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磷工艺中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试验考察除磷菌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情况。在厌氧状态、低有机负荷率的条件下,污泥释磷的速率随有机负荷率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有机负荷率超过一临界数值0.12gSCOD/gMLSS后,有机负荷率不再成为释磷菌厌氧释磷的限制性因素。此外,试验考察了硝态氮的存在对厌氧释磷和后续好氧吸磷的影响,发现硝态氮的存在不利于除磷菌的厌氧释磷从而限制了在后续好氧状态下的吸磷效果。同时,考虑了溶解氧浓度对除磷菌好氧吸磷的速率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型单级活性污泥脱氮除磷工艺──Schreiber工艺德国AugustSchreiber博士在rt十年代发明了有自动供氧控制系统的逆流曝气(。ounterCurrentAeration)系统。这是一种在一个生化反应池中交替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的活...  相似文献   

3.
以湖滨湿地基质和原位上覆水为材料,分别模拟了在好氧及厌氧、不同pH值及不同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条件下基质中磷的释放特性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大大促进了基质中磷的释放,且碱性条件下的释放最明显,而中性条件下的释放则较弱,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基质向水体中释磷很少,有时甚至从水体中吸磷。当上覆水的初始磷浓度较低时,基质先向上覆水释磷,而后吸附直至达到平衡;随着上覆水初始磷浓度的升高,当基质中的磷含量低于上覆水中的磷浓度时,则从水体吸磷直至达到平衡。将不同环境因子相比较,上覆水为碱性条件(pH=11.3)时基质的释磷量最大,厌氧条件次之,上覆水的pH值增加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是湿地基质释磷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邯郸市某污水厂出水水质、运行操作等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了污水厂出水COD、氨氮、总磷等不达标症结所在,提出了降低污泥龄、厌氧区保持严格的厌氧状态、提高好氧池溶解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厌氧区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机理研究表明:短时厌氧区(HRT=2h~3h)并不能增加污水中挥发性有机脂肪酸(VFA)的数量,在厌氧区投放填料将明显增加该区VFA的消耗.相应地投放填料的厌氧区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在同等条件下明显低于不投填料的情况.而在后续曝气条件下,前者的过度吸磷能力却明显高于后者.由此本文推断:聚磷微生物厌氧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并不是决定其在后续好氧条件下过度吸磷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厌氧历时越长,厌氧程度越充分,微生物吸磷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6.
湖滨湿地基质-水界面磷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湖滨湿地基质和原位上覆水为材料,分别模拟了在好氧及厌氧、不同pH值及不同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条件下基质中磷的释放特性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大大促进了基质中磷的释放,且碱性条件下的释放最明显,而中性条件下的释放则较弱,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基质向水体中释磷很少,有时甚至从水体中吸磷.当上覆水的初始磷浓度较低时,基质先向上覆水释磷,而后吸附直至达到平衡;随着上覆水初始磷浓度的升高,当基质中的磷含量低于上覆水中的磷浓度时,则从水体吸磷直至达到平衡.将不同环境因子相比较,上覆水为碱性条件(pH=11.3)时基质的释磷量最大,厌氧条件次之,上覆水的pH值增加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是湿地基质释磷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反硝化聚磷的诱导效果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厌氧/缺氧和厌氧/缺氧/好氧两种系统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缺氧段都有较为明显的反硝化聚磷效果,某些情况下甚至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交替式缺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出一种交替式缺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AAM)的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由一个交替的缺氧/厌氧反应区扣一个连续曝气的好氧区组成,通过改变好氧区回流混合液的流向使缺氧和厌氧环境在两个单独的反应器(A和B)内交替形成,以实现同步缺氧反硝化、厌氧释磷及反硝化聚磷菌的部分吸磷过程。中空纤维微滤膜置于好氧区,该区采用连续曝气方式实现硝化、过量吸磷及对膜污染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AAAM工艺能够高效去除营养物,对COD、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7.4%和94.1%。  相似文献   

9.
除磷脱氮SBR系统的污泥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除磷脱氮SBR系统活性污泥性能及活性的研究,认为该系统特有的物质转化方式是导致活性污泥的性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单位体积混合液中好氧污泥比厌氧污泥浓度低,好氧污泥中挥发性固体物质的比例比厌氧污泥低;在间歇曝气系统中分子氧的不连续输入使氧化酶传递氧的过程受阻,导致耗氧呼吸速率(SOUR)和脱氢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前者在厌氧段增加而在好氧段减小,后者在好氧段增加而在缺氧段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及厌氧/好氧运行条件对聚磷菌衰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含90%±2%纯度聚磷菌(PAOs)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0℃厌氧、10℃好氧、20℃厌氧、20℃好氧4种运行条件下PAOs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对应衰减速率越快,4个系统在1~9 d里衰减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0℃厌氧:0.053/d;10℃好氧:0.050/d;20℃厌氧:0.072/d;20℃好氧:0.145/d。其中4个系统由于细胞死亡引起的活性衰减速率分别为:10℃厌氧:0.019/d;10℃好氧:0.017/d;20℃厌氧:0.019/d;20℃好氧:0.03/d,占总活性衰减的比例分别为:35.8%、34%、26.4%、20.7%。在9 d饥饿衰减期间,污泥中所含PHA与糖原的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温度下,糖原在厌氧衰减过程中降解速率大于好氧;在同样的厌氧、好氧衰减条件下,温度越高糖原降解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