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黑客"及其刑事责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客是信息时代的一股逆流,他们对网络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作者通过对黑客活动规律及特点的研究,引导人们历史地对待黑客,并从技术和法律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扼制措施,从而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黑客及其刑事责任的研究,也是刑法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安全中黑客防范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从而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也成为用户最为关注的焦点。而各类不安全因素中,又属黑客攻击最为棘手,认真研究当今黑客入侵的手段及其相应的防范对策,对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安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剖析,并提出了防范黑客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客及其网络袭击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网络袭击问题,我们就不能回避黑客问题。在各类网络袭击者中,黑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本文将集中讨论黑客问题,以使读者对黑客及其网络袭击行为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黑客现象及其危害黑客的出现可以说是当今信息社会.尤其是在Internet互联全球的过程中,网络用户有目共睹、不容忽视的一个独特现象。黑客们在世界各地四处出击,寻找机会袭击网络,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有不少黑客袭击网络时并不是怀有恶意,他们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表现和证实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分与才华,但也有一些黑客的网络袭击行为无意或者有意地对社…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黑客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强大破坏力,然后就网络黑客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黑客这个群体的攻击动机;其次详细的解释了黑客的攻击方法;最后对如何防范这些攻击而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很多朋友都以为安装了个人网络安全防火墙软件(以下简称防火墙),自己的电脑就安全了。殊不知在黑客入侵的案例中,有相当部分是黑客突破了防火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几种突破个人网络防火墙的手段及其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们谈到“黑客”时,总觉得神秘莫测、难以捉摸,其实黑客就在我们身边。从四月份开始的中美黑客网上大战,让所有人真实的感受到了黑客的存在,攻击与反攻击是Internet世界一场无形的战争,这场战争也必将会愈演愈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目前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的人认为它严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还有人认为这未尝不是对网络的一种推动作用。但是一件事物的诞生和发展,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就会象无人修理的杂草一样,变得纷乱无序。计算机法律问题的专家阿拉木斯投书本刊,阐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欢迎大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和应用的大背景下,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很多企业单位的绝密文件和信息也都是储存在电脑中.因此,一旦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无法保证,或者遭遇外来攻击,就会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其实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并非不可防范,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以及严格的管理,能够有效避免网络危险,防止黑客入侵,并提高防范的技术能力.基于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遭到的攻击以及实际情况,本文就对如何防范攻击做一个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网络传播信息具有快捷、隐蔽的特点,以及日益猖獗的黑客入侵技术,网络犯罪、有害信息传播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方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网络安全产品的简单堆叠已经很难实现防范黑客入侵的目标了.本文结合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察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对黑客防范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入侵防范机制作进行探讨和分析,只有了解其入侵机制才能有效实施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网络》2010,(10):42-42
1注意内网安全与网络边界安全的不同 内网安全的威胁不同于网络边界的威胁。网络边界安全技术防范来自Internet上的攻击,主要是防范来自公共的网络服务器如HTTP或SMTP的攻击。网络边界防范(如边界防火墙系统等)减小了资深黑客仅仅只需接人互联网、写程序就可访问企业网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加。全面考察“黑客”行为的出现及其演变,可以发现其不容否认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然而最近,在社会公众与刑法理论界关于黑客无害论的研讨中,诸多“黑客”行为被誉为对社会有益而被大加称颂。笔者认为,此种不正确的评价对于本来就正在确立过程中的计算机道德行为规范是一种误导,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向,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