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烟农19和济麦20表现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宜在丰县大面积推广,而藁8901、临优145等品种表现一般,皖麦38表现较差,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在丰县种植。  相似文献   

2.
皖麦38是涡阳县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是省农业厅重点推广的优质麦品种.该品种1999年在我县示范种植3.5万亩,平均亩产390kg,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增产17.2%.2000年全县推广种植近10万亩,在迟播1个月并连遇冬春干旱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300kg以上,是适合我县高产栽培的较理想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从我市多年生产示范看,适合我地种植的优质品种有:弱冬性品种可选用皖麦38;半冬性品种可选用新麦18,烟农19,周麦12等;弱春性品种可选用郑州9023,豫麦70等.  相似文献   

4.
<正> 1.选用良种,适期早播 适宜我地种植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如优质强筋型小麦皖麦38、周麦12,中筋型新麦9号、皖麦46,普通小麦品种徐州24、皖麦36等。弱春性、春性品种宜选用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皖麦44、周麦11等。适期早播可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积温,为壮苗越冬打下基础。具体播种适宜时间为冬性品种10月1~10日,半冬性品种10月5~15日,春性品种10月15~25日。播种前,种子要进行精选、晾晒和发芽试验。小麦“三拌”下种,是我地小麦拌种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麦新品种皖麦68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皖麦68的推广,达到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确保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研究制定了皖麦6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播前准备、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适时收获等,提出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区及周边中高产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6.
李芳 《农技服务》2014,(3):25-26
优质小麦皖麦38高产栽培,以期为优质麦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1品种来源皖麦38系涡阳县农科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1994年育成并参试,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命名为皖麦38,1999年通过国审(国审麦990006)。该成果于1999年先后获得国家“九五”第二批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优质及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又荣获1999年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产量、增加粮食供应,该文详细介江苏省金湖县近年连续开展的小麦品种田间种植试验,以筛选出适合金湖县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为确定该县主推品种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农户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特性、产量特征提供参考。从试验结果分析,金湖县可选择种植扬辐麦4号、宁麦13、扬麦25、淮麦30等春性弱春性品种,但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华麦5号、华麦6号2个小麦品种表现较好,今后可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皖麦606、苏麦10号、国红6号、镇麦10号、镇麦9号等品种,需继续进行试验;半冬性品种不适宜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淮北市品比试验中50个主要小麦品种,以及生产上主栽品种皖麦38、皖麦19近300个样品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小麦品种布局可以显著提高面筋的品质;小麦品质的地区间差异明显;使用皖麦38等品种,可以使淮北市小麦品质达到中强筋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伟  郭永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31-133
小麦是霍邱县重要粮食作物,随着粮价的提高,生产效益明显,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小麦良种,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2010年开展了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周麦23、皖麦54、新麦21这3个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适合霍邱种植。  相似文献   

11.
江淮稻茬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六安市裕安区及周边地区市场上小麦新品种较多,麦农选种难以把握。根据"性状优良、推广合法、市场准入、群众认可"的原则,2011年裕安区农委组织了16份小麦新栽培展示试验。通过对16个小麦新品种试验,筛选出适合裕安区乃至江淮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优质的新品种南农0686、扬辐麦5号、扬麦20、皖麦26、皖麦32、镇麦168等,为裕安区乃至江淮稻茬麦推广主导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7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和品质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虎  冯斌  黄成  刘丽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90-2791
研究7个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7个品种以施氮150kg/hm2产量最高,此时临汾145、皖麦38和济麦20品质达到优质专用标准,其余4个品种品质均未达优质标准,其中豫麦34相对较好,烟农19表现较差;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各品种产量下降,综合品质提高,但除临汾145、皖麦38和济麦20外,其余品种品质仍未达优质专用标准。  相似文献   

13.
1品种来源 皖麦38系涡阳县农科所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1994年育成并参试,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命名为皖麦38,1999年通过国审(国审麦990006).该成果于1999年先后获得国家"九五"第二批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优质及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又荣获1999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皖麦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皖麦 38系杂交选育而成 ,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于一体。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产量表现和品质性状 ,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即适期早播 ,适当稀播 ,肥水调控和病虫草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869-12870
[目的]解析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并探讨其差异。[方法]以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皖麦44和弱筋小麦皖麦48为供试品种,应用粉质仪测定3个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结果]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小麦粉吸水率分别为63.2%、55.8%和55.0%,其中强筋小麦粉的吸水率最高。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随着筋力的减弱而缩短,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5.8、5.5和1.5min。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10.7、7.2和3.6min。小麦粉的面团弱化度随着筋力的减弱而增加,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弱化度分别为29、41和91。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评价值分别为105、85和44。[结论]试验得到的粉质参数较好地反映了供试小麦品种的筋力,该测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经  相似文献   

16.
一、根据市场取向抓科研,探讨培育适应市场的新品种涡阳县农业部门根据市场的取向,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优质麦的选育研究,并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稳产、多抗的优质麦品种皖麦38.该品种亩产450千克左右,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标一级和世界发达国家面包小麦标准,面包评分达93.6分,远远超过国标80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一、选用良种,科学搭配 1.推广品种主推高产、优质、专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弱筋小麦扬麦13、皖协08等;中强筋小麦豫麦18、皖麦19、豫麦70、郑麦9023等. 2.种子质量国标小麦良种,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 3.因茬选种腾茬早的选用半冬性品种,如皖麦19、宿麦9908等,腾茬迟的选用春性品种,如豫麦18、皖麦33、扬麦13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小麦新品种在阳谷县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指标进行验证,特于2021—2022年在当地选择了15个高产小麦品种作为高产组、10个优质小麦品种作为优质组进行了小麦新品种的展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组中产量超过9 750 kg/hm2、综合表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有9个,分别为农大761、烟农1212、泰科麦34、山农30、烟农173、山农40、农信麦207、鑫瑞麦29和中麦4072;优质组中产量超过9 000 kg/hm2、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农大753、徐麦36、圣麦918、泰田麦118和中麦578。建议在阳谷地区小麦实际生产中适当做好品种的搭配,进一步扩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利用 1998~ 2 0 0 1年淮北片春性组和半冬性组小麦区试结果 ,对皖麦 44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皖麦 44和对照种豫麦 18、皖麦 19的主要农艺性状 ;研究了皖麦 44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对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皖麦 44既具有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皖麦 19、豫麦 18的优点 ,又克服了其相应的缺点 ,集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于一体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皖麦 44高产的关键是确保穗数 ,稳定粒重。  相似文献   

20.
邵青 《现代农业科技》2011,(23):128+132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赣榆县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在赣榆地区种植表现分蘖能力增强,但成穗率较低,最终因穗数不足、粒重不高而达不到高产;且因为穗大粒多,后期倒伏风险大。因此,春性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较低,不宜种植。半冬性品种徐州87633、皖麦38因易感纹枯病、冻害发生严重,而表现适应性较差,也不宜大面积种植。半冬性品种淮麦18、济南17表现较好,不仅产量居前,而且抗性较强,品质优良。济南17在当地种植连续几年稳定高产,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淮麦18宜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