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变广,计算机软件产业应运而生,逐渐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时,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特性,使得专利法将计算机软件保护排除在外,然而从本质上看,计算机软件的性质是技术特性,具备可专利性,理应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在分析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软件是新兴的行业,其发展推动了各个领域智能高效控制的水平,为进一步提升软件行业发展水平,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对其进行专利化研究变得日趋紧迫。本文从计算机软件以及专利性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对其进行专利化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了当前专利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出本文对于计算机软件可专利化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软件》2017,(7):79-82
软件常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包括版权保护和专利保护,由于著作权法无法对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世界各国的软件保护政策也在逐渐向专利法保护倾斜。本文对我国的专利保护政策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最新的政策变化,给申请人提供了申请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计算机软件受到自身特征的约束,因此其专利的保护在国际上属于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以往的版权保护法并不能实质性地保护计算机软件,软件作者只是利用自身技术对计算机软件实施有限性地保护,对软件的发展没有益处.本文将对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和专利保护的辩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源码中抽取设计模式对于提高软件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软件设计重用以及软件重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模式抽取技术的方法框架,并根据该框架对目前流行的几种设计模式抽取方法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探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很多软件工程师和软件企业的管理人来讲,完成软件的开发后立即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登记已经成为很普遍的做法,但是对于通过申请专利的方法来保护软件则都比较陌生。事实上,中国对于专利的保护起步较晚,立法的进程大多借鉴西方的专利法规,而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则更是近些年的事情,因此软件的专利保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仍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我在向软件企业介绍软件的专利保护模式时,经常会被问及一些有关的问题,现在把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出来,希望对软件工程师及软件企业的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软件开发和评估过程中,软件测试性是一个越来越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软件测试性的计算则是指导软件进行有效测试的理论工具。目前,对软件测试性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测试性计算方法的不同。从探索这些不同定义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分类介绍了一些测试性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这两类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种讨论有助于促进对软件测试性的理解,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源代码分析技术对于软件安全缺陷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分析了软件源代码分析工具的技术手段和发展过程,最后对源代码分析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基于设计模式的用户接口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锐  林晓明 《计算机应用》2002,22(11):104-106
设计模式是优秀软件设计经验的总结,已成为现代软件系统设计的重要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设计模式的方法,进行UI(User Interface,用户接口)系统设计,提高了系统设计中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10.
软件复用机会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危机的出现制约了软件规模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复用技术成为解决软件危机的一个途径,构件复用是软件复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软件开发者来说,如何着手进行复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通过对可复用构件理论的研究,结合在软件开发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识别软件可复用机会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多领域再分析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相应技术及策略,建立了相应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组件技术的iCRM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型软件系统,特别是iCRM(Internetbased Customer Resource Manage)系统,软件的重用性和可维护性特别重要。组件技术解决了软件分布性和可重用性的一些问题,COM,CORBA和J2EE成为当今主流的组件技术标准。探讨了对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iCRM系统的模块划分,并介绍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软件构件技术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样过程构件技术在软件过程设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过程构件技术对于提高软件过程的设计效率,增强过程的可复用性以及保证软件过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针对软件演化过程(SEP)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过程构件的过程设计方法,通过对过程构件和连接件进行连接与组装,最后得到以Petri网形式描述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3.
《软件》2017,(9):155-163
以V2X为代表的车联网技术,是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关键一环,在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移动网络、GPS等通信技术与车辆的融合,各国政府及产业界对V2X的研究逐步加速,尤其在中国,V2X相关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的讨论制定中。因此,对V2X技术进行梳理并分析总结其技术发展路线对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专利分析对全球及中国的V2X专利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整合,总结出V2X的技术发展路线与趋势,为各方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提升, 软件配置已经成为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大量、复杂的配置项为正确使用软件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例如, 配置错误会影响系统性能, 并带来严重损失. 软件系统配置技术得到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软件配置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 文章首先提出了基于软件生命周期和技术手段两个维度的软件配置相关工作分析框架, 然后基于该框架对当前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评价, 最后总结软件配置领域的工作特点, 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 对于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复杂网络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无标度性,指出了传统的故障处理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软件故障管理的优化设计方法,对错误的管理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以较小的代价就可使得系统的可用度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宋富  吴志林 《软件学报》2016,27(3):682-690
无穷数据广泛存在于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系统中.受到形式验证与数据库两方面的应用需求的推动,面向无穷数据的形式模型已经成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论文对面向无穷数据的形式模型(逻辑与自动机)进行了相对全面详细的总结.本论文主要按照不同自动机模型对无穷数据的处理方式来组织,主要关注相关判定问题,即自动机的非空性问题、语言包含问题,以及逻辑的可满足性问题,的可判定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著作权的产生,世界各国有一些不同的规定。与此相适应,软件著作权的产生亦然。从软件著作权产生的形式看,大多数国家规定软件著作权随着软件的开发完成而自动产生,有的国家则要求著作权人需履行一定手续(或符合一定形式)才能获得著作权。我国法律则规定软件著作权是随软件的开发完成而自动产生的。一、软件著作权的自动产生在知识产权领域,大多数知识产权的产生均需履行严格的法定程序。如:商标专用权的取得,必须经过工商行政管理的严格审批;一项发明创造完成后,如想获得专利保护(即获得专利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所以,IT领域的申请也多以方法、产品、设备、系统的申请为主,其中方法发明有很多是基于软件形成的专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IT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渗透到金融、商业、医疗、管理等领域,使这些过去不存在发明专利的领域也产生了专利。对于IT领域来说,专利保护正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目前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提高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注重在申请中满足专利法对技术的要求。另外,我们对专利保护的发展还应具有前瞻性,努力使自己的技术得到更好、更大范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张翔  李超  彭珲  黄春营 《软件》2023,(1):85-88
随着软件在现代军事装备中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测试在检验作战效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软件在作战中的运行环境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软件测试环境的分类及基于仿真技术的测试环境构建方法。依托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提出并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快速可重构软件测试环境构建方法,有利于提升软件测试环境资源的管理和重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软件》2018,(1):165-168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家电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家居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成为智能互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智能家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智能家居系统中有关家庭安全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了该技术领域重要申请人和重要专利的分布情况,并基于不同的技术分支对该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