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调查仫佬族地区护理群体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2名护理人员进行SCL-90、EPQ、SCSQ测评。结果仫佬族地区护理人员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或P〈0.01)。护士的强迫、恐怖、精神病性症状均与精神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内外向呈负相关(P〈0.05或P〈0.01);强迫、精神病性症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3个症状均与积极应对无关(P〉0.05),恐怖与神经质无相关性(P〉0.05)。不同年龄段护士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仫佬族地区护士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与个体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人格特点、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整群抽样仫佬族地区403例医务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测验(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4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SCL-90评分较一般人群高(P均〈0.01);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的应对方式、精神质人格特征或父母亲采用负面酊教育方式呈正相关(P〈0.05或P〈0.01);仫佬族医务人员SCL-90评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其他民族无相关性(P〉0.05);除汉族外,所有民族医务人员SCL-90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或P〈0.01);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的养育方式未见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相关性(P〉0.05);工龄也是影响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P〈0.01)。结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受多因素影响,应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76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43,2.56,2.60,2.58;P均0.01),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51,2.63;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t=1.98,1.83;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比较有差异(t=1.95,P0.05)和NC评分比较(t=2.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学会了较为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入组132例陪护亲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亲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亲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66名军队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①军队医院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均低于常模(t=-19.890,P<0.01);②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消极应对方式低于常模(t=-36.093,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常模间无显著性差异;③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59,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无相关.结论 与常模比较,军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越少,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定。结果1心理状况方面:心理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应对方式方面: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母亲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父亲高,经心理干预后,其父母退避及自责消极应对方式减少,求助及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了解我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预防及调节方法.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181名在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心理干预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显示,我院护士的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5项因子分高于中国常模,两者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项目数、其余因子分与中国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查结果与第一次比较:抑郁、焦虑,敌对3项因子分明显降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关注,相应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评估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疗效。方法:将52例IAD青少年进行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为主并与家庭治疗结合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疗程为3月,用IAD诊断问卷(IAD-D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32例)和86.54%(45例),其治疗后的IAD-DQ评分、上网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IAD青少年的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除躯体化(S)、精神病性(P)及偏执(Pa)因子无显著差异外,其SCL-90总分及强迫(Oc)、人际敏感(Is)、抑郁(D)、焦虑(A)、敌对(H)、恐怖(Ph)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值(P〈0.05或P〈0.01);而治疗后上述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能显著减少IAD青少年上网时间及改善其情绪和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探索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4种国际通用量表(SCL-90 、HAMA 、HAMD 、SSRS),对1000例急性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研,及时施以心理干预,统计分析干预前后问卷得分.结果 干预前,85.8%的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焦虑及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5%;干预后, 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无焦虑、抑郁检出.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仫佬族地区仫佬、壮、汉族医务人员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仫佬族地区仫佬、壮、汉族医务人员父母养育方式调查,比较不同民族父母养育方式的异同。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86例仫佬族地区仫佬、壮、汉族医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将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仫佬、壮、汉族医务人员的FF1、FF6、MF1、MF2均低于常模(P〈0.01),FF2、FF5、MF3、MF4均高于常模(P〈0.01),FF4、MF5评分与常模相当(P〉0.05)。仫佬族、壮族医务人员的FF3低于常模(P〈0.01),汉族医务人员的FF3评分与常模相当(P〉0.05)。结论仫佬族地区的仫佬族、壮族、汉族父母亲对子女较少使用情感温暖与理解这种积极养育方式,父母亲使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负性的养育方式较为严重,不同民族之间父母养育方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战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满意度,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量表(A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武警某部300名战士进行测查。结果①症状自评量表除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分外,其它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990,-14.566,-9.676,-7.731,-6.413,-8.988,-5.026;P均0.01)。EPQ-RSC的E和L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4.429,2.627;P均0.01),P、N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4.854,-9.648;P均0.01)。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1.502,P0.01)。士官的EPQ-RSC-L维度极显著高于义务兵(t=2.814,P0.01);②EPQ-RSC、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均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367~0.664,P0.05或0.01)。结论武警部队战士性格属于外向稳定型,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士官的掩饰性较义务兵高。外向型性格者、采用积极应对者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满意度高。