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16例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16例中均摄X线片,13例做CT扫描检查,8例做MR检查.结果 16例肿瘤均发生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胫骨近端的6例,肱骨近端6例,3例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远端的1例.X线及CT、MR均可见溶骨性破坏及囊状膨胀性改变.肿瘤破坏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及囊状液平.骨皮质变薄及筛孔样破坏.结论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骨旁骨肉瘤临床与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分析研究51例骨旁骨肉瘤,51例中1例发生在髂骨,发生在股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30例,胫骨近端7例,胫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1例。结果:发生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37例病例中X线表现为皮质骨增厚,软组织内可见团状和菜花状不规则高密度瘤骨。其中8例与骨皮质关系密切病例可见到骨皮质与肿瘤骨之间有一透亮带。发生在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的11例均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多发团状的瘤骨。结论: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综合检查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颌骨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颌骨骨肉瘤的X线平片、CT表现。结果:颌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见肿瘤骨和肿瘤钙化。X线平片诊断最佳,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颌骨骨肉瘤影像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定性不难。  相似文献   

4.
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X线、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男12例,女4例,年龄6~47岁。X线检查16例。CT检查8例。结果:胫骨近端4例, 股骨近端3例,股骨远端2例,肱骨近端2例,肱骨远端1例,髋臼、跟骨、距骨及肩胛骨各1例。膨胀性骨质破坏9例,囊样骨质破坏6例,浸润性生长1例。偏心生长12例,纵轴生长4例;跨骺板2例;11例病灶内有钙化,12例病灶周围(或部分)有硬化边,2例骨质破坏区局部磨玻璃样密度增高;短骨嵴6例。软组织样肿块5例;局部皮质消失6例;骨膜反应1例。累及关节2例。病灶大小2.0cm×3.5cm~7cm×8cm。结论:软骨母细胞瘤X线、CT征象和病理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特点,注意病理、临床、影像三结合。  相似文献   

5.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X线、CT和MR影像资料。25例均有完整的X线资料,21例同时作了CT检查,17例同时作了MR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的占21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和不规则硬化相混杂者3例,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出现骨膜反应者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者15例。21例CT扫描中,溶骨性骨质破坏者1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与不规则硬化相混杂者3例,出现骨膜反应者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者17例,CT图像上软组织肿块最大长径为3.0~12.5cm,平均6.7cm,相应层面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的总长度为1.5~4.0cm,平均2.6cm。17例MR扫描中,T1WI为中等信号者13例,中、低信号混杂者4例;T2WI为中等信号者8例,高信号者2例,中高信号混杂者7例。MR图像所示的软组织肿块的最大长径为3.0~15.0cm,平均7.0cm。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在X线和CT上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并以骨皮质中断的长度小而软组织肿块相对较大,骨膜反应少而轻为特征,在MR的T2WI上以中等信号和不均匀信号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991年至2001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6例骨肉瘤,回顾性地分析了其X线和CT图像。结果:36例骨肉瘤的特点为:广泛性骨质破坏和/或增生、骨膜反应、肿瘤骨和软组织肿块。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传统X线,尤其CR数字成像对骨肉瘤的综合诊断最佳,CT扫描在判定肿瘤的范围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若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将会大大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生于骨盆的恶性肿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2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转诊上级医院确诊。发生于骨盆恶性肿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学改变。结果:22例,骨肉瘤7例,尤文氏瘤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7例,转移瘤4例。骨质改变主要表现为筛子样、虫蚀样洛骨性破坏。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放射样针状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CT及MRI在确定肿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有助于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检查5例,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5例纤维骨性假瘤均发生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其中3例发生于拇指,术前临床x线平片检查均误诊,男1例,女4例,年龄15~36岁。