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柑橘杂交品种葡萄柚、茂谷橘橙果皮为材料,研究超声波和微波对柑橘果皮提取物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柚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柚皮苷、芦丁、橙皮素等酚类物质,茂谷橘橙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槲皮素、川陈皮素、橙皮素等酚类物质。葡萄柚果皮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高于茂谷橘橙。葡萄柚果皮超声波提取液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高于微波提取液。柑橘果皮提取物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此结果说明超声波提取法可提高葡萄柚果皮中酚类物质的提取率和提取液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废弃物葡萄柚果皮,进一步提高葡萄柚果皮中柚皮苷的提取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葡萄柚柚皮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微波时间3因子的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柚皮苷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液料比70∶1(mL/g),提取时间50 s,重复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以柚皮苷得率为模型预测可获得柚皮苷得率为57.35 mg/g,与理论值57.75 mg/g基本一致。说明数学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葡萄柚果皮中柚皮苷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3.
以10个葡萄柚品种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葡萄柚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1.0 mg/L 2,4-D+6%蔗糖培养基上,8个葡萄柚品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星路比"品种诱导率最高为46.67%,将诱导的愈伤组织转移至相同培养基中可继代增殖;"帕利斯"、"星路比"、"泰国种"3个品种的叶愈伤组织接种于MS+3.0 mg/L 6-BA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丛生芽,这些丛生芽在MS+0.2 mg/L 6-BA培养基上平均可增殖4~6个芽;丛生芽在1/2 MS+1.0 mg/L IBA生根培养基上可诱导出不定根。炼苗后,田间移栽成活率为78.18%。为后续葡萄柚良种选育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南宁和山西平遥两个试点分别种植1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和一个群体,测定百粒重和子粒含油率,并估算广义遗传率。结果表明,16个供试杂交组合的百粒重在不同地点间、不同组合间及组合×地点间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广西南宁各组合的百粒重均高于山西平遥,平均高出1.12g;供试群体在山西平遥的百粒重极显著高于广西南宁,约高出0.62g。16个供试杂交组合在两个地点子粒含油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山西平遥试点的含油率极显著高于广西南宁,平均高出0.62%,基因型间含油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基因型间的差异大于地点间的差异;供试群体在山西平遥的含油率也极显著高于广西南宁,平均含油率高出3.2个百分点。百粒重在两地的广义遗传率相差较大,含油率的广义遗传率在两地都比较高。由遗传进度分析可知,百粒重和含油率都是单点选择的效果优于两地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两种葡萄柚(Citrus paradisi marcf)果实发育过程中K、Ca、Mg、Zn、Cu、Mn、Fe 7种金属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吸收规律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相关性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红宝石果实生长期(4~10月)较甜葡萄(4~12月)短,红宝石果实果重较大.果皮较厚.(2)两葡萄柚中7种营养元素大多以幼果期含量最高,并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K、Zn、Fe以果肉中含量较多,Ca、Mg、Mn、Cu则主要分布于果皮,其中Ca在果皮果肉间含量的差异较大.K含量位居7元素之首.(3)葡萄柚对K、Ca、Mg、Zn、Mn的吸收集中于果肉迅速生长期,Cu和Fe在果实转色期出现另一吸收峰.(4)7种金属营养元素间和元素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率均为:甜葡萄高于红宝石,果肉高于果皮.其中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显著率最高的元素是Mg、Zn,最低的是Cu,相关性较好的活性氧代谢指标是O-2,SOD最差.  相似文献   

