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胡德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48-448,46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液,分别对3组受试者抗-CCP和RF进行检测。结果 RA组抗-CCP、RF、抗-CCP或RF、抗-CCP和RF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CCP和RF的特异性明显高于RF的特异性,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对P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RF,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抗-CCP和RF的联合应用可以作为RA的早期诊断评价标准,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不同时期的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Beckman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同时检测早期RA组(病程小于半年)40例(Ⅰ组),RA组(病程大于半年)40例(Ⅱ组),健康对照组40例(Ⅲ组)及非RA组40例(Ⅳ组)患者血清抗-CCP和RF。结果早期RA组、RA组的抗-CCP,RF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RA组抗-CCP水平显著高于早期RA组(P<0.05),而二者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A诊断中抗-CCP具有较高特异性,RF具有较高敏感性,以抗-CCP或RF在任一种阳性诊断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RA,抗-CCP阳性可能与RA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抗CC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RF及CRP(免疫比浊法)、ESR(魏式法)在RA组、非RA组和健康人中的表达并比较分析。结果 RA组和非RA组CRP、ESR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RA组RF表达显著高于非RA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RA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抗体的敏感性为72.72%,特异性为92.68%;RF的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85.37%;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3.64%,特异性为95.12%。结论在RA诊断中,抗-CCP有较高的特异性,RF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RA。  相似文献   

4.
3种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RA和90例非RA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并对3种指标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F、AKA和抗-CCP不同方式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RF+AKA为37.6%、97.8%,RF+抗-CCP为45.5%、98.8%,RF+AKA+抗-CCP为32.5%、100%。结论不同方式联合检测对RA诊断敏感性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种指标联合检测特异性最高达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及评价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0~2013年收治的RA患者100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以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以魏氏法检测ESR,并分析RF、抗-CCP抗体和ESR在诊断RA中的价值。结果 RA患者中RF、抗-CCP抗体、ESR的特异性分别为75%,96%和70%,以抗-CCP抗体最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指标(P<0.05)。结论 抗CCP抗体和ESR可作为RA诊断的实验室有效指标,临床中与RF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加敏感性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RA患者127例,非RA其它风湿病患者102例及正常人对照组43例,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抗-CCP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AKA、APF,并采用四格表法计算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RA组,RF、APF、AKA、抗-CCP抗体的敏感度分别为65.4%、48.8%、32.3%、83.5%;特异性分别为73.5%、92.2%、93.1%、94.1%。同时出现3种抗体和4种抗体的特异性为99.0%、100%;非RA组,无4种抗体同时出现的情况。结论RF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APF、AKA、抗-CCP三种自身抗体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4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与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18例(RA 61例,非RA 57例)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抗CCP抗体、RF和AKA检测,检测方法分别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ECKMAN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RA组中3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67.2%)明显高于AKA(41.6%,P<0.01),且两者显著相关(P=0.004),与RF(77.0%)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94.7%)明显高于RF(73.7%,P<0.01)与AKA(91.2%),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90.2%。结论抗CCP抗体有适度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对诊断RA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角蛋白抗体(抗-AKA)、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RA患者和82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观察各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单指标检测,对RA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RF、抗-CCP、抗-AKA,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抗-AKA、抗-CCP、RF。联合检测以抗-AKA和抗-CCP抗体2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结论抗-CCP与抗-AKA联合检测对筛查和辅助诊断RA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CCP、RF、CRP、ASO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15例RA患者和131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CRP、ASO。结果抗CCP、RF、CRP的阳性率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抗-CCP对RA的敏感性为65.2%,CRP对RA的敏感性70.0%,RF的敏感性较抗-CCP和CRP稍低,为60.9%。特异性以抗CCP为最高93.9%,RF对RA的特异性为80.3%,CRP较低为58.0%,经统计学检验,抗CCP的灵敏性与RF、CRP无统计学差异;其特异性比RF、CRP高;ASO在RA组的阳性率很低(12.5%),和非RA组的9.2%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抗CCP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抗CCP、RF和CRP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诊断鉴别诊断,ASO对RA的诊断意义不大,可作为了解RA病人是否因感染链球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类风湿因子(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7例RA患者和30例非RA患者的AKA、抗-CCP和RF。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K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CCP,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 187例RA患者血清中,AKA的灵敏度为58%,特异性为93%;抗-CCP的灵敏度为73%,特异性为95%;RF的灵敏度为67%,特异性为77%。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7%,特异性为25%。结论 AKA、抗-CCP和RF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