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的制备及其耐酸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士育  金鑫  陈欣 《硅酸盐学报》2005,33(3):350-353
公共沸蒸馏脱水后的纳米碳酸钙-正丁醇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硬脂酸,制备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3%。每100g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吸油值为49.4g,活化度高达99.9%,比表面积为30.32m^2/g。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BET(Brunauer-Emmett-Teller)法等对改性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的耐酸的和耐酸性原因.即粒子表面形成的有机包敷层,使碳酸钙产生了一定的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2.
科技简讯     
《无机盐工业》2005,37(6):60-60
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的制备及其耐酸性在共沸蒸馏脱水后的纳米碳酸钙-正丁醇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硬脂酸,制备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3%。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吸油值为每100g49.4g,活化度高达99.9%,比表面积为30.32m2/g。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BET法等对改性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的耐酸性原因,即粒子表面形成的有机包敷层,使碳酸钙产生了一定的耐酸性能。改性后纳米碳酸钙粒子的分散性和分散程度得到了提高,绝大部分纳米碳酸钙粒子处于单分散状态,有效地避免了二次粒子…  相似文献   

3.
《无机盐工业》2005,37(5):60-6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是在100质量份纳米碳酸钙或硬脂酸改性纳米碳酸钙干粉中加入1~15份间苯二酚或间苯二酚给予体和1~25份亚甲基给予体,在80~120℃下反应0.5~2h,制得改性纳米碳酸钙。或者,在100份(质量份,下同)纳米碳酸钙或硬脂酸改性纳米碳酸钙干粉中加入1~25份间苯二酚与六亚甲基四胺络合物(RH),在80~120℃下反应0.5~2h,  相似文献   

4.
碳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几种改性剂对碳酸钙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对碳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显著,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初始料浆质量分数、搅拌速度、烘干温度等因素对碳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选择活化指数及接触角对碳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进行表征,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100%,接触角为146.66°.碳酸钙晶须改性前后的IR检测分析表明,硬脂酸钠改性碳酸钙晶须过程中,在硬脂酸钠与碳酸钙晶须间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
以丁苯胶乳和纳米碳酸钙浆料(总固物质量分数均为10%)为原料,以硬脂酸钠与凝聚剂CaCl2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钙为隔离剂,采用凝聚共沉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填充型粉末丁苯橡胶[P(SBR/CaCO3)],考察了P(SBR/CaCO3)粒径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在SBR中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在硬脂酸钠为4份、纳米碳酸钙为100份,分散剂/纳米碳酸钙(质量比)为0.04、凝聚搅拌速率为400 r/min、凝聚剂滴加速率为4.5 mL/min的条件下,制得P(SBR/CaCO3)中的纳米碳酸钙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且粒径基本约为50 nm。  相似文献   

6.
超微细碳酸钙的复合改性及其在LDPE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硬脂酸与DL-411铝酸酯偶联剂混合对超微细CaCO3的湿法改性及其对LDPE的填充效果.通过硬脂酸和DL-411铝酸酯分别单独改性碳酸钙,测定活化指数,确定最佳改性剂用量为2 %,然后按不同配比的硬脂酸和DL-411铝酸酯混合改性CaCO3,结果表明当硬脂酸用量为1.5 %、DL-411铝酸酯用量为0.5 %时,对碳酸钙具有最佳改性效果:活化指数99.71%、吸油值46.19 mL/100 g、最终的沉降体积2.3 mL/g、10g改性碳酸钙与100 mL液体石蜡混合物的黏度4.4 Pa·s.将改性碳酸钙填充到LDPE中,当改性CaCO3含量为10 %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硬脂酸、油酸及十二酸为改性剂,利用湿法活化工艺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酚醛树脂中。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改性剂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改性剂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油酸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时间30min,改性温度75℃,改性剂用量为纳米碳酸钙用量的4%(wt.)纳米碳酸钙经油酸改性后吸油值降低至22,比未改性纳米碳酸钙降低了71.05%,活化度接近100%。将改性纳米碳酸钙分散到酚醛树脂中,使它的耐水性能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碳酸钙晶须表面进行改性研究,研究了改性剂种类、改性剂加入时间、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碳酸钙晶须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改性剂时以硬脂酸钠的改性效果最佳;采用复合改性剂(硬脂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时,其改性效果优于采用单一改性剂硬脂酸钠;改性剂在碳化反应前加入效果较好;改性剂最佳用量为4%(质量分数)。最优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98%,沉降体积为4.41 mL/g。对比碳酸钙晶须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发现改性后出现了明显的亚甲基,说明改性剂已经牢固地键合在碳酸钙上。  相似文献   

