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线异步转换模式(WATM)网络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冬梅 《数字通信》1998,25(3):42-44
对无线链路中ATM信元舆使用的差错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无线链路对AT崔元头差错控制(HEC)和信定界(CD)功能的影响,物理层的前向纠错(FEC)和交织,应用数据链路自动请求重发(ARQ)实现可靠的话务传输,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差错控制方式,尽可能减少射频链路对ATM操作的影响,ATM传输机制在无线链路中的实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QOS的无线ATM协议结构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合理地分配信道资源和进差错控制是无线ATM的两个关键技术,本文提出的基于QOS的无线ATM协议结构,在信元头加入36比特的BCH码用于差错控制,取代了标准ATM信元头的VCI/VPI;在上行链路的信元头中增加1字节表示排队信息元次序,用于MAC控制或信元排序。  相似文献   

3.
简述毫米波通信系统特点后,较详细分析了ATM技术应用于无线LAN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微波链路上固有的误码特性,将对ATM的使用、ATM适配层协议及同步数字系列传输机制产生不利影响;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ATM的信头和适配层的内容进行差错控制保护,采用某种形式的循环码检错,对编码信道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错误检出、纠正,使用ATM链路增强技术,改善信元舍弃概率。  相似文献   

4.
简述毫米波通信系统特点后,较详细分析了ATM技术应用于无线LAN存在的一此问题:由于微波逻路上固有的误码特性,将对ATM的使用、ATM适配层协议及同步数字系列传输机制产生不利影响;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ATM的信头和适配层的内容进行差错控制保护,采用某种形式的循环码检错,对编 码信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检出,纠正,使用ATM的链路增强技术,改善信元舍弃概率。  相似文献   

5.
无线ATM是ATM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融合。它在网络层使用标准的ATM信元,在无线链路上的无线信道特定的协议子层增加一个无线信头和信尾,在无线基站上实现ATM信令和控制协议的无线扩展。在ATM的研究中,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美国普林斯顿NEC方案和德国GMD方案。目前,这一课题引起了人们有极大兴趣,很多大学和公司的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研究与实验。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无线ATM技术在差错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业务类型的无线ATM差错控制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采用级联前向纠错FEC或FEC与自动反馈重传ARQ相结合的技术。在该差错控制方案中,设计了信道级FEC和信元级FEC来保证实时型业务所需的误比特率,同时采用信道级FEC和信元级ARQ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非实时型数据业务所需的服务质量。最后通过解析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差错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对ATM中的信头差错控制的原理分析,提出了HEC序列产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方案以及纠错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8.
无线ATM网络的逻辑链路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翔  毕光国 《通信学报》1998,19(1):86-91
无线ATM网络中,在信元进入ATM网络层前,须通过逻辑链路控制(LLC)层来消除无线信道的影响。本文对使用不同数据包长度和不同ARQ技术的LLC方案进行了比较,并折中考虑了实现的复杂程度与所获得的性能,得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应使用的数据包长度。本文还仿真了在瑞利衰落环境采用传统ARQ和码组合ARQ技术时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码组合ARQ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ATM的基本概念谭淑贞1ATM利用信元交换为了说明ATM的基本原理,首先看图1所示的ATM交换、传输概念。图中交换机是ATM交换机,它采用了名为“信元”(Cell)的固定长信息块(组),并以信元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图中进入B-ISDN的信息流是一串...  相似文献   

10.
4 ATM(异步传输方式)4.1 ATM基本情况 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技术。其特点是统计复用、信元长度固定、虚通道(VP)与虚通路(VC)交换、带宽的动态分配、能综合多种业务。ATM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形成无线ATM技术,无线异步传送模式(WATM)实质上是将ATM网上宽带业务延伸至无线移动网,把ATM无缝隙地扩展到移动通信终端。 研究开发WATM,主要是基于:a.用户对ATM/B-ISDN的无线接入的需求;b.多媒体应用需要有支持多媒体技术的无线平台;C.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和…  相似文献   