6.
对两种葡萄柚(Citrus paradisi marcf)果实发育过程中 K、 Ca、 Mg、 Zn、 Cu、 Mn、 Fe 7 种金属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吸收规律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相关性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1)红宝石果实生长期(4~10月)较甜葡萄(4~12月)短, 红宝石果实果重较大, 果皮较厚。 (2)两葡萄柚中 7 种营养元素大多以幼果期含量最高,并随着果实的发育总体呈递减规律。 K、 Zn、 Fe 以果肉中含量较多, Ca、 Mg、 Mn、 Cu 则主要分布于果皮, 其中Ca 在果皮果肉间含量的差异较大。 K 含量位居 7 元素之首。 (3)葡萄柚对 K、 Ca、 Mg、 Zn、 Mn 的吸收集中于果肉迅速生长期, Cu 和 Fe 在果实转色期出现另一吸收峰。 (4)7 种金属营养元素间和元素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率均为: 甜葡萄高于红宝石, 果肉高于果皮。 其中与活性氧代谢指标间显著率最高的元素是 Mg、 Zn,最低的是 Cu, 相关性较好的活性氧代谢指标是 O2·- , SOD 最差。  相似文献   

7.
葡萄柚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葡萄柚的起源分析,植物学特性,栽培品种,植物保护,贮存和加工等方面的情况,建议在我国华南地区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4,26(4):17-17
1986年7月12~19日全国发展优质出口红碎茶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47人,这是中国茶叶学会与外贸、商业、农业部门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优质出口红碎茶,交流了技术经验,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麻业》1980,(1):28-28
为贯彻华南四省(区)热作科研工作会议和全国麻类科研规划会议精神,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间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剑麻科研协作会。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四省(区)剑麻科研、生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农业部新奥尔良办事处的奥利研究了白皮花生粉在葡萄柚汁、薄煎饼和小红肠等食品中的用途。白皮花生含蛋白高达55%,既能增强食品的营养,又能保持其原来的风味。这种花生无香无味是它的  相似文献   

11.
能源型甜高粱分期播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高粱品种辽甜1号和辽甜3号为试验品种,在南宁地区进行种植,对其不同播期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茎秆汁液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月底播期,辽甜1号、辽甜3号的茎秆产量和汁液锤度在各播期里最高,分别达4 329.11 kg/亩(1亩=666.7 m2,下同)、5 340.28 kg/亩和21.18%、18.27%,是这2个品种在南宁地区的最佳种植时期。3月到8月播期,茎秆产量、籽粒产量及汁液锤度都表现良好,是这2个品种在南宁地区的适宜种植时期。  相似文献   

12.
分析目前广西桂西南香蕉主产区不同宿根栽培年限蕉园在香蕉生长、蕉园管理难度、蕉园成本收益上的差异,提出限制延长蕉园宿根栽培年限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的显著下降:宿根栽培2年的蕉园经济收益最高,随着宿根栽培年限的延长,蕉园经济收益逐年下降。就此提出合理延长蕉园宿根栽培年限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的软盘、育秧方式、播种密度、施氮量、化控次数等烟后稻抛栽育秧试验和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提出"选盘、旱育、稀播、适氮、化控"等烟后稻抛栽育秧关键技术。通过生产验证表明,应用该育秧关键技术,不仅能解决烟后种植中迟熟超级稻品种抛栽出现长秧龄、育壮秧难、产量不高等问题,还能有效提高烟后茬超级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扬两优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品种。2009年引进延平区炉下镇作单晚和烟后稻种植,经3 a试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稳产、适应性广的特性,可以在延平区进一步推广种植。总结了其在延平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6.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2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CK)处理相比,种植绿肥处理能促进水稻增产,增产幅度依次为T1T2T3;2)与CK相比,绿肥处理下水稻年产量与CK处理间差异随年份增加而增大;T1处理与T2、T3处理间及T2处理与T3处理间差异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特用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为材料,在2003~2004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下单株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行距70 cm和株距3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150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行距70 cm和株距2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75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对极早熟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哈尔滨条件下错期播种三份大兴安岭农区的极早熟大豆,结果表明,播期对极早熟大豆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哈尔滨条件下种植85-100天的早熟大豆,在5月15日-5月30日之间播种均可获较高的干物质重和子实产量。播期对早熟大豆的许多农艺性状具有大的影响。无论在何时播种早熟大豆,干物质重总是一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而瘪粒率是降低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