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设计了84个试件在高温下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试验,回归分析得到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降低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分析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力,提出了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抗力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JC法对火灾后的混凝土构件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得出其高温下、高温后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深入探讨了混凝土高温损伤模型和高温下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计算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亟需开展的工作,可为进一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温(火灾)性能及其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温后长龄期在役混凝土损伤及微观变化特征,通过对龄期在20年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样,进行在役混凝土高温试验,提出高温后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建立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不同温度之间的拟合回归公式,利用热重(TG)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高温后在役混凝土物相及微观形貌随受火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新浇筑混凝土类似,相比而言,当受火温度T≤300 ℃时,在役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略低;当T>700 ℃时,在役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较高,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工程中长龄期在役混凝土结构高温后的损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钢筋高温蠕变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高强预应力钢筋进行高温蠕变试验 ,建立了预应力钢筋的高温蠕变和蠕变率力学模型 ,采用该模型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高温预应力损失及火灾下的结构行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通过算例提出预应力钢筋高温蠕变引起的附加预应力损失估算公式。有限元分析表明对火灾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必须要考虑预应力钢筋的高温蠕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强混凝土高温下爆裂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强混凝土材料构件在高温下发生爆裂破坏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时必须考虑混凝土的高温性能。从结构宏观表现和微观结构变化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高强混凝土在高温下发生爆裂破坏的现象,探讨了其爆裂破坏机理,结合已有试验结果对蒸汽压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混凝土高温下和高温后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混凝土结构高温下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并探讨了高温后混凝土结构在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劈裂拉伸三种形式下的力学性能规律,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温下和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火性能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包括高温 (火灾 )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影响以及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抗火性能上的差别等。重点对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温 (火灾 )下的爆裂现象和爆裂机理进行了评述 ,提出了改进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GFRP筋混凝土梁耐火性能的理论分析与有限元计算,提出GFRP筋混凝土结构耐火性能的计算方法。在合理选择GFRP和混凝土材料的热工参数、高温力学参数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三面受火的GFRP筋混凝土梁的高温热力学模型。经与GFRP筋混凝土梁火灾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该高温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对影响GFRP筋混凝土梁高温力学性能的各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梁耐火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梁上作用的荷载比、GFRP筋在混凝土截面的位置和受火时间。参考欧洲规范钢筋混凝土抗火性能的设计方法,提出GFRP筋混凝土构件基于力学性能的耐火设计公式。通过混凝土500℃等温线简化受火面积和GFRP筋高温强度等效换算的方式,将火灾下截面的非均匀材料力学性质转变为随受火时间变化的均匀材料,提出了不同受火时刻GFRP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式。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该计算方法精度较高,可应用于评估不同受火时刻下GFRP筋混凝土的高温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17,(6):106-110
由于钢材和轻质混凝土的共同作用,使得轻骨料钢管混凝土结构可有效减轻自重并提高其耐火性能。为分析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需要确定构件的温度场分布。利用火灾试验炉对4根试件进行高温试验,测量构件不同截面的热响应,选择材料热工参数,对比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钢管轻骨料混凝土柱受火作用下的热响应,建立合理的数值分析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作为进一步分析轻骨料钢管混凝土结构受火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池快伦 《云南建材》2014,(9):238-239