3例X线平片和/或CT表现为指骨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骨性肿块,边缘清楚,邻近骨膜新生骨形成,其中1例MRI示骨性肿块信号类似与肌肉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皮质侵蚀破坏、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未见肿块;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破坏,MRI示类似于肌肉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纤维骨性假瘤好发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常表现为骨旁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伴有邻近骨膜新生骨,骨质破坏少见,应注意避免误诊为骨旁骨肉瘤、骨软骨瘤或骨髓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胸骨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X线胸片、CT及MRI影像资料,其中17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例行X线胸片+CT检查.结果 1例X线胸片与CT均表现为骨性突起,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17例行CT检查者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骨性突起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9例,与组织病理相符14例;MRI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混合性骨质破坏1例同,软组织肿块2例,与术后组织病理相符2例.结论 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原发性胸骨肿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用于胸骨肿瘤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骼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3例骨骼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其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骼淋巴瘤病例,术前均经平片检查,其中CT检查10例,MR检查9例。结果:4例何杰金淋巴瘤和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分别累及脊柱6例,长管状骨5例,骨盆2例,病变主要累及脊柱的椎体和长管状骨的骨干,骨质改变为溶骨型9例(69%)和混合型4例(31%),骨质破坏以浸润性虫噬状骨质破坏为主;骨皮质破坏11例,但皮质破坏的程度总是很轻微;骨膜成骨3例(23%),软组织肿块形成7例(54%)。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境界清楚;骨骼MRI T1WI低信号9例,T2WI显示为略低信号2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5例;软组织肿块的MR信号变化少,T1WI略低于肌肉,T2WI总是略高于肌肉,MR动态增强扫描为轻~中等程度强化。结论:骨骼淋巴瘤影像学特征:①明显的浸润性虫噬状骨质破坏,而骨皮质破坏轻微,骨膜反应少见;②软组织肿块T2WI信号略高,且信号相对均匀。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BFH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且其中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CT检查。结果 9例BFH均为位于下肢的单发病灶,其中胫骨5例,股骨3例,腓骨1例。X线片均表现为偏心溶骨性骨破坏区,边界清晰,骨皮质变薄,可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缘;CT平扫显示骨质破坏区为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2例病灶位于膨胀的骨壳内,2例位于胫骨的病灶穿破骨皮质,未见软组织肿块;所有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MRI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长骨BFH的影像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膜骨肉瘤(POOS)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OO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 结果 4例胫骨POOS X线表现为基底部紧贴于胫骨骨干皮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MRI示肿块的软组织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的钙化、骨化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1例颅骨POOS CT表现为顶骨表面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亦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光镜下见软骨小叶中有骨样组织形成为POO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 结论 POO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6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CT表现特征。结果骨肉瘤1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内有瘤骨形成。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6例,为边缘规则肿块,无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6例,为边缘规则的多房或单房状肿块,骨质膨胀性破坏。颌骨囊肿21例,其中根尖囊肿12例,含牙囊肿9例,表现为边缘光滑囊性低密度区,内含有牙根或牙冠。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均为骨质膨胀性破坏,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各类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对治疗计划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12例,MR检查1例。结果19例病灶位于长管骨,包括胫骨11例,股骨6例,肱骨2例,另1例位于肋骨;干骺端11例,骨干5例,骨端4例。按影像学表现分为两型:皮质型(或偏心型)14例,髓腔型(或中央型)6例。皮质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或骨皮质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10例)或多房状(4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髓腔型病灶位于骨髓腔,X线平片、CT表现为呈中心性扩张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有薄层硬化边,可伴有轻微膨胀,骨皮质变薄。1例皮质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但影像学特征不同,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典型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在骨内的位置,灶内及周围骨结构的详细情况,对明确诊断起重要作用;MRI显示软组织及骨髓优于CT,能帮助对个别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证实的原发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病变均单发,其中股骨14例,胫骨7例,肱骨5例,腓骨2例,锁骨1例,其中29例均行X线检查,21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X及CT示病变呈偏心性或中心性的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均有硬化边,未见软组织肿块。