11.
郝瑞兵  吴建平 《通信学报》1998,19(11):44-48
异步传输模式(ATM)常被认为是一种解决网络带宽瓶颈的技术,但是应用程序从ATM网络获得的带宽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通过在CERNET的ATM测试床上的实验,对基于ATMAPI的数据交换和基于TCP/IP/ATM的数据交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原始的ATM信元交换其效率是非常好的,但在不同协议栈上的应用所能获得的带宽受系统软件、传统的网络协议和端系统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应用程序可获得的带宽。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有/无线ATM混合网络传输容量资源管理的研究或是局限于无线网络部分,或是局限于骨干网络部分,很少有人研究整个网络中涉及越区切换的链路的传输容量资源管理方案。本文将无线系统中越区切换对传 影响扩展到骨干网,分别针对基站(BS)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链路和基站控制器间的虚通道(VP),提出了自适应于各小区中各类呼叫业务量状态的传输容量动态分配和越区切换保护容(GuardCapacity)预  相似文献   

13.
陈常嘉 《通信学报》1996,17(1):26-30
本文讨论了采用前向差错控制(PEC)技术进行ATM网上信元误插入控制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了AAL1用于信元丢失和比特误码控制的编码方法。提出并分析了四种误插入控制算法。指出传统的RS码很难在误插入控制中充分发挥码的能力,因此建议了一类略为修正的首尾非零非线性码。研究表明这类码能充分发挥码的潜力,与原始RS码比较,有好得多的误插入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突发信道下无线ATM的前向差错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昱  刘庚峰  陆建华 《电讯技术》2002,42(5):115-118
在无线ATM网络中,无线信道的高误码率和突发特性要求对无线ATM信元进行较强的误码保护。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前向差错控制(FEC)方案,对信元头采用较强的FEC,对信息域采用较弱的FEC,并针对信道特性和采用的前向差错控制编码的特点进行元头信元内交织,文中对无线ATM信元在突发信道下的信元丢失率和信元信息错误率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降低信元信息错误率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信元丢失率。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ATM(异步转移模式)网络中恒定比特率(CBR)和可变比特率(VBR)语音通信方式,讨论了ITU-T1997年新颁布的ATM可变比特率业务适配标准AAL2,给出了信元装配实例。针对VBR业务相对CBR业务有较大不同的网络传输时延特性,着重分析了语音信号作为VBR业务采用AAL2适配标准时,通过ATM网络传输时的装配时延问题。  相似文献   

16.
ATM无线传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 异步传送模式(ATM)是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技术。其特点是统计复用、信元长度固定、虚通道(VP)与虚通路(VC)交换、带宽的动态分配、能综合多种业务。 ATM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形成无线ATM技术,无线异步传送模式(WATM)实质上是将ATM网上宽带业务延伸至无线移动网,把ATM无缝隙地扩展到移动通信终端。 研究开发WATM,主要是基于(1)用户对ATM/B—ISDN的无线接入的需求;(2)多媒体应用需要有支持多媒体技术的无线平台;(3)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不能满足所有…  相似文献   

17.
服务质量控制技术及其在ATM网络中的实现疏胜平一、引言异步传输模式(ATM)与同步传输模式(SynchronousTransferMode:STM)相比,有以下优点:用不依赖业务种类的统一格式(信元)复用传送,不需要使用以往的TDM帧时分复用结构;信...  相似文献   

18.
ATM网络中传输视频信号存在的信元丢失会严重影响接收图象的质量,可以从视频编解码端与ATM适配层采取抗信元丢失技术以减少该影响。不同AAL有不同的抗信元丢失原理。本文分别对用AAL1,AAL2,AAL5适配MPEG-2视频信号时在AAL层采取的抗信元丢失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移动多媒体通信中无线AIM接入和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振辉 《电信科学》1998,14(12):8-12
本文讨论移动多媒体通信中无线ATM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包括无线ATM概念,ATM无线接入,无线ATM网络,协议,信元和传输结构。研究无线信道给移动多媒体通信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引言本文分析中等数据率(50~100kbit/s)无线点到点链路的各种实用解决方案。选择902~928MHzISM(工业、科技和医学)频段做为一理想的射频媒体实现低成本和非许可(即FCCPart15)工作的无线链路。FCC细则允许在频段内连续低功率(接近0dBm)或较高功率(接近30dBm)扩展频谱传输。为降低成本和复杂性在此只考虑低功率工作。下面将讨论无线数字通信问题,分析链路的数字和RF部分的一些解决方案。系统链路实现无线点到点链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是采用单工(1路)还是双工(2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