9.
硬脂酸钠原位改性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法制备改性碳酸钙,即在改性剂存在条件下,由氢氧化钙经过碳酸化制备改性碳酸钙.研究了改性剂种类、改性剂加入时间、改性剂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脂酸钠的改性效果相对较好;产品活化度显示改性碳酸钙是憎水性的;当在消化时加入3%的硬脂酸钠(以碳酸钙质量计)时,改性碳酸钙的活化度可达97.1%.FT-IR,DTA分析表明:其憎水性是由于硬脂酸钠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到碳酸钙表面形成难溶硬脂酸钙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0.
复合偶联剂改性纳米CaCO3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钛酸酯和硬脂酸复合改性纳米CaCO3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性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纳米CaCO3改性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操作工艺条件:钛酸酯用量为纳米ca0。3的1,2%(质量分数)、硬脂酸用量为纳米CaCO3 4%(质量分数)、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90min和保温时间80min。测定了改性纳米CaCO3和未改性纳米CaCO3的活化指数、吸油量、沉降体积以及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中的粘度,结果表明钛酸酯和硬脂酸复合改性纳米CaCO3活化指数可达99.90%,吸油量降为15.23mL/100g,CaCO3/DOP糊粘度显著降低,亲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未改性纳米CaCO3/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浆液(DOP-1)、改性纳米CaCO3WO-12/DOP浆液(DOP-2)和改性纳米CaCO3WO-13/DOP浆液(DOP-3)的流变性,以评价纳米CaCO3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纳米CaCO3/DOP浆液的流动特性均符合Casson模型;与DOP-1和DOP-3相比,DOP-2黏度较低,Casson屈服应力较小,稳定性较好,触变性较大。说明改性纳米CaCO3WO-12与DOP相容性好,其改性效果最佳,与其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效果最好一致。纳米CaCO3/DOP浆液流变性可用于评价纳米CaCO3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并用不同改性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复合粒子对丁苯橡胶(SB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与硬脂酸钠改性纳米CaCO3填充的SBR硫化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CaCO3/SiO2复合粒子粒径为40~50 nm,大小均匀,表面粗糙,SiO2包覆在纳米CaCO3表面,具有核壳结构;硬脂酸钠改性复合粒子填充SB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永久变形和邵尔A硬度均大于改性纳米CaCO3填充SBR硫化胶,最大拉伸强度可达到13.6 MPa,两者的300%定伸应力和扯断伸长率相当;用硬脂酸钠和Si 69协同改性的纳米CaCO3/SiO2填充SB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撕裂强度和邵尔A硬度均明显优于硬脂酸钠改性复合粒子填充的SBR硫化胶,最大拉伸强度达到14.1 MPa,扯断伸长率减小,低填充量时两者的永久变形差别不大,高填充量时前者的永久变形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纳米碳酸钙在运动草坪纤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硅烷偶联剂A和超分散剂B对纳米CaCO3进行干法表面处理,通过熔融纺丝的方式制得纳米CaCO3改性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运动草坪纤维.借助电子织物强力机、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改性纳米CaCO3在纤维中的分散状况及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硅烷偶联荆A和超分散剂B复配处理纳米CaCO3的纤维性能最好,断裂伸长率最多可达131%,比未填充纳米CaCO3时高22.8%;干热收缩率最低可达27%,比未填充纳米CaCO3时降低了5.2%;纤维的结晶度随着CaCO3填充量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由30.5%增加到32.5%;纳米CaCO3粒子在纤维中达到了较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守芳 《河南化工》2007,24(12):27-30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和PMMA接枝方法改性纳米碳酸钙,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CaCO3/PV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于未处理纳米CaCO,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纳米CaCO3,P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CaCO3与基体的相容性最好,增韧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反应性单体改性纳米CaCO3填充PP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性单体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在有、无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存在下改性纳米CaCO3填充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弯曲断面的形态。结果表明,PP/改性纳米CaCO3的力学性能优于PP/微米CaCO3的力学性能;在DCP存在下,AA、AA与St混合改性可使PP/纳米CaCO3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提高,减小拉伸强度随CaCO3含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并可有效提高纳米CaCO3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粘结性。  相似文献   

16.
选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nano-CaCO3)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的分散性。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了nano-CaCO3的改性效果,研究了改性条件对HDPE/nano-CaCO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偶联剂用量3%,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80℃的条件下,HDPE/nano-CaCO3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的nano-CaCO3分散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纳米碳酸钙增韧HDP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纳米CaCO3填充聚合物改性已成为材料改性的热点,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碳酸钙改性HDPE复合材料增韧改性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TCaCO3从普通数量级到微米级再到现在的纳米级的应用,以及CaCO3从普通分散剂到现在的超分散剂表面改性的研究。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选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nano-CaCO3)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在聚丙烯(PP)中的分散性。利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nano-CaCO3的改性效果,研究了改性条件对PP/nano-CaCO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偶联剂用量2.0%、改性时间25 min、改性温度85℃的条件下,PP/nano-CaCO3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nano-CaCO3的分散性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9.
首先采用不同改性剂对超细重质碳酸钙(CaCO_3)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作为无机填料填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制备ABS/CaCO_3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改性剂添加量和改性时间对CaCO_3吸油值、接触角和沉降体积的影响,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MFR)和热稳定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CaCO_3粒子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经不同改性剂表面处理后,CaCO_3的吸油值和沉降体积降低,接触角增大,其中以大分子活性硅烷(JST-3G)改性的CaCO_3的吸油值和沉降体积(60 min)最小,接触角最大,分别为16 m L/(100 g),0.2 m L/g和120°。经过表面改性的CaCO_3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改善了CaCO_3粒子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采用大分子活性硅烷(JST-3G)改性的CaCO_3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最佳,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MFR分别达到了39.2 MPa,71.2 MPa,13.2 k J/m~2和37.6 g/(10 min)。经不同改性剂处理后,CaCO_3粒子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均有所提高,尤其以大分子活性硅烷(JST-3G)改性的CaCO_3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性最优。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制备水性内墙涂料的基础上,采用玻璃砂高速分散法,研究了纳米CaCO3/聚乙烯醇内墙涂料的制备工艺条件,分析了聚乙烯醇、纳米CaCO3及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涂料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最佳用量为PVA12g,纳米CaCO34g,钛酸酯偶联剂0.4g,加入纳米CaCO3改性聚乙烯醇水性内墙涂料的耐洗刷和抗老化等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