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荆江河段典型洲滩演变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荆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近40年来,荆江河段洲滩演变比较剧烈,影响了下游局部主流线走向及河势变化.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重点洲滩的演变备受关注.本文根据大量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以关洲、三八滩和乌龟洲等三个典型洲滩为例,总结了典型洲滩演变特征,对三个典型洲滩演变机理和演变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荆江河段典型洲滩的演变主要受上游河势变化、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对各洲滩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了长江航运。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的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的河道冲刷和崩岸等概况。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估了荆江河段的河道变化趋势,提出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的初步方案,对沙市河弯、公安河段、石首河弯及监利河弯提出了阶段性的初步治理设想,可为荆江河势演变研究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江荆江河段沙市三八滩演变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八滩位于长江上荆江沙市河弯,所在荆州市是长江中下游重点防洪城市.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三八滩滩体及主支汊演变剧烈,对下游河势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泥沙专家广泛关注.依据沙市河段近40 a水沙资料和地形成果分析,表明三八滩汊道段断面过流面积、三八滩特征值与河段来水来沙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三八滩的演变主要受河段中高水出现时间和来沙影响.分析表明,连续丰水多沙年三八滩淤积,连续枯水少沙年冲刷,且含沙量的变化是主要因素.下荆江系统裁弯、葛洲坝水利枢纽运用、沮漳河改道及荆州长江大桥建设对三八滩演变也有一定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若上游过渡段河势不出现很大变化,三八滩在目前基础上将难以大幅淤长.  相似文献   

4.
段光磊  彭严波  王强 《人民长江》2007,38(2):100-102
由于受河床边界、水沙条件变化、江湖关系调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10a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尽管荆江河段河势总体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较大调整,河道演变较为剧烈.主要表现为重点河段主支汊易位、水流顶冲点上提或下移、洲滩及河道冲淤等,对护岸工程、堤防及下游河势等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大量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探讨荆江河道演变规律,并针对河道演变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为长江荆江河段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演变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局部河段冲刷调整剧烈,尤以分汊河段最为显著,给航运及河势稳定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以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沙市河段为例,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演变特点,明确了水动力条件、来沙变化及洲滩相互作用对河床演变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影响滩槽变化的特征流量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对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河段的滩槽格局将进一步调整,通航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受河岸组成、人工护岸工程的控制,上荆江河道平面外形基本稳定,但分汉性微弯河段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影响航道条件.本文基于不同河段的河床平面形态、水沙输移特性、河床演变规律的对比分析,认识到水沙输移特性既与河床平面形态密切相关,又直接影响河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响应模式;基于此观点,对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上荆江分汉性微弯河段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进而预测分析了三峡正常蓄水后的河床演变趋势,可供航道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勇  袁晶  高宇  吴国君 《人民长江》2019,50(1):18-23
沙市河段是上荆江河势较为复杂的河段之一,也是航道治理的重点河段之一。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沙市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以及沙市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从来水来沙、深泓平面、洲滩、深槽以及横断面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沙市河段的近期河道演变特性。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沙市河段整体呈现冲刷的趋势,深泓平面摆动集中在分汊段,沿程洲滩冲刷萎缩,横断面冲淤时有发生,20 m深槽冲刷发展,接近贯通。(2)受到沿程护岸工程以及洲滩守护工程等的影响,该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内仍会有所调整。(3)河段尚未达到冲淤平衡,未来一段时间内,河段仍将以冲刷为主,若无人工干预,滩槽演变趋势将延续近期的变化,由此对防洪、航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改变了大坝下游河段的来水来沙过程,造成荆江河道沿程冲刷,可能引起局部河段河势变化,对荆江防洪造成威胁。对荆江河段重点河段开展原型观测,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监测导线分析法、岸坡稳定性评估体系等监测方法。综合荆江河道历史演变规律、重点河段10a来原型观测及岸坡稳定评估,分析得出荆江总体河势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为湖北省水利厅及时了解河道变化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指导荆江防汛,并为部分河道整治工程提供河势演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运用以来,长江荆江河段水沙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沙市河段地处上荆江中段,属弯曲分汊河型,多年来深泓左右摆动和分汊段主支汊易位频繁,是荆江河势变化频繁、防洪形势严峻的河段之一。利用多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原型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河段控制水文站的水沙特性及太平口分流分沙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以来沙市河段的河道冲淤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河段的防洪、航运、取水等需求,探讨了沙市河段未来的综合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建成后,上荆江河段首当其冲地面临清水下泄冲刷的影响,该河段沙市河弯及郝穴河弯局部河势变化相对明显。随着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上荆江河段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系统分析了上荆江河段1998年以来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河道变化趋势,对上荆江河段的综合治理任务及治理思路进行了探讨;重点对沙市河弯提出了探索性的初步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1.
