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近年来,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地下铁矿山的开采中大量应用,采场结构参数不断增大,为了符合散体流动规律,提高回采指标,崩矿步距的优化尤其重要。本文结合梅山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生产实践,采用PFC3D软件建立了放矿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FISH程序,来控制矿岩颗粒的流动。对初步设计的6组崩矿步距方案进行模拟,得出在18m×20m采场结构参数条件下,最优的崩矿步距为2.2m。经过现场工业试验验证,2.2m崩矿步距下回采率和贫化率指标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的矿山,在向大结构参数的转变过程中,正常布置的大结构参数不适用于过渡分段的放矿。根据金山店铁矿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图解法、物理模拟和现场放矿试验等研究方法,得到初始过渡分段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14 m×16 m×3.4 m;在过渡分段的放矿中,通过采取截止品位的放矿制度、增加放矿步距、加强地测工作、提高爆破质量等技术措施,过渡分段回收率可以达到77.97%,过渡分段完成生产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过渡分段放矿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趋势是增大采场结构参数,因此现行许多矿山都存在如何使采场结构参数从普通间距向大间距过渡的问题。以金山店铁矿为例,针对过渡分段出现的放矿问题,以无底柱低贫化放矿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综合考虑多分段的优化放矿方式,得出与之相配套的崩矿步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最优放矿的措施,即爆破优化、放矿管理及截止出矿品位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高分段采矿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段空场法是开采中厚及中厚以上矿体的高效采矿方法,为提高国内矿山应用这种采矿法的采场生产能力,在柿竹园有色金属矿进行了高分段采矿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将试验采场划分为22m和43m两个分段,在凿岩硐室内用环形深孔钻机钻凿φ105mm的上、下向垂直平行深孔,采用大孔距小抵抗线微差爆破崩矿,崩矿后,用铲运机在采场底部出矿。试验取得了成功,为我国中厚以上矿体的开采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采场结构参数与出矿设备配套与否非常重要,当采场为大结构参数时,采用大型先进开采装备与其相配套可显著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采矿成本。首先介绍了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理论,后详细论述了大型先进开采装备在我国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应用与实践,从实用情况、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分别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放矿工作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核心工作,结构参数的选取则是放矿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着采场的出矿效率及各项回贫经济指标。采场主要结构参数是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崩矿步距,根据放矿学理论,这3个参数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回贫指标。大红山铁矿一期采用的是20 m×20 m的大结构参数组合,即分段与进路间距都为20 m,二期规划拟在400 m水平以下采用30 m×20 m的结构参数,即将分段高度提高到30 m,属于高变分段放矿形式。针对大红山铁矿二期高变分段的放矿形式,利用实验室相似材料制作放矿模型,进行低贫化放矿研究,得到了高变分段下放出体发育形态,高变分段下最优崩矿步距及进路口规格,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低贫化放矿明显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有效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崩落法矿山矿石损失贫化问题,基于正交试验法, 以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崩矿步距、进路宽度为因素,矿石损 失率、矿石贫化率和采准系数为指标优化采场结构,依据正 交试验方案和眼前山铁矿东部矿体-213~-303m 阶段特 征,以1∶100比例设计并制作采场放矿模型开展放矿物理 试验。结果表明,矿石损失率影响因素序列为崩矿步距、分 段高度、进路间距、进路宽度;矿石贫化率影响因素序列为分 段高度、崩矿步距、进路间距、进路宽度;采准系数影响因素 序列为崩矿步距、分段高度、进路宽度、进路间距,建议设计 和优化采场结构时以崩矿步距和分段高度为首要因素。结 合眼前山铁矿生产实际和试验结果,设计-213~-303 m 阶段最优的采场结构参数为分段高度22.5m、进路间距26 m、崩矿步距2.3m、进路宽度7m。  相似文献   

8.
根据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通过比较,研究选择了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复杂多变矿体的开采方法,并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生产能力为518t/d,损失率为16.6%,直接采矿成本比原留矿法降低了12.6元/t;同时,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确保了采场稳定性,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为矿山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梅山铁矿采场崩矿步距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庆霞 《金属矿山》2007,37(9):24-27
梅山铁矿生产中使用的崩矿步距与优值步距相差较大,对矿山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针对矿山15 m×20 m大间距采场结构参数时崩矿步距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矿山在不同生产时期开展的现场工业放出体试验和凿岩爆破参数试验工作情况,提出了优化凿岩爆破参数研究的优化崩矿步距的新思路,可供国内同类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漏斗放矿试验,对放出椭球体形态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确定最终放出椭球体轴偏角、偏心率等核心指标。基于立体放矿模型,对比无贫化与低贫化两种放矿方式下回贫差指标,对放矿方式进行了优选。在物理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相似物理试验法、经验类比法、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间距椭球体排列形式下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20m分段高度下的进路间距、崩矿步距、放矿步距、放矿方式等关键参数与工艺。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过程与结果,可以为同类工艺矿山参数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和受力分析基础上,研究了片状硅片和多面体玻璃混合颗粒在震荡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开展颗粒震荡分离过程动力学研究对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中优化硅玻分离设备结构和工艺参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李晓东 《同煤科技》2002,(4):24-24,28
分析了光学经纬仪检定方法中产生的误差的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采煤机摇臂扭矩轴安全槽的过载保护功能,对安全槽进行结构改变及槽深改变,并用ANSYS进行静力学分析,结合扭转静强度安全系数获得安全槽的最优化结构来确保发挥扭矩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高技术风险、高市场风险、高政策风险属性。积极构建适宜的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不断强化与完善政府在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功能,增强石化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创新风险防范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9.
结合蒋庄煤矿EAM建设实际,阐明了煤炭企业实施EA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了我国煤炭企业在保证资产使用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一条势在必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改性是非金属矿深加工的主要技术之一,对提高非金属矿产品的应用性能和应用价值至关重要。本文从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工艺、设备、表面改性剂及其配方等方面综述了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现状;从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改性剂及其配方、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插层以及表面无机复合改性等方面综述了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