X线中,4例位于骨端关节面下偏心性生长,19例位于干骺端偏心性生长,6例位于骨干呈中心性生长,9例合并病理骨折。CT显示骨质破坏区为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4例合并病理骨折,未见骨膜反应;MRI中病灶边缘均见低信号边,5例病灶信号较均匀,12例信号混杂不均合并囊变,T_2WI病灶内见斑片状及条片状低信号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原发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良恶性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良恶性病理性骨折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1月-2012年6月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7例病理性骨折的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比较良恶性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结果 本组X线片、CT、MRI检查方法的征象比较,MRI显示骨膜反应、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肿块较X线片及CT有优势(P<0.05),CT显示骨质硬化较X线片、MRI有优势(P <0.05).在鉴别病理性骨折性质方面,软组织肿胀/肿块、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对鉴别良恶性病理性骨折有重要意义,而骨质硬化则无鉴别意义.结论 对于病理性骨折,应将CT和MRI影像结合分析,以提高良恶性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又称骨纤维组织细胞肉瘤,较少见,CT表现报告较少,本院遇到2例,报告如下。病例例1,女,70岁,以左胫骨上端疼痛、逐渐加重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查体:左胫骨上端偏外侧肿胀、局部压痛明显,皮肤色素沉着、无静脉怒张、无皮温升高。X线表现:左颈骨上端外侧4cm×5cm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有较厚硬化圈、无骨膜反应。CT扫描:左颈骨干骨上端不规则骨质破坏区,CT值23Hu,破坏病灶大小约4cm×5cm,周围有硬化圈,骨皮质破坏,皮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CT值约36Hu(图1)。术中见瘤体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CT平扫显示16例肿瘤内均见虫蚀状、鼠咬状、地图状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7例无明显骨膜反应,3例轻度骨膜反应。CT增强扫描显示6例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MRI平扫显示20例肿瘤均见骨质破坏,其中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6例肿瘤突破骨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呈灰黄、灰白相间鱼肉状,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并呈黏液半透明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7例患者的vimentin(+),CD68(+),AAT(+),AACT(+),Mac387(+)。结论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缺乏特征性,应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才能对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作出正确的诊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对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为两者的鉴别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尤文瘤和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CT及MR资料。结果:尤文瘤的年龄范围10~28岁,平均18.5岁。多以局部疼痛(17?蛐18)伴肿胀(13?蛐18)为主诉,1例以局部肿块为主诉。病变的部位为股骨6例、肱骨4例、锁骨2例,胫骨、腓骨、尺骨、髂骨、骶骨及髋臼各1例。18例X线片中,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11例;10例见软组织肿块;10出现骨膜反应,其中葱皮样骨膜反应3例;病变呈偏侧性6例;一侧骨皮质出现压迹3例。12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8例;10中有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8例出现骨膜反应。9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8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呈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中见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cm×3cm~3cm×10cm;5例MR增强扫描中,3例呈显著性强化,2例呈不均匀显著性强化。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年龄范围8~68岁,平均24.4岁。病变的部位为:髂骨3例、肱骨干骺端2例,椎体、椎弓、肩胛骨、骶骨、蝶骨大翼各1例;多以局部疼痛(9?蛐10)伴肿块为(7?蛐10)主诉。X线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未见异常1例;7例见软组织肿块;均未见骨膜反应。7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均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形成,2例伴有细小的点状钙化,均未见骨膜反应;10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9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均匀高信号2例;均见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5cm×4.0cm~7.5cm×13.0cm;5例MR增强扫描中,2例呈中等度强化,3例呈不均匀显著性强化。结论: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比较,尤文瘤的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以长管骨好发,X线和CT上骨膜反应明显,骨质密度增高多见,MR上其信号改变相似但软组织肿块较小,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原发多源性骨肉瘤(PrimaryMulticentricOsteorgenicSarcoma)是原发恶性肿瘤中极为罕见的。现将我们收集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原发多源性骨肉瘤报道如下。1病例例1,男25岁,左手掌部间歇性疼痛进行性加重1个月。体检:左手第一掌骨处软组织肿胀,皮肤稍红,皮温稍高,压痛明显,质较硬。血清碱性磷酸酶7.25布氏单位。X线平片:掌骨骨干增粗,髓腔与皮质分界消失。骨质密度一致性增高,瘤骨呈象牙质状及垂直骨针状,第一掌骨远端子骨骨质密度增高,并见软组织肿块影(图1)。CT:掌骨骨干增粗、腔内外可见高密度的象牙质状及垂直状瘤骨,髓腔消失。子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