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DAB2相互作用蛋白(DOC-2/DAB2 interactive protein,DAB2IP)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BUC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DAB2IP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BU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UC组织中DAB2I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DAB2IP蛋白表达与BUC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以及初发/复发患者无相关性(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与BUC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及5年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以及初发/复发患者无相关性(P0.05)。BUC组织中DAB2IP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BUC组织中DAB2IP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升高,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DAB2IP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BUC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YAP及β-catenin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测定YAP和β-catenin在50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及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YAP和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50)和64%(32/50),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7/50)和20%(10/50),P0.05;YAP及β-catenin mRNA和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高(P0.05),且两者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显著关系(P0.05);YAP与β-catenin在胃组织中共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2,P0.05)。结论 YAP和β-caten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共存现象,可能与胃癌细胞恶性程度及细胞分化有关,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中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1年有完整随访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的胃癌患者24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PD-L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胃癌组织,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5.9%(64/247),肿瘤浸润免疫细胞(IC)中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6.7%(66/247),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与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有相关性(P〈0.05),免疫细胞中PD-L1表达与有无脉管癌栓有相关性(P〈0.05)。(2)PD-L1基因扩增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ISH检测PD-L1基因扩增率为19.0%(47/247)。PD-L1基因扩增与年龄、胃大/小弯、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3)IHC检测的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与FISH检测的PD-L1基因扩增,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符合率为25.0%(16/64),阴性符合率为83.0%(152/183),总符合率为68.0%(168/247),IHC和FISH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P=0.157)。(4)单因素生存分析: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免疫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和PD-L1基因扩增与预后均没有明显相关性。脉管癌栓、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肿瘤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中PD-L1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一致性较差;PD-L1蛋白表达提示预后较差;PD-L1基因扩增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DLBCL组织标本和同期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45例。分析DLBCL组织、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中NKD1、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及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KD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75%,低于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75.56%)(P0.05);β-catenin和Cyclin D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75%、72.50%,均高于淋巴结良性增生组织(均为0)(P0.05);NKD1、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IPI评分、Ann Arbor分期有关,病理分型与NKD1蛋白表达有关。Cyclin D1和β-catenin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NKD1和β-catenin与Cyclin D1的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NKD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者(P0.05),而β-catenin和Cyclin D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是影响DLBCL预后的风险因素,NKD1蛋白阳性是保护因素。结论 NKD1在DLBCL中低表达,β-catenin、Cyclin D1呈高表达,三者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望成为DLBCL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DPR1(human homologue of Dapper)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p120ctn和β-catenin表达是否相关,及其与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了42例新鲜组织标本中HDPR1、β-catenin和pl20ctn表达的关系,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DPR1在正常肺组织中为高表达,而在非小细胞中有68.3%(82/120)为表达下调,其表达下调不仅与肺癌高TNM分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并且与肺癌组织中p120ctn的表达下调呈正相关,与β-catenin的表达上调呈负相关。42例新鲜肺癌组织中,HDPR1和p120ctn的蛋白和mRNA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0.05,n=42),然而,β-cateni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却普遍表达上调(<0.05,n=42)。结论肺癌中HDPR1的表达下调与p120ct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相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nt-1、β-catenin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78例CSCC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Wnt-1、β-caten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0.0%和10.0%;CSCC组织中,Wnt-1、β-caten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6.4%和74.4%,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例CSCC淋巴结转移中Wnt-1、β-caten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90.9%;45例CSCC无淋巴结转移中Wnt-1、β-caten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4.4%和62.2%。 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与CSCC的分化程度( P <0.05)、浸润深度及 FIGO 分期均有关( P <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均无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Wnt-1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 =0.490,P<0.001)。结论 Wnt-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C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Wnt-1、β-catenin蛋白均可作为预测CSCC侵袭、转移的潜能及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HI3L1、β-catenin及Cyclin D1在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法检测CHI3L1、β-catenin及Cyclin D1与经典型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I3L1、Cyclin D1在经典型PTC中高表达(分别为61.1%、58.8%),β-catenin异位高表达于经典型PTC组织中(50.9%);CHI3L1、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表达均与经典型PTC的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CHI3L1、β-catenin与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_s=0.735,r_s=0.597,P均0.05),CHI3L1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_s=0.817,P0.05)。在经典型PTC组织中CHI3L1、Cyclin D1蛋白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异位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Log-rank=4.717,Log-rank=4.976,Log-rank=7.654,P均0.05)。结论 CHI3L1、Cyclin D1蛋白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共同参与经典型PT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和锌指E盒结合的同源盒蛋白1(ZEB1)分子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联及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9例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标本,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ZEB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可分布在胞膜、胞质或胞核内,在较低临床分期和较低病理分级膀胱癌中主要以胞膜和胞质表达为主,而在较高临床分期和较高病理分级膀胱癌中主要以胞质和胞核表达为主;ZEB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主要位于胞核中,并且表达强度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二者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膀胱癌组织中β-catenin和ZEB1的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且β-catenin和ZEB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对膀胱癌的准确诊断和预后分析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X-2、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两者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两者关系。结果 COX2和VEGF在正常食管组织中未见表达或很少表达,而在食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率79.4%;VEGF-C阳性率72.1%。食管癌的分化程度越低,COX-2的表达越高,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VEG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2、VEGF的表达均随浸润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两者均呈正相关,P〈0.05;两者在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P〈0.01),两者呈正相关。同样,COX-2、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相关。