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合信所翻译的西医书籍标志着西方医学理论正式输入近代中国,而他根据其译著所编纂的《医学英华字释》是国内已知最早的英汉医学词汇专书,也是近代创立中文医学术语的首次尝试,对后来的西医书籍翻译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合信的医学术语翻译为中心,对《医学英华字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与其前后的医学术语翻译情况加以比较,探讨合信在近代中国医学术语创立过程中的开创性贡献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医学语词及非语词信号、影像或图谱是联结疾病医疗信息的介质符号,而不断演化的医学符号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语言能指/所指、医学信号/信息结合体的本质,流畅地表达、传承与传播医学科学文化知识。本文基于医学符号学的框架,打通医学与语言学研究的学科界限,在东西方视野里对医学符号做出跨学科、跨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张大庆著:《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254页,定价29.00元,ISBN:7-5328-5389-6。在这项对民国时期医学的全面研究中,张大庆提出疾病是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动因。其他的研究进路或强调这一时期的国家建构议程,或强调普遍的科学主义,或强调生物医学的进步。与他们不同的是,张大庆坚持认为,是疾病本身决定了中国卫生和预防工作的组织,从而决定了西方医学最终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医学与当地原始医学结合的产物,汉方医学在日本古代长期是该国的官方正统医学。汉方医学思想体系也未曾脱离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范畴。然而在18、19世纪吸收西学的过程中,汉方医学不仅接受了近代西方医学临床知识,也与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汉方医学舍去了传统中医理论中所有形而上之部分,从"辨证论治"演变为"方症对治"。通过考察汉方医学思想对近代身体机械论理论体系的内化过程,指出东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在近代转型期的不同融合路径和东亚传统医学在中日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摘要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西汉时期开始,中国运用阴阳、五行等思想解释健康和疾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科学”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学体系,在中国运用与发展了两千多年,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CTM)”。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中国医家对中医按科学和理性精神进行了整理、消化和吸收,使之切合于当代医学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传统中医(TCM)”。中医在16世纪就为西方有所了解,尤其是针灸,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曾风靡一时。但接着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现代生物、化学、医学的兴起,中医在西方受到了冷落。到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传统中医再次在欧洲和美国大受欢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传统中医在临床上的效果,而是在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产生了一种宽泛的思潮,即对不加区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开发自然所带来的危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危机感下,西方人迫切需要一种对人体改变不大,对环境破坏较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医学体系来补充或取代西方现有的生化医学。传统中医,特别是针灸,在西方得以流行,就是得益于这种对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不断进步的观点表示怀疑,对现代科技对环境的破坏表示忧虑的危机感。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欧洲的环境主义和对科学技术的怀疑主义的背景分析,解释为什么“传统中医”能在这一思想大趋势中进入到西方社会。同时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中医”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的、理性的整理和吸收,这使得它比较容易为强调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化所接受。“传统中医”当今在西方受到欢迎,这一奇特现象当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华里司(W.Wallace,1768-1843)是一位逆境成才的苏格兰数学家,他发现了许多几何定理,最著名的是"华里司线"和"华里司点";他最早译介勒让德和拉格朗日的有关论文并引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记号;他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是英国第一篇采用莱布尼茨记号的微积分专论;他撰写了许多数学论文,特别是分析方面的论文;他发明了数种数学仪器;他还把微积分应用到自治市征税方法上;他为《大英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和"代数"篇被译为中文,成为晚清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微积分和代数学教材。华里司在英国长期被忽略,但墙内开花墙外俏,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Fryer,1839-1928)成就了他在中国的名声。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流传将近3000年。长期以来,《周易》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用来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理论依据,在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的古代智慧的宝藏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毛泽东:《矛盾论》)在中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自成系统的哲学著作是《周易》,它蕴涵着古代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本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涌入中国,关于《周易》的研究一直是处于被冷落的处  相似文献   

