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药烟剂防治平菇害虫药效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用菌生产中使用农药必须十分小心,选用敌敌畏烟剂和高效氯氰菊酯烟剂防治平菇害虫,试验了它们的室内药效和现场药效。结果表明,敌敌畏烟剂和高效氯氰菊酯烟剂对防治食用菌害虫效果好,结果还发现,放用农药烟剂后16h放风,对敌敌喂烟剂的防治效果有影响,对高效氯氰菊酯烟剂的防治效果没有影响,农药烟剂有希望解决农药残留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温棚内高湿是适宜病菌发生的重要条件,常规喷雾防治增加棚内湿度,防治效果受到影响,采用烟剂防治温棚蔬菜病虫弥补了喷雾之不足。为此,烟雾已成为温栅蔬菜病虫防治的主要剂型。单一的烟剂连续使用易产生抗性,研制新型高效系列烟剂,组装配套技术非常必要。我所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烟剂研制和使用技术研究,已能向生产上提供7种烟剂,在番茄、黄瓜、芹菜、韭菜、豆角等探索出配套技术已示范100多万亩,1995年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新型高效系列烟剂防治番茄主要病虫配套  相似文献   

3.
以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外观以及农药残留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烟剂1号对温室黄瓜的安全性测试与评价.结果显示,烟剂1号对温室黄瓜没有造成伤害,是安全的,而且有助于生长, 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可见,烟剂1号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残留的绿色农药.  相似文献   

4.
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高效百菌清烟剂具有发烟效率高、分散度大、弥漫充分及施药均匀等特点,该烟剂对灰霉的高抗型和敏感型菌,以及对霜霉菌和炭疽菌都呈现了优级(1级)的抑菌效果;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烟剂,其防效高达94.3%,黄瓜增产率为23.5%~33.4%.  相似文献   

5.
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外观以及农药残留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烟剂2号对贮藏期猕猴桃的安全性测试与评价。结果显示,对贮藏期猕猴桃没有造成伤害,是安全的,而且有助于贮藏;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可见,烟剂2号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残留的绿色农药。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于烟剂使用的原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新棉宝杀虫烟剂、新敌杀虫烟剂、神霸杀虫烟剂、林丹敌敌畏杀虫烟剂和敌敌畏杀虫烟剂等,并进行了防治害虫试验。共设置了6个试验小区,每一小区施放一种烟剂,检查放烟后72h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杀虫烟剂、2%林丹敌敌畏杀虫烟剂和新敌杀虫烟剂是比较理想的杀虫烟剂;新棉宝杀虫烟剂的击倒率比较强,但触杀效果比较差,且只对幼龄幼虫防治效果好,不是理想的杀虫烟剂;神霸杀虫烟剂的防治效果极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一、烟剂施药技术1、使用方法烟剂施药技术就是通过点燃烟剂,使烟剂中的农药有效成分受热气化,遇冷形成微小的颗粒,再沉降到蔬菜作物表面进行杀虫灭菌。烟剂使用起来方便、省工省时,不增加保护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烟苗移栽后烟田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方法]烟苗移栽24 h前,分别选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种药剂,在漂浮育苗大棚内对育苗池内烟苗进行集中喷雾,喷药后24 h将烟苗移栽到烟田,分别调查膜上移栽和膜下移栽烟田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情况。[结果]移栽前使用3种药剂处理烟苗后,各处理的小地老虎危害株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膜下移栽烟田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对烟田小地老虎的末次株防效达78.08%,高于膜上移栽烟苗处理的末次防效72.85%。[结论]烟苗移栽前在育苗大棚内使用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喷雾后,烟苗移栽后可有效防治移栽后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对小地老虎防效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对烟苗无药害,降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针对大棚黄瓜种植过程中一种病虫害——蚜虫进行防治,笔者采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对敌敌畏烟剂、熏虱定烟剂、异丙威烟剂和虫螨净烟剂等4种进行同条件对比,确定敌敌畏烟剂为蚜虫害防治的有效烟剂。然后对比其他敌敌畏给药方式的农药残留,综合确定敌敌畏烟剂的实际蚜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杀虫烟剂主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3种新杀虫烟剂主剂的筛选研究情况。室内配制和林间施放证明,敌敌畏烟剂和氯氰菊酯烟剂启动速度快,燃烧时间大于7min,燃烧温度高于400℃,烟量较浓,燃烧残留物灰白。50~60℃热贮10h无自然现象。10m抛高降落后无破损。敌敌畏烟剂野外防治效果为95.85%,西维因烟剂防治效果为31.51%,氯氰菊酯烟剂防治效果为97.68%。敌敌畏烟剂和氯氰菊酯烟剂的烟雾在林间弥留时间为60min,西维因烟剂为40min。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对落叶松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林间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水杨酸0.1%水剂、2%烟剂对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水杨酸水剂和烟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林间株组防治试验和林分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1%水杨酸水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4%,是生产中应用的杀菌剂代森铵防治效果的2.4倍。水杨酸烟剂1997年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3.8%,明显高于百菌清烟剂(88.4%)。2000年不同防治时间、不同含量的水杨酸烟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均有显著效果。其中以2%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落叶病、1%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较好。3次试验对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7%和74.2%。5%水杨酸烟剂林分大面积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可达80.77%,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可达53.8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百菌清、灰霉净、疫霉净3种烟剂,采用烟熏法对温室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结果]3种烟剂中,百菌清烟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最佳,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每次施药量为1500 g/hm^2,施药间隔期8 d,连施4次,防治效果可达90.7%以上。[结论]百菌清烟剂可以在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化学防治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疫霉净烟剂防治保护地蔬菜几种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内高湿是适宜发病的重要条件,常规喷雾防治增加棚内湿度,防治时间受阴天和浇水限制,系统防效差。采用烟剂防治温棚蔬菜病虫害弥补了喷雾之不足。目前我国烟剂品种少,单一的烟剂连续使用易产生抗性,为此研制新型烟剂非常必要,通过1991 ̄1996年的研究,研制出了主防黄瓜霜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番茄晚疫病的新型烟剂疫霉净烟剂。每667m^2用剂量250g。据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辽宁、天津等地市和  相似文献   