消极应对、生活事件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多则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精神科与心理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市两所精神病院共61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的躯体化、恐怖、阳性因子数高于国内常摸(1.49±0.32 vs 1.37±0.48;1.33±0.27 vs 1.23±0.41;31.22±12.02 vs 24.92±18.41;P0.01~0.05),人际关系、偏执因子分数低于国内常模(1.46±0.30 vs 1.65±0.61;1.30±0.24 vs 1.43±0.51;P0.01)。心理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数均低于国内常摸(P0.01~0.05)。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心理科护士(P0.01)。精神科和心理科白班与夜班护士SCL-90各因子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有些方面可能好于国内常摸,而有些方面可能差于国内常模。心理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最好。白班与夜班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仫佬族地区不同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5例医务人员进行SCL-90测评。结果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SCL-90评分高于中国常模,不同民族医务人员之间SCL-90评分无差异,但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仫佬族医务人员的心理症状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组症状;汉族的心理症状包括躯体化、焦虑、恐怖与精神病性4组症状;壮族的心理症状包括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3组症状;苗族的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3组症状少于一般人群。结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的心理症状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武警医院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武警某医院127名护士和通信女兵进行测查。结果①护士消极应对和EPQ-RSC-P显著高于通信女兵(t=2.353,3.848;P0.05)。护士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873,P0.01),护士和通信女兵消极应对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8.672,-7.452;P均0.01)。护士和通信女兵EPQ-RSC-P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4.275,-0.345;P均0.01)。护士EPQ-RSC-E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035,P0.05),EPQ-RSC-N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709,P0.01),护士和通信女兵EPQ-RSC-L均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6.608,3.280;P均0.01);②护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784,-2.838,-2.001,-2.612,-2.188;P0.01或0.05);③护士和通信女兵客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867,3.445;P均0.01)。通信女兵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256,P0.05);④通信女兵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合同制护士(F=3.342,P0.05)。通信女兵EPQ-RSC-P显著低于军护和合同制护士(F=8.138,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军护(F=3.649,5.758,P均0.05)。合同制护士对支持利用度显著低于军护和通信女兵(F=7.884,P0.01);⑤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应对方式和EPQ-RSC-N(t=-3.105,5.773,6.075;P均0.01)。结论①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对方式恰当,人格特征外向稳定,社会支持良好;②护士精神质较通信女兵高,合同制护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不如军护和通信女兵;③消极应对和神经质者心理健康状况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偏远哨所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部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偏远哨所士兵进行个性测定,定期对士兵进行综合心理行为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1与全军常模比较,偏远哨所士兵EPQ的P分、N分较高、E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t=2.51、2.76和3.21,P0.05、0.01和0.01);2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前SCL-90各因子分均较军人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3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后SCL-90除偏执外,各因子分与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4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前SCL-90总分与EPQ量表的N分、P分及E分相关。结论综合心理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偏远战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以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次调查采取方便取样方法,在2008年11月~2009年1月期间对石家庄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正常在岗、无精神疾病的健康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1一般情况问卷;2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应对方式问卷。结果在331份有效问卷中88名(占26.59%)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200分和/或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3。医护人员在躯体化(P0.01)、强迫(P0.01)、人际敏感(P0.01)、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5)等项目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其中护士组躯体化的得分高于医生组(P0.01),敌对的得分低于医生组(P0.05)。不同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比较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在躯体化(P0.05)、强迫(P0.05)和敌对(P0.05)得分上高于其他科室;内科医护人员在抑郁(P0.05)和焦虑(P0.05)得分上高于其他科室。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发现,医护人员最常使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8.50±2.13)和求助(4.76±1.79),都属于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岗位、性别、科室医护人员在使用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责和退避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解决问题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结论被调查医护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医护人员通常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新生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大学2010级全体新生4740名,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3%,新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9,P<0.01),经历灾难与未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1),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亲人受伤状况主效应显著(F=3.436,P<0.05),财物主效应不显著(F=1.646,P>0.05),交互效应也不显著(F=1.839,P>0.05)。结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亲人受伤情况是影响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武警某部参加藏区维稳任务官兵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处在高海拔的平原内陆地区赴藏区维稳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0例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原内陆赴藏区维稳官兵进行自评,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中国军人常模的SCL-90因子分进行比较。结果平原内陆地区赴藏区维稳部队官兵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睡眠饮食5个因子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x±s=1.76±0.48,1.71±0.52,1.68±0.56,1.69±0.58,1.78±0.51;P0.01或P0.05);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驻守在4000~4500米的藏区维稳部队官兵在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驻守在海拔3000~4000米的藏区维稳部队官兵。其中,高海拔对躯体化、睡眠饮食2项因子影响显著(-x±s=1.81±0.55,1.82±0.61;P0.01)。结论高原对平原内陆地区赴藏区维稳官兵心理健康有影响,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