IL-4R)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增强乳腺癌4T1细胞中Erk1和p70S6K激酶的激活及下游分子S6蛋白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在体外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二甲双胍与紫杉醇的药物协同效应。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01、0.50、1.00、5.00和10.00 mmol·L-1)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及紫杉醇联合用药)。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下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48h后实验组SKOV3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而 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MTT法检测,1.0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0.5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P<0.05);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独紫杉醇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够增强紫杉醇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二者具有药物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翘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人神经母细胞株SH-SY5Y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的SH-SY5Y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连翘苷,以MTT代谢率为指标确定连翘苷的无毒范围;对培养的SH-SY5Y细胞加入连翘苷100,10,1 μmol·L-1预孵育24 h,加入1 mmol·L-1 MPP+ 作用48 h诱导损伤,观察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的改变。结果:连翘苷在1~1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不影响SH-SY5Y细胞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MPP+损伤模型组MTT代谢率明显降低(P<0.001),LDH漏出率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连翘苷各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LDH漏出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连翘苷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生长及Notch1活化的影响,探讨橙皮素抑癌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ca8113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25、50、75、100和125 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用于分析橙皮素作用前后Tca8113细胞中Notch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DMSO对照组比较,125 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24、48和72 h 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7.88%±1.90%、26.28%±2.2%和47.05%±1.90%)(P<0.05);在橙皮素处理72 h后,25、50、75、100 和125 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14±1.20)%、(28.69±2.10)%、(28.33±2.60)%、(45.26±3.00)%和(47.05±1.90)%,橙皮素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橙皮素作用72 h后, 0、50和100 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从 2.9%±0.5%升高至23.4%±1.7%和 35.1%± 1.9%(P<0.05);G0/G1期细胞由(18.6±1.3)%升高至(33.4±1.5)%和(40.5±1.9)%(P<0.05), S期细胞百分率由(70.3±2.5)%下降至(56.8±2.0)%和(48.7±1.8)%(P<0.05)。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析,与DMSO对照组比较,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中Notch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橙皮素能够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活化Notch1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导致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抑制作用,阐明纳米SiO2颗粒致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选用粒径为68 nm的纳米SiO2颗粒,以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2、5、10 mmol·L-1)NAC预处理组、不同浓度(10、20、50、100 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和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以及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形态;荧光酶标仪检测NAC预处理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中ROS水平。结果:NAC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在5 mmol·L-1 浓度时达到峰值,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NAC能使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以5 mmol·L-1 NAC的作用最明显(P<0.05);与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边界较明显;随纳米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细胞中 ROS水平随之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50和100 mg·L-1浓度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纳米SiO2颗粒所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细胞中ROS水平升高是纳米SiO2颗粒导致人正常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i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2O2 200 μmol·L-1)、SCL高剂量组(SCL 30 mg·L-1+H2O2 200 μmol·L-1,SCL1组)和SCL低剂量组(SCL 10 mg·L-1+ H2O2 200 μmol·L-1,SCL2组)。对照组PC12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PC12细胞用200 μmol·L-1H2O2孵育6 h造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SCL1和SCL2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SC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再用H2O2(200 μmol·L-1)继续孵育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12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NO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SCL1和S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上清中LDH活性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1),MDA和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SCL对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褪黑素(MLT)、卡铂(CBP)单独及联合应用在体外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MLT和CBP的药物协同作用。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LT组(1和2 mmol·L-1)、CBP组(12.5、25.0和50.0mg·L-1)、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MLT及CBP联合用药)。应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各组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情况,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各组SKOV3细胞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MTT法检测,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MLT组,且高于 50.0mg·L-1C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mmol·L-1MLT联合50mg·L-1CBP 组效果最佳,增殖抑制率为(70.7±4.2)%;与双倍浓度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凋亡率高于MLT组,且高于50.0mg·L-1C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mmol·L-1MLT 联合50mg·L-1CBP组SKOV3细胞凋亡率为(58.9±2.0)%;与双倍浓度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同浓度CB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中Bax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MLT可增强CBP在体外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通过增强Bax基因表达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胡桃醌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阐明胡桃醌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iH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0、20、40、60、80和100 μmol·L-1胡桃醌处理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SiHa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胡桃醌处理组SiHa细胞体积缩小,连接消失,与周围细胞脱离。与对照组比较,胡桃醌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生长抑制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7 μmol·L-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和100 μmol·L-1胡桃醌处理组SiHa细胞的亚二倍体峰(SubG1)比率增加,G0/G1和S期细胞比率降低,G2/M期细胞比率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胡桃醌对SiH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使细胞周期SubG1比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过氧化氢(H2O2)构建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氧化应激模型,观察其对Hela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H2O2与内质网应激(ERS)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 mmol·L-1 H2O2构建体外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H2O2 4 h组、H2O2 8 h组和H2O2 12 h组,各组细胞分别以H2O2作用0、4、8及12 h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中ERS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H2O2组Hela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4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各H2O2 组Hela细胞中LC3-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RP78表达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H2O2作用时间的延长,各H2O2组Hela细胞中IRE1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JN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2O2所构建的体外氧化应激模型中H2O2能够诱导Hela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且该诱导作用由ERS信号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