14.
烟雾剂是通过烟雾等细小颗粒附着在橡胶树叶片上和树干上,发挥药效。根据环保、经济、安全、防效好、操作简便、符合相关技术指标的原则,判断烟雾剂发烟效果及相关指标;运用统计分析筛选最佳配比,确定百菌清烟雾剂的最佳配方及探讨发烟效果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该烟雾剂评价指标符合技术指标及相关原则,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在此筛选标准下配制的烟雾剂,发烟效果良好,配制简便,使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10%烟熏死烟剂(有效成分为异丙威 吡虫啉)对保护地黄瓜瓜蚜防效优良、速效性好,且对黄瓜安全。该烟剂防治瓜蚜在其不同发生期均可施用,适宜剂量为750 g/hm2,药后1 d的防效可达92.5%以上,药后7 d的防效仍达90.7%以上,较空白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16.
苦皮藤素烟剂最佳配方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20%苦皮藤素原药配制了4种烟剂农药,对烟剂试样发烟时间、燃烧温度、有效成烟率、稳定性与安全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筛选出10%苦皮藤素原药和5%硝酸铵配制的风干片剂为最佳配方剂型,该剂型的燃烧温度为(189.6±10)℃,成烟率为93.2%,自燃温度为162.5℃,热贮存分解率为2.26%.室内药效试...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Pinus kesiya是云南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主要用于制备胶合板。为了进一步改善思茅松胶合板的综合性能,提高其使用安全性,主要研究了思茅松单板的阻燃浸渍性,思茅松阻燃胶合板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20 gkg-1,浸渍温度100 ℃的条件下,随着阻燃剂浸渍时间从1 h增加到5 h,思茅松单板的浸渍率依次增加;绝干单板的浸渍率要高于气干单板的浸渍率;并且4种不同阻燃剂(FR-A,FR-B,FR-C和FR-D)在相同的条件下其浸渍率各不相同,与阻燃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木材的吸附性有关。另外,随着浸渍时间从1 h增加到5 h,单板阻燃剂浸渍率提高,胶合强度降低,氧指数和烟密度增加。当阻燃剂为FR-A时,胶合强度从0.97 MPa降低到0.73 MPa,氧指数从41.89%增加到64.88%,烟密度等级从1.20增加到10.95;而阻燃剂为FR?鄄B时,胶合强度从1.09 MPa降低到1.07 MPa,氧指数从42.35%增加到44.11%,烟密度等级从10.57增加到17.95。可见在胶合板中添加阻燃剂后会对板材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但会改善板材的阻燃性;并且不同的阻燃剂对板材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可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加入阻燃剂后,板材的发烟性提高,为了改善其发烟性,可进一步在胶合板中加入抑烟剂。利用阻燃剂来改善思茅松胶合板的阻燃性能是可行的,但阻燃剂的种类和配方尚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索。表4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