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艳 《辽宁地质》2001,18(1):38-42
本溪盘岭地区铜、铅锌矿床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矿床、沉积-强烈改造矿床、沉积-变质(改造)-岩浆液叠加矿床、后成矿床4种类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沉积环境、沉积相、矿区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化)明显受沉积环境、地层的岩性、岩相的控制,并受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成矿条件有4种:矿床原始沉积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条件;后期改造富集条件;成矿的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条件。通过成矿条件分析,本区海湾浅海环境的氧化-还原的环境是铜、铅锌有利的沉淀场所,富含有机质的薄层互层带是矿物赋存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2.
论宁镇地区层断热液型铅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  莫吉勋 《江苏地质》1997,21(3):145-152
系统研究了宁镇地区栖霞山,大凹山,老人峰等铅锌矿床,该类矿床经历了成矿物质的初步富集期,构造改造富集期及热液叠加矿床富集成型期三个时期。因而、称为层断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铜鼓塘铜(银)矿床是一个隐伏富矿。主要形成于地洼期。具有控矿因素复杂、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多期多阶段成矿等特征,应属地洼型多因复成矿床;且地洼区的地壳演化,地幔活动、矿源层(岩)的广布、叠加、改造矿化则是形成富铜(银)矿床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段毅  徐雁前 《沉积学报》1996,14(A00):198-205
本文对毕家山铅锌矿床和围岩中可溶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矿床中有机质的性质,来源和成熟度,进而探讨发矿床中有机质的原始运移形式,成矿溶液可能的成因以及矿床形成的环境。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主要属水生生物和细菌成因,它起源于灰岩矿源层,其原始形式可能为腐殖酸。  相似文献   

5.
江口盘坡钒矿产于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底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石矿物主要成分有炭质、有机质、石英、白云母、绢云母、粘土矿物等。矿体严格受层位、沉积环境的控制,矿床成因为海相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钒矿床[1]。  相似文献   