结论 COX-2、VEGF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这种高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特征包括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COX-2与VEGF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hoA、ROC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58例乳腺癌组织中RhoA、ROCK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hoA、ROCK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7%、81.0%,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②RhoA、ROCK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③RhoA、ROCK蛋白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hoA、ROCK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结论:RhoA、ROCK的表达对评估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RAP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AP1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5.0%,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7±1.1;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1.7%,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0.4,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RAP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复发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TRAP1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9.0个月(95%CI:60.2~77.9),TRAP1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4.2个月(95%CI:24.4~44.1),TRAP1高表达与食管癌术后生存期短相关(P0.05)。结论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食管癌的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JAM-A和β1-integrin在食管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JAM-A和β1-integrin的表达,进一步随访患者术后无疾病生存期,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两种蛋白对食管鳞癌的预后意义。结果:JAM-A和β1-integrin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癌旁组织对比其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JAM-A蛋白与β1-integ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6,P0.05)。Cox模型风险分析显示JAM-A与β1-integrin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食管鳞癌预后较差(P0.05),且JAM-A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JAM-A与β1-integrin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不良预后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XCL类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β-catenin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骨肉瘤组织标本、1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CXCR4和β-caten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CXCR4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是分别为86.7%和20%,β-catenin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是分别60%和10%。CXCR4的表达与临床Ennecking分期、有无转移有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Ennecking分期、有无转移有关(P0.05)。骨肉瘤组织中CXCR4、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XCR4在介导骨肉瘤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XCR4与β-catenin之间存在某种机制发生联系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ix1和Six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ix1和Six4在29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9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Six1、Six4蛋白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2.9%(213/292)和56.2%(164/29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3.2%(97/292)和32.5%(95/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检验结果显示Six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生存状态相关,其在死亡组患者的阳性率82.3%(130/158),明显高于生存组阳性率61.9%(83/134,P〈0.05)。Six4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浸润深度越深其阳性率越高。单因素Log-rank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Six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P〈0.05)。Six1蛋白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51.9%(41/79)高于阳性组的43.7%(93/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79,P=0.043),其他临床参数与预后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Six1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Six1和Six4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Six1蛋白高表达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临床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195靶向叉头盒蛋白K1(FOXK1)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14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其中男性77例,女性63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5.34岁(标准差3.68岁)。检测其中miR-195、FOXK1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通过Pearson检验分析相关性。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195与FOXK1的相关性。将人胃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iR-195组、FOXK1组和miR-195+FOXK1组。通过转染miR-195类似物和/或FOXK1质粒来提高miR-195和/或FOXK1的水平。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及β-catenin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195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而FOXK1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5)。FOXK1与β-catenin正相关,miR-195分别与FOXK1和β-catenin负相关(P <0.05)。验证结果显示miR-195与FOXK1的靶向结合(P <0...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中Bmi-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蛋白在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并探讨大肠癌中Bmi-1 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的相关性。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i-1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0%、6.7%、0%, 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而在腺瘤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P>0.05);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大肠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患者侵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中纤维连接蛋白及其整合素β1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整合素β1受体蛋白(β1 integrin)表达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中FN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胶质瘤组织问质血管壁FN染色随级别增高而增厚(P〈0.01),且血管厚度在复发病例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恶性程度高的Ⅲ级与Ⅳ级胶质瘤组织中还可见基质弥散阳性染色。(2)FN和整合素β1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6%(17/56)和39.29%(22/56),并均随肿瘤级别增加而增高(P〈0.05,P〈0.01),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rs=0.312,P〈0.05)。复发病例FN和整合素β1阳性表达率(68.42%,57.89%)均高于无复发组(10.81%,29.73%)(P〈0.01,P〈0.05)。结论FN及其整合素β1受体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促进了胶质瘤的恶性进展,两者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NOTU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标本及正常胃黏膜组织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胃黏膜正常组织中NOTUM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NOTUM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检测NOTUM蛋白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使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NOTUM蛋白与β-catenin蛋白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NOTUM阳性表达胃癌患者与阴性表达胃癌患者在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NOTUM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及预后生存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胃癌组织中NOTUM基因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在NOTUM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NOTUM基因表达可以作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中NOTU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p63蛋白在食管磷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6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63蛋白在53例食管磷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6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38/53),而在癌旁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8%(19/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6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磷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其在低分化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9.5%)显著高于在高分化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6.2%)。p6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磷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63蛋白在食管磷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其可能参与食管磷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组织中KAI1、EphA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150例正常黏膜中KAI1和EphA2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EphA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深层浸润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浸润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KAI1蛋白的低表达和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癌变及转移的发生有关,两者对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