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侯桂敏 《新疆教育》2013,(7):119-1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越来越受重视,占了课堂相当长的时间.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朗读,在倡导课堂朗读的同时,必须注意读什么、什么时读、为什么读、怎么读等问题.在坚持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把握好朗读技巧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上怎样根据朗读教学的目的,恰当地运用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充分发挥好朗读训练的作用呢?本文就课堂上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等四种形式而谈之.  相似文献   

5.
朗读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实际,应重视进行基础性的朗读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朗读技巧,使学生"会读";把握朗读环境,让学生"美读";优化评价语言,促学生"乐读"。从小学低年级起抓好扎实的朗读基础,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丁志云 《教师》2014,(9):62-62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到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阅读教学注重培养语感,学习感悟,突出感情,淡化技巧。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朗读指导方法上应有创新思维,不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和兴趣,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有幸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观摩会上听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感受到了贾老师轻松自然、灵巧扎实的教学风格。笔者采撷了课中的精华 ,与同仁一起分享课中的精彩。一是实。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 ,课堂上教师讲的话不多 ,但句句精要、到位 ,是关键处的点拨 ,衔接处的过渡 ,重点处的强调。课堂中最多的时间属于学习的主体 ,即学生可以自由放声朗读 ,个别朗读 ,全班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等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 ,读中评议 ,读中体会 ,读中悟情 ,层层深入 ,逐步提高。如“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相似文献   

8.
仔细观察阅读课堂上的朗读,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读目的不明确,“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读“行色匆匆”,草草收场;有些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乱读一通……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朗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缺乏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9.
简简单单教语文,构建一个朗读式阅读小语课堂教学是李春明特级教师工作坊一直在探讨的课题。在特级教师李春明的引领下,工作坊成员们不断探索、讨论、交流、实践,使朗读式阅读教学的模式初步成型。但笔者在探索、实践以及观摩许多坊友的课堂中发现,一些课堂由于朗读的"度"把握得不够好,往往留下些许遗憾。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把握好朗读的"度"呢?一、把握好引读提问的"梯度"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朗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具普遍意义的策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广为使用,一些常用的朗读方法也为大家所熟悉。其实,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领域,如尽快适应统编版语文教材倡导的朗读教学新理念,拓宽朗读教学的渠道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读准确每一个字音练起,自如运用朗读策略来理解内容,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充分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时间被讲解霸占,朗读时间不足;课堂上电光声齐放,但是学生捧书朗读的画面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语文教师教育理念没有跟进,对朗读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朗读教学环节被压缩,常常用齐读代替个性化的朗读;二是因为教师群体朗读基本功较弱,不能指导和驾驭课堂上的朗读活动。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朗读的目标模糊,指导无力,导致朗读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需要转换思路,扩大视野,将朗读的示范、练习、评价合理地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借助视听新媒体,利用各种交互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实践中来,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呼唤朗读。但有时,课堂往往不尽如人意。作者结合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认为可从指导示范、提倡自然、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课堂情有"读"钟,情在读中。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个词语读时语气要重一些,这样才有感情!""这个部分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句话读时声音要响亮一点!"这样脱离语言环境的纯技巧的朗读指导,是现在课堂上的一种朗读指导流行语。学生的朗读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形似感情朗读,实则是拿腔捏调的朗读方式。久而久之,任何文本语言均以这种习惯来朗读,  相似文献   

15.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突出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倡导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近期,笔者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悄然掀起了“读步课堂”的热潮。从课初的初读,再到分自然段精读,教者在朗读形式上不断翻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配上音乐读、小组赛读等。这样的一读到底,不仅给听课者造成了听觉疲劳,而且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只是“到此一游”。一言蔽之,肤浅缺乏深入,低效而又费时,盲目缺乏“行为指向”是目前课堂朗读教学的主要弊端。  相似文献   

16.
万前军 《考试周刊》2014,(24):31-3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从营造学生想读的课堂氛围、教师的经典朗读示范、朗读方法指导和教师鼓励与宽容的评价入手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我们确定“通过朗读指导促进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的教研主题,并安排两位执教老师针对研讨主题做了精心的准备,采用了自由读、范读、指导读(重音和节奏)、比较读、重点品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荷叶母亲》时,应该说我们是看到了一些效果。但总感觉意犹未尽,面对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朗读指导,面对着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荷叶母亲》,有个问题在我的头脑里盘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如何做到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很多教师课堂上都把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在了朗读指导上,笔者认为.在朗读指导的要求、形式、过程和功效等方面应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以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朗读,历来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却读不出课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教师往往也缺乏指导学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普遍表现出空泛和缺乏实效性的特点。这样的"读"和指导反倒成了制约朗读教学的瓶颈。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让老师们认识到了朗读在课堂上的重要性,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了“读”成了阅读教学中训练的主线。特别是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多样化:朗读、默读、自由读、范读、比赛读、表演读……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好不热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