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为了分析软通道技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选取本院收治的8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2组。观察并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手术前后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产物(LPO)水平及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显示,与常规开颅手术患者相比,采用软通道技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患者PSV、EDV、Vm、PI、SOD、GSH-PX水平升高,MDA、LPO水平降低;患者GCS、BI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这说明软通道技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应激影响小,术后脑血流恢复快,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氧化应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检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依达拉奉对其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ANFH的影响.方法 实验患者随机分为:健康组(N组)、ANFH组(M组)、依逸拉奉治疗组(MT组).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SOD、MDA、GSH-pX、LPO血清水平.结果 MT组MDA、LPO表达较M组降低(P<0.05),MT组SOD、GSH-PX表达较M组增高(P<0.05);MT组SOD、MDA、GSH-PX、LPO表达较N组增高(P<0.05);M组SOD、MDA、GSH-PX、LP0表达较N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自由基、氧化应激效应参与了ANFH的发病机制,依达拉奉能降低ANFH患者血清MDA、LPO水平,增强SOD、GSH-PX活性发挥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51-75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及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氧化-抗氧化系统指标及VEC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CAT、GSH-PX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LPO、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CAT、GSH-PX活性和LPO、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CAT、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O、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FMD及血清NO、NOS活性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ADM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及血清NO、NOS活性、ADM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肱动脉FMD及血清NO、N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DM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及VEC功能。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51-753
目的:探讨皮下胰岛素泵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0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持续静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情况,尿酮体转阴时间,pH值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抗氧化能力(TAC)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P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尿酮体转阴时间、pH恢复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DA、SOD、GSH-PX和TAC水平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MDA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SOD、GSH-PXTAC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皮下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治疗DKA血糖达标时间短、尿酮体转阴快、pH恢复迅速,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氧化应激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周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6只)、假手术组(S组,6只)、痴呆模型组(M组18只)、依达拉奉治疗组(MT组,18只),然后再将M和MT组随机分成缺血2、4、8周组,每组6只。在完成穿梭箱、水迷宫实验测试后,断头取脑,分别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M、MT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潜伏期、主动逃避次数与S、N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潜伏时间显著缩短,主动逃避次数显著增多,与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大鼠前后2次跳台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化检测发现MT组MDA、LPO表达较M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组SOD、GSH-PX表达较M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组SOD、MDA、GSH-PX、LPO表达较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SOD、MDA、GSH-PX、LPO表达较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奥利达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的数量,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实验室指标:①治疗前,HBO组和对照组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与SOD和GSH-PX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504、P<0.01;r=0.538、P<0.01),与MDA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r=-0.660、P<0.01)。②治疗后,HBO组和对照组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SOD和GSH-PX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①1~10d HBO组清醒率(8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HBO组全部清醒,对照组15.6%未清醒,差异显著(P<0.01)。②HBO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奥利达能显著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OD、GSH-PX、MDA的水平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可明显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有明显的促醒作用,且能够提高总有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酶活性变化在强迫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0例强迫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中SOD、GSH-PX活性、GSH含量和血清中LPO含量.结果强迫症组LPO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H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强迫症组SOD、GSH-PX与LPO,SOD与GSH-PX均呈显著直线正相关(P<0.05~0.01);正常对照组GSH-PX与LPO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组LPO与SOD含量的改变具有相关性(P<0.01);对照组LPO含量变化则与GSH-PX相关(P<0.01).结论提示强迫症患者体内存在自由基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穿刺术和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的为54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为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立体定向穿刺组术后一周GC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穿刺组的良好率为46.30%,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特别适合对开颅手术耐受力低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维生素、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以口服GSH片0.2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IgA、IgG、IgM、补体C3和肺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SH、GSH-PX、SOD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LPO水平则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和肺功能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16.7%(9/54)比对照组的48.2%(26/54)明显降低(P<0.001).