随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各项建筑工程项目增多,隧道工程作为交通工程的基础,在稳定交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要将隧道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维护方式进行全面的健全,例如:火灾,因为天灾不可避免的在工程的运营中,隧道内的混凝土作为稳固隧道结构的基础,加上抢灾救险中高温骤冷的交替,混凝土的利用质量必然下降,所以我们必须要对隧道火灾的消防射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该火力发电厂地基土为自量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陷性等级中等,确定采用桩基,文章对预制桩和灌注桩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定400mm×40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为最优方案.其处理方法可供相关科研和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冻土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并且桩内部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线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温度应力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并建立计算模型,得到模型中沿桩基横截面的温度分布。接着,推导了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然后基于弹塑性厚壁圆筒理论,推导了在温度梯度影响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桩的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应满足的要求。以工程实例对桩基础的各个土层状况进行分析,在假设土的干容重、冻土的总含水量、地中热流值、冻土的导热系数不变,季节冻融层为强冻胀土的条件下,分别对单桩和群桩基础的冻拔问题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得到的临界承载力模型可以为寒区冻土层中桩基础的稳定性评估提供数值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阳矿92-1号多层砖混住宅楼出现裂缝、倾斜的原因分析,对贡土地基湿陷、地基加固原理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了用灰土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处理地基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桩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型建筑地基湿陷、地基加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门至肇庆高速公路横跨喀斯特地区,桩基施工技术复杂,对桩基混凝土质量要求高。以西江特大桥大直径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研究背景,对承包人申报的大直径桩基配合比标准试验进行了平行验证。其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易性等性能指标与申报的试验指标有差异,分析了承包人试验室试验指标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该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应用后,符合工程施工要求,桩基完整性检测结果均为Ⅰ类桩。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云港市220kV云台变电所设备基础的沉降状况及海淤地质条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桩和压密注浆两种加固方案.通过模拟试验的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钢管混凝土桩加崮优于压密注浆加同的结论,钢管混凝土桩方案已被用于工程加同.本文为海淤地质条件下地基基础加同提供了借鉴,也为小空间工程的地基基础加同施工提供_广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某荷载分布严重不均匀及对基础变形控制要求十分严格的大型桩基础结构物的改扩建工程为例,对采用桩底桩侧后压浆技术,提高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与单桩刚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同时通过联合上部结构-地基-桩基础协同作用沉降分析,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来减少差异沉降并进行基础优化设计,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刘汉龙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8):1251-1255
为了解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在盐通高速公路试验段进行现浇薄壁管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现浇薄壁管桩成桩质量好,承载性能好。建立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拟,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基于该模型分析了褥垫层模量、桩间距、桩长、土体模量等因素对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褥垫层能较好调节桩土应力分配,使桩土共同工作;较大的桩间距虽能充分发挥桩、土承载力,但桩间距的选择要兼顾承载力与变形要求;桩长的增长有利桩体承载力的发挥。地基土模量大有利于桩侧阻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铁路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由于浸水引起的附加沉降计算研究不充分的现状,以现场大型桩基浸水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桩基浸水附加沉降的产生机理,提炼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模型,提出了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浸水附加下沉是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桩基需主要考虑的工后沉降,工后沉降可能比工前沉降大得多,桩身压缩沉降是沉降的主体,混凝土蠕变在沉降计算中不可忽略;通过荷载传递理论计算浸水前桩身轴力分布,假定浸水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同步发挥获得浸水后的桩身轴力分布,据此可分别计算构成工后沉降的桩身弹性压缩、桩身蠕变和桩端沉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整体性能好、施工快捷且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窄基塔基础——单桩十字梁自平衡基础,在足尺试验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新型基础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建立土体-混凝土-钢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与混凝土的非线性接触,进行模型的加载-卸载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得到新型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并得到新型基础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薄弱位置及钢筋应力。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主筋轴力变化曲线及十字梁基础的裂缝发展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呈缓变型或直线型,十字梁主筋轴力在上拔侧距十字梁底部0.5 m左右位置出现最大拉应力,在受压侧的十字梁与桩体交界面处存在最大压应力,单桩主筋拉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距桩顶大约1.95 m处,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距桩顶大约0.94 m处; 十字梁裂缝从十字梁根部下侧开始发展,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发生破坏,所得结论为新型基础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孟克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1):130-132
输电塔基础型式能直接影响输电线路安全性、施工工期和经济效益,研究经济性高、可缩短工期的复合基础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介绍了桩-锚杆复合基础结构、原理和适用性,然后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桩-锚杆复合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对±800kV输电塔基础进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桩基础相比,桩-锚杆复合基础可以明显降低基础的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