沙市河段因主泓紧贴北岸荆江大堤,而成为长江中下游重点防洪河段.本文分析了该河段主泓变化的规律,发现主泓南移及其回复,与三八滩的冲淤消长相关;运用弯道环流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该河段演变及主泓位置变化机理:根据数模计算成果,三峡水库运行后水流的含沙量大幅度减少、坝下游冲刷使上荆江比降有所增大,预测沙市河段河势变化趋势,论述了主泓南移的必然性.同时因水库调蓄作用,流量变化幅度减小,河势趋稳定,将有利于防洪.  相似文献   

12.
长江安庆河段是长江下游典型的多分汊河段,近年来受来水来沙变化影响,局部河势仍然处于变化调整之中,威胁防洪安全及河势稳定,影响沿岸社会经济发展.根据近70 a安庆河段实测资料,分析了安庆河段中间单一过渡段及下段江心洲汊道的主要演变特征,探讨了水沙变异条件下的河道演变机制及未来趋势,揭示了近年来影响安庆河段河势稳定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3.
长江监利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明  高志斌 《人民长江》2006,37(12):55-56
监利河段地处荆江尾部,受洞庭湖来水顶托和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均较大,水文泥沙条件变化和河床演变较为剧烈,对防洪航运、堤防护岸、港口码头、农田建设等都带来深刻影响,是长江流域规划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依据河段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分析了监利河段主泓线、深泓纵剖面、岸线、洲滩及汊道、冲淤等变化规律,总结了该河段的演变特征,预测了监利河段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近30年来实施下荆江裁弯工程和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后的河道演变进行了分析,预计三峡工程建成后,本河段总体河势仍将保持稳定,局部河段的河势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应加强河道演变观测,采取护岸工程措施,控制有利河势。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定性分析了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将发生的长期和深远的变化。第一部分介绍了江湖关系变化,包括分流分沙、分流河道冲淤、入湖泥沙减少、荆江干流的相应变化,以及对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了冲刷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上荆江沙市至藕池口河段经交换粗化而变为沙、卵石河床,城陵矶以下河段是否会出现局部粗沙砾石河床,分汊河道支汊淤塞,以及芦家河浅滩变化等问题。最后对荆江断面形态、河势变化和下游河型转化趋势作了预估,并对中下游河型转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陈飞  张卫军  周俊 《人民长江》2008,39(14):21-22
荆江河段是长江流域防洪的重点.受三峡清水下泄的影响,荆江河段河势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荆江河段河势变化的情况,加强对崩岸的研究和预测,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组织有关部门对荆江河段进行了河势踏勘.通过河势踏勘对荆江流域各河段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对预防和治理荆江河段的崩岸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长江安徽省芜裕河段的历史和近期河势演变,并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预估,侧重于河道的近期演变,以期为该河段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荆江监利河段横断面调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利河段地处长江中游下荆江河段中段.受上游水沙条件及河床边界条件影响,监利河段的典型横断面多年来变化较大.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监利河段横断面演变的特点,并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初期该河段的横断面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工作基础上,预计了该河段的横断面演变趋势,认为在水沙条件及河床边界条件不致于发生大的改变的情况下,监利河段河床将进一步产生冲刷,宽深比将有所减小,河床逐渐向窄深方向发展.应因势利导,加强河道两岸护岸工程的实施,防止崩岸等险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梅军亚  夏薇  毛北平  王驰 《人民长江》2006,37(12):49-50
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位于长江中游,由长江下荆江出口段、洞庭湖出口段及江湖汇流段3段组成.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结合河段的来水来沙、边界条件及河型等,分析了江湖汇流段的河床演变.结果表明:长江下荆江出口段历年河床演变主要表现为岸线崩退,河道横向位移,实施护岸工程后,目前岸坡崩退得到有效控制;洞庭湖出口段河床历年冲淤变化较小,河势较为稳定;江湖汇流段河床演变主要表现为局部洲滩和深槽的变化,河势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长江芜湖河段下段的近期河势演变,并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预估,侧重于河道的近期演变,以期为该河段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