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由主义社会政治运动在中国的挫折,也包含着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挫折;自由主义社会政治运动在中国的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由主义文学的缺点;但是,自由主义社会政治运动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自由主义文学是失败的。文学作为精神创造物,它一旦出现,就可用甚至只能用精神创造的价值高低来评价,因此,自由主义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和自由主义文学实践的较高成就,向人们昭示:它留给文学史的不仅仅是教训,还有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曲折的历程艰难的发展中国自由主义文学,随着中国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版业的发达和…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中期发生的社会指标运动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评价模式。分析社会指标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使中国社会在改革中协调发展。本文将系统分析、评述社会指标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它担负着“终身体育”和“全人教育”的重任.太极拳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独特的体育项目,在健康、育人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资料和教学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太极拳运动进行分析认为,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普及太极拳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中国梦”等,也具有突出的人文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劳动光荣"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劳动观建构的一种价值观,它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之一,是妇女解放的理论依据。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梳理了"劳动光荣"话语的建构过程,认为承认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改善家庭生活、表彰妇女劳模、开展各项政治运动是"劳动光荣"价值观宣传的主要途径。妇女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嵌的特点决定了妇女对劳动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5.
韩月清  毛启霞 《阴山学刊》2007,21(2):98-100
形体运动深具魅力,形体运动的健身价值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正是试把形体体运动的这种体育社会现象同价值哲学相结合,从理论上对形体运动的健身价值进行研究,这样可以使人们对形体运动价值的相关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可以从事物内部找到更加深刻的原因。价值学研究对于形体运动的实践运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波 《北方论丛》2005,(5):138-141
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它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它的变化对政治结构和政治运行机制的影响极大.可以说,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它将给中国的政治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阐明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化,并从政治权威结构、政治参与以及政治结构分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可以深入分析中国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卓华 《学术论坛》2005,(12):52-5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反映。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应适度增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若干正确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生态问题上、政治理论基础上、经济理论上、文化价值取向上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独特新颖的理论特征,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  相似文献   

8.
作为普通网民自身的文化表达方式,"象征"的创造和运用在当今中国网络空间中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网络象征具有明显的感性化特点,是互联网价值的重要载体。作为网络社会的精神内核,互联网价值的核心要义是一种网络化逻辑,是对社会基本价值的回归、时代新精神的倡导和对平民力量的尊重。中国社会的互联网价值具有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为群体认同的重建提供了可能,而且直接成为一种高效的社会整合力量。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价值,已成为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研究迫切需要深化,其突破点应从它的价值问题开始。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问题,确定它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理应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一个着力点和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包括可持续发展、民主政治、社会文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等,其核心价值观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它的社会价值在于社会整合功能。它的政治价值在于培养现代民主政治的主体,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主体条件;清除民主政治的思想障碍,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铺平思想道路;加速现代民主政治的进程,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的法律价值在于秩序、自由、正义。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5,(10)
家族制度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白鹿原》的文学史价值在于它重新讲述了家族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遭遇与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之春”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之春"不是一场偶然的社会政治运动,而是有关国家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它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压力,但是类似运动暂时难以在中国发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消除社会动荡的根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的构建与民法的基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民社会的构建与民法价值的生成是从市民社会和民法价值相统一的视角,分析民法的社会基础及价值蕴含,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市民社会构建与民法价值生成作出初步论证.市民社会理论为民法价值研究拓展了新视野,它引导人们将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民事法治视角,由国家和政府转向个人、社会和国家,促使人们对民法的价值作出新的认识与判断.作为市民社会的法治基础,分析民法价值的文化基因即市民社会民法文化的生成,以此提出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法保障民事权利与制约公权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组织的戊戌学会担负着社会学术和社会政治双重功能。它的产生 ,既是清末社会现实实践需要 ,也是受近代西方文明启示的结果 ,当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从性质和作用上分析 ,戊戌学会既是 1 9世纪末抵抗西方列强侵略活动和改造中国政治运动的制度性工具 ,也是 1 9世纪末中国基本学术思想、一般生活方式或社会风俗的革新改良运动的制度性工具。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达,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指针、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制度安排的灵魂。其主线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扣住全社会的利益关切,处理好公和私的矛盾。它是在总结我们党长期重视弘扬正确主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不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推动的物质运动 ,而是人们世代累积创造出来的“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其本质是以价值关系为媒介的主客体辩证运动过程。在一定客观历史条件下 ,主体的历史选择决定着社会的兴衰存亡。历史规律就是这种主客体辩证运动的本质性联系。它具有客观必然性 ,但并不直接规定社会的未来发展进程 ,不表现为不可改变的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以SA8000标准为代表的西方企业责任运动由劳资关系引发,其终极价值也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随着中国经济介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单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劳工标准检查是发达国家“对我出口企业滥用人权标准”的认识是片面的。如果能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的实施纳入劳动法制轨道,不论对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还是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都将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西方企业社会运动基本内容、产生发展过程的分析,从加强企业责任角度对我国如何建构和谐劳动关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它扬弃了抽象人本主义发展观和单纯物本主义发展观,科学阐释了"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物役性"现象及其根源和消解路径。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兰州学刊》2008,3(1):30-32,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驱使和内在要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该社会近期奋斗目标的共识。它必须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特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为依托,集中体现在该社会制度和具体生产方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终价值驱使,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它既是人类理性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关红 《云梦学刊》2002,23(4):73-74
装饰人物造型是装饰画主要艺术表现内容。装饰人物造型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它主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表现特征和主要手法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