8.
法国汉学家毕瓯是最早接触《周髀》以外中国数学著作并作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他研究并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明代算书《算法统宗》的主要内容,中国人的位值制算筹记数法,全文翻译了《周髀算经》。但限于汉语水平,他未能读懂元代算书《益古演段》,因而与宋元数学失之交臂;他对《周髀算经》也颇多误解。因此毕瓯未能成为西方中国数学史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医学化论题"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已成为西方医学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伴随着70年代妇女健康运动的兴起,女性的生命周期,如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成为医学化研究的新焦点。本文梳理了分娩医学化的历史进程;从技术应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厘清围绕分娩医学化的诸多争论,认为尽管分娩的医学干预受到持续批判,并有"家庭分娩运动"之类的去医学化努力,但整体而言,分娩是医学化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且随着产前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这一进程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将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系统引介实证主义的第一人。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有着内在的关联,严复同样极力宣扬科学的价值,直言中国救亡,"将舍是而不可"。但严复并没有循此走上极端的科学主义,而是认识到科学有其限度,主张科学不能疏离人文之域。这一观点超越了和他同时代乃至五四时期很多人的科学观。严复科学与人文不可"一甚一亡"的思想对当下科学文化建设亦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留学归国后,颜永京主张教会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参与创办文华书院和圣约翰大学,并科学设置两所学校的课程,推崇英文教育。他在华童教育、女子教育、大众演讲等方面的实践蕴含普及教育的思想。他参与益智书会的工作,投身译书事业,翻译《肄业要览》和《心灵学》两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作品。他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对上海外滩公园不准华人入内的事情进行积极的抗击,并前往英国进行反鸦片斗争,为国效劳。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On December 17, 1922, Albert Einstein wrote from Kyoto, Japan to Xia Yuanli, a physics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Pleased by Xia's letter, Einstein nonetheless informed Xia that he might not be able to come to Beijing, for which he could not help lamenting, "Beijing is so close and yet I cannot fulfill my long-cherished wish [ to visit it ] ,you can imagine how frustrated I am. "①Einstein had planned to visit Peking University and lecture for a few weeks at the beginning of 1923. Unfortunately, the planned trip was cancelled due to a series of misunderstanding. Despite the cancellation, however, the expected visit by Einstein triggered a wave of "relativity craze" among the educated Chinese public. ②  相似文献   

14.
南怀仁所造天文仪器的技术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69~1674年,南怀仁为北京观象台主持设计制造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各一架,取代了浑仪和简仪等传统仪器。南怀仁主要参考了第谷的设计,同时吸收了中国的造型艺术。他将欧洲的机械加工工艺与中国的铸造工艺结合起来,实现了他的设计。南怀仁等人所造仪器在中国历史上是先进的,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先进仪器相比则是比较落伍的。  相似文献   

15.
潘光旦与进化论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潘光旦先生是被长期忽略的生物进化沦的重要传播者与发展者.他翻译和介绍了达尔文人类由来及演化的思想,并通过对演化、位育、优生等问题的阐述展示了其对人类演进与民族发展的新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结合而建立起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新人文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魏了翁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他学识渊博,文章、功业彪炳当世,巨著流传后世。他的一生建树颇丰,不仅在经学和哲学方面有突出贡献,而且在宇宙观、农学、医学、天文学等科技思想方面也有诸多的真知灼见,挖掘魏了翁在科技领域的思想和主张,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科技文化将大有教益。  相似文献   

17.
从十卷本 《钱学森书信》和五卷本《钱学森书信补编》可以看出,钱学森院士有着浓厚的术语规范情结。他认为术语定名得有“中国范儿”, 同时也坚定地践行着术语规范化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新的视角,对清代康熙帝予以重新评价,认为他虽然勤奋地学习过数学,天文学和医学,著有《几暇格物编》,但最多只能算是一位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国之君不但与同时代的法国路易十四和俄国彼得大帝相比,就是比与他早100年的明末科学家兼宰相徐光启相比,也显得他在发展科学方面没有采取重要措施,而且有一系列的政策失误,诸如用人不当,不培养人才,不建立学术机构,不制造望远镜,把中外交流局限于宫廷之内,倡导“西学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数学家徐献瑜教授,是我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数学学科和第一个国家级计算中心的创建者之一,还是我国第一个"数学软件库"研制和建立的主持人。他是献身教育的早期海归,主要从事计算数学和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从教70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涌现出了王选、杨芙清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他热爱数学、崇尚数学的精神,淡泊名利、高洁睿智、达观超脱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