结论:对COPD患者辅以GSH治疗,可以增加患者体内GSH水平,提高患者气道和肺的抗氧化能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和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Vm、Vs和R)和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GSH、SOD、MD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和NIHS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肿体积为(9.03±8.15)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7.27±9.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SOD、Vm、Vs和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和NIH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脱水、降颅压和降压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和脑部血液循环,并可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诊血压与脑卒中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HO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213例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首次就诊未行治疗前的血压(首诊血压)。结果:脑出血首诊血压收缩压较脑血栓显著升高(P<0.01)。结论:首诊血压类型与脑卒中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脑动脉病理变化的程度。方法 对58 例脑梗死及20 例对照死亡病例的脑底中型动脉及一级分支动脉、脑内小动脉、微动脉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 (1) 脑栓塞占33/58 例,脑血栓形成占11/58 例,原因不明的脑梗死14 例;(2) 脑梗死组颅内各级动脉的面积比值(41 ±15) % 比对照组的(60 ±10) % 明显减小( P< 0 .01) ;(3) 脑栓塞组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 M1 段) 远端口径狭窄度(62 ±19) % ,椎基底动脉为(52 ±24) % 与脑血栓形成组的(75 ±16) 及(78 ±10) %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5 , P< 0 .01) ,脑血栓形成组大脑中动脉 M1 段近端口径狭窄度(68 ±15) % 与脑栓塞组(62 ±22) %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5) 。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主要的病变部位在脑底中型动脉及一级分支动脉,脑底多条动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的中、重度狭窄或在此基础上的栓塞,栓子机化、再通或血栓形成是中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365例原发性和继发性脑血管病变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65例不同原因的脑血管病变尸检病例作了分析讨论。高血压动脉硬化占全部病例的26.85%。平均年龄58.4岁。脑的病变包括出血、出血伴梗塞及单纯梗塞。其中脑出血最多,但随着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脑出血比例相对地减少,脑出血加梗塞及脑梗塞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损伤脑导纳图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导纳技术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急性脑损伤患者进行双侧脑血流检测,与40例健康组对照,分析脑导纳图各项指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外伤组脑供血量明显减少(ADLⅠ Ⅱ指数减少),流入容积速度(HS/BS)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显示:病情恶化者脑导纳微分环波形渐变差,恢复者渐好转.结论脑损伤(3~21 d)的脑导纳图主要改变为:ADLⅠ Ⅱ、及HS/BS减小,ADLⅣ及ADLⅣ/ADLⅠ Ⅱ增大.提示病灶侧供血减少,血流缓慢.脑导纳图的动态观测对脑损伤的预后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志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04-1205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2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A组)及同期123例非糖尿病组脑卒中(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糖尿病组)和B组(非糖尿病组)的脑梗死病人分别占76.9%(117/152)和43.9%(54/123)。A、B两组的多发性脑梗死分别占30.2%(46/152)和12.1%(15/123)。A、B组脑卒中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0%(105/152)和86.9%(107/123)。A、B组有严重后遗症各占18.4%(28/152)和8.9%(11/123)。A、B组病死率分别为12.5%(19/152)和4%(5/123)。A、B两组并发肺感染分别为28.3%(43/152)和13.0%(16/123)。A、B组并发内环境紊乱分别为47.4%(72/152)和20.3%(25/123)。A、B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各为11.8(18/152)和4.0%(5/12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脑卒中病人以缺血性卒中为主,病情相对重、合并症多,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沈军  谢建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632-633
目的探讨SAH引起的局限性脑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发病年龄、发生SAH后就诊间隔时间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51例SAH患者,均做CT扫描和腰穿证实。经治疗后4d-15d复查CT,部分病例行增强扫描。结果51例患者经治疗后有22例(22/51)患者平扫可见颅内小片状密度减低区,分布于额、颞、顶、枕各叶,增强后见强化征象。此外,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发生SAH后就诊间隔时间的延长,脑内局限性缺血和梗死灶明显增多,患者的疗效明显降低。结论①局限性脑缺血和脑梗死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是脑动脉痉挛。②患者脑池内出血越多,年龄越大,发生SAH后就诊间隔时间越长,此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越大。③CT扫描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174例脑血管病(包括脑栓塞、脑血栓、脑出血、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的11项指标。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患者有10项指标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其中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放免法测定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表明,无论是脑出血组还是脑梗塞组,急性期T_3、FT_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T_4、FT_4,及TSH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以脑出血组最为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者,各项指标改变越明显.出血量<30ml或梗塞面积<20cm~2时,变化不明显,若出血量>30ml或梗塞面积>20cm~2时,T_3、FT_3与其呈负相关,而T_4、FT_4,其呈正相关,证明脑卒中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
林坚  尹波  张弩 《浙江医学》2010,32(10):1464-1466
目的 研究眼镜蛇毒因子(CVF)激活补体系统,对兔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5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兔按0.5mg/kg腹腔内注射含CVF的0.9%氯化钠溶液约5ml,对照组兔腹腔注射5m10.9%氯化钠溶液.再设空白组、标准组.4组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浆补体C3、TNF-α、NSE浓度,以脑(湿-干)/湿检测脑水的含量.结果 兔血浆中补体C3、NSE、TNF浓度,在4组间、组内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大脑(湿-干)/湿比重:实验组(80.19±0.54)%,对照组(79.57±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F能有效激活并耗竭补体,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加重脑水肿的发生.脑出血急性期TNF-α、NSE升高的峰值与脑损伤、脑水肿严重程度可能存在某种联系,TNF-α、NSE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脑损伤和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