6.
屈尚侠 《矿产与地质》2005,19(4):375-379
论述了嵩溪银-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并通过对矿床的构造环境、矿石结构构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分析,得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粤西大降坪硫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家永  张乾  张宝贵 《矿床地质》1994,13(3):231-241
大降坪矿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石类型,Ⅲ号矿体条带状矿石是同生热水沉积作用形成;Ⅳ号矿体块状矿石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形成。两者在微量元素、硫、铅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性质方面各具特征。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表明:该矿床为一典型的同生热水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8.
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守忠  孙超  黄林日 《地质与资源》2005,14(1):37-42,70
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层控特征明显.通过对矿床地质、成矿元素Zn/Pb比值、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微量元素、硫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物包裹体成分特征、矿源层特征等的讨论,认为本矿床为一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沉积作用是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改造作用是形成本矿床的主要因素.珍珠门组是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9.
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荒沟山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层控特征明显.通过对矿床地质、成矿元素Zn/Pb比值、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微量元素、硫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物包裹体成分特征,矿源层特征等的讨论,认为本矿床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沉积作用是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改造作用是形成本矿床的主要因素.珍珠门组是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10.
福建龙岩马坑铁矿床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坑铁矿是福建最大的铁矿床。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南京地矿所、长春地质学院、南京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地质学校等单位对该矿床分别进行了工作,对其成因则有接触交代成矿说、复合叠生层状矿床说、陆源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说与海相火山沉积热液改造成矿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铜矿床类型、特征、分布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找矿进展显示,我国至少存在2种以上成因类型的自然铜矿床(矿化带):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和陆相砂页岩型等,其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和新疆天山地区.以湘西九曲湾(麻阳)铜矿和滇东北沿河铜矿为例,结合国外典型自然铜矿床(矿化带),分析了自然铜的成矿学特征及形成条件.通过对比分析沉积砂岩铜矿(硫化物)与自然铜矿的成矿学特征,认为自然铜成矿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孔隙度丰富而适宜的储矿岩石;②水-岩反应中有利于含铜岩石的萃取和运移的浅成低温热液(卤水);③贫硫富生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还原障壁带.研究显示,自然铜形成于碱性贫硫的还原环境中,生物有机质对自然铜的成矿起重要作用,相对封闭的成矿环境、独特的流体性质对自然铜起保护作用.我国南方的自然铜矿床一般显示出层控、浅成低温及生物有机质参与成矿等特点.最后探讨了自然铜矿床在我国的找矿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非(赞比亚―刚果(金))沉积型铜矿以其拥有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矿山而闻名于世。铜矿类型可分为沉积型铜矿、热液脉型铜矿、变质热液型铜矿三类。沉积型铜矿床形成后,受到深部含矿岩浆热液的侵入形成脉状铜矿,可能还有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作用,叠加富集原有的沉积型铜矿床。硫同位素结果显示,硫源主要为成岩硫化物和海水硫酸盐的混合硫,受到深源岩浆或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沉积型铜矿成矿年龄880~735Ma,后期岩浆热液型铜钼矿成矿年龄为514~502Ma。这些发现对进一步认识总结中非铜矿带上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物活动在吉林东南部寒武纪沉积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平  杨吉 《世界地质》2001,20(4):339-343
吉林东南部寒武纪沉积铜主要为沉积和后期热液改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生物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生物直接成因标志和间接成因迹象在本区都有体现。前者主要表现在由藻类群落形成的有机质胶体和胶团中聚集了大量的黄铜矿和黄铁矿颗粒,草莓状构造即为其典型构造之一。后者则为由生物形成的有机酸在通过红色矿源层时形成可溶性有机铜盐,并运移到适当部位富集起来,形成具一定程度的矿化现象。“圈闭构造”在形成本区这类矿化现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哈赞布拉克金铜矿位于博罗科努金铜钼铅锌成矿带.矿化产于华力西中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内及与围岩接触带内,主要蚀变为围岩地层中的角岩化,闪长岩中的钾化、绢云母化、青盤岩化及含矿岩石中的硅化、碳酸盐化等,矿区发现Ⅰ、Ⅱ、Ⅲ号三个矿化带,以Ⅱ号矿化带规模最大,矿床为铜、金共生矿化,矿化成因类型为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矿化主要受岩浆岩和构造控制,矿床为先期斑岩型矿化,伴矽卡岩型矿化,经后期热液改造叠加的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湖南麻阳、车江铜矿床的有机质及生物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湖南麻阳、车江铜矿的研究,发现了一些铜矿的有机质及生物成因证据,藉比对铜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小热泉子铜矿床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东天山的小热泉子铜(锌)矿床是该地区有较大开发意义的矿床类型,在复杂的成矿过程中,矿床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特征构成清晰的找矿要素,从不同尺度和有效性的要素系统,构建出以“中基性钙碱性火山碎屑岩+高极化高重力+多级复杂褶皱构造+硅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为核心的矿床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7.
依据青海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矿床物质来源、矿物、元素分带、成矿热液演化中铜多金属矿床的性状,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其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两个阶段。中三叠世海底火山喷发喷气活动携带大量成矿物质,在浅海台地相对低洼的部位(还原条件下)与火山碎屑物、陆源物一起沉积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矿源层"或贫矿层,在随后的(印支期)造山过程中,受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地层中岩石脱水、成矿元素活化、聚集形成富矿溶液,并沿地层层理、岩石破裂运移,交代岩石中化学性活泼的组分或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新疆滴水砂岩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库车前陆坳陷盆地。铜矿体赋存于一套河湖交替相的红色含膏盐碎屑砂岩建造中。矿床有三个主要含矿层,储量〉40×104t。该砂岩铜矿床为典型的层控型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模式。在沉积期具有生物、化学双重成矿作用,经过后期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后生叠加改造再富集过程。铜矿体...  相似文献   

19.
Geology of Ore Deposits - Pyrite ores on the flanks of the Saum copper–zin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are clastic sediments intensely transformed under conditions of acid diagenesis. Colusite...  相似文献   

20.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含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与下伏下-中侏罗统煤矿形成"同盆共存"现象。在萨热克铜矿床的铜矿体内,构造裂隙中含较多沥青(有机碳含量达0.11%~2.55%),并与辉铜矿等铜硫化物共生。铜矿石中次生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矿物包裹体含烃盐水类、含烃盐水-液烃共生类、含烃盐水-气烃共生类、轻质油类等四类富烃类盆地流体的包裹体。研究认为铜矿石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下伏烃源岩煤层,当盆地深部富含有机质的还原性流体沿NE向构造裂隙上侵到渗透率较高的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z2)砂砾岩层时,该层上部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下段(K1kz1)褐红色粉砂质泥岩,与下部的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下段(J3kz1)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形成封闭的隔水层,还原性流体沿砂砾岩层发生水平渗滤扩散,与盆地中封存的地层水淋滤含铜赤铁矿质砾岩类后形成的含铜氧化相流体混合时,造成了辉铜矿的大量沉淀和碳酸盐等矿物的结晶析出,并沿砾石间隙充填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