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计算不同频率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时的生态用水量与需水量,主要结论为,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理论是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原理;生态用水等于水资源总量减去生活生产耗水量;根据不同水资源条件下年生态需水量进行生态配水。  相似文献   

2.
以流域"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式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基础,构建针对区域目标蒸散发(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结合流域分区经济耗水和生态耗水计算方法,给出评估模型分析过程,提出基于可控ET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湟水干流为例,利用针对区域目标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阐述当地近5 a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格局提供建议。实例应用表明,基于区域目标ET的狭义水资源评估模型,可为流域分区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耗水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分区的基础上,进行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耗水平衡分析.单纯对整个玛纳斯河流域进行生态耗水平衡分析难以确定出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程度,而应通过平原区水资源平衡分析计算来校正生态耗水计算值.以2008年为现状年,进行生态耗水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现状水资源量可以满足生态耗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内陆河流域由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多次相互转化以及生态系统完全受水控制的特点,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以生态水文学为基础。本文阐述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形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灌溉农业发展)引起的区域水资源转化与水资源利用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水文与生态环境效应,提出了遵循生态水文学原理的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即通过生态的水热平衡原理确定流域合理的绿洲发展规模,在保证生态需水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上中下游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用水,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奢侈的蒸腾耗水,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5.
流域耗水系数是评价流域用水消耗程度的关键指标。为统一流域耗水系数概念和评价方法,在回顾和总结耗水系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合理界定了流域耗水量概念的内涵,建立了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结构,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入河湖排污总量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模型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流域尺度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活用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流域水资源规划与配置中通常具有最高的优先权。在对生活用水的基本内涵、特性分析以及影响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典型生活用水单元的水循环结构进行了解析,即农村生活、城镇生活与发达城市生活用水单元;通过对国内外生活用水系统的调研,从通量、结构、质量等方面归纳了生活水循环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活水循环的调控目标,并对基于水质水量耦合的多元优化调控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资源配置系统确定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特性和供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需求、系统简化、水资源调度策略、计算方法对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影响,提出了确定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具体应用到某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资源配置“三次”平衡分析确定供水工程建设规模的主要步骤为:(1)绘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2)进行需求分析,包括经济、生态环境需水;(3)制定水资源调度策略;(4)进行水资源配置“三次”平衡分析,初步确定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5)进行流域耗水平衡分析,分析经济与生态的耗水比例;(6)确定供水工程的规模以及供水工程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的水资源配置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运筹学方法和规则模型方法,构建了面向经济耗水与生态耗水总量控制的基于优化技术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和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结合西辽河流域实际情况,根据水资源"三次平衡"的配置思想,通过不同组合方案的长系列逐月调节计算,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置系列成果,实现了优化模型与规则模型相互校验和印证,使水资源配置结果科学合理和简单实用,为编制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湿地优先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科学修复湿地,维持流域整体取用水安全及生态与环境安全,本文在分析流域"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及伴生过程演变与湿地生态演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对湿地进行优先保护并提出实施要点.其内容包括:基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确立湿地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需水;将湿地作为优先用户,通过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确保其生态需水;开展湿地生态用水调度与监管,完善应急调度方案;在水资源管理中,完善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使用机制,其中优先保护湿地足核心.  相似文献   

10.
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联合调控为目标,提出"以耗水管理为核心,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为约束"的理念和思路。分析了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的概念和关系,构建了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多重调控机制。为实现耗水总量控制,将用水过程划分为水源端的供水和用户端的用水两大环节。由于各类水源到达用户的供水过程存在不同的环节,水量损失有所差异。通过对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的改进,建立了水源—用户供水优化模型,重点分析不同水源利用情景对于用耗水总量控制的影响。最后,以渭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权模式下流域水资源配置博弈的一般性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分析案例结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对不同水权模式下参与人的用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分析表明,在公共水权模式下,由于个体理性以及水资源负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水资源利用产生“公有地悲剧”的结果。同时证明,在缺乏排他性水权或水权制度设计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不仅可能被过度利用,而且全流域社会福利将不能达到最优。上游用水主体因具备先动优势而恣意用水,由此给下游用水主体带来利益损害。在个体理性的作用下,试图通过全局优化实现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改进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超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针对这种状况并结合石羊河流域的特点,提出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与目标,并全面系统地分析探讨了实现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生态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效益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内陆河流域基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度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考虑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多次转化、多次重复利用的特点,将计算单元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嵌套在水资源转化模拟模型中,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耦合。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获得了流域水资源在不同区域间与生态用水和经济用水间的合理分配方案。为探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京津水源地生态与水资源补偿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研究建立潮、滦河流域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在研究丰宁潮、滦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程度、危害、治理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潮、滦河流域生态与水资源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探讨适合长江流域特点的水量分配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杨永德 《人民长江》2007,38(8):88-90
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存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城市需水增长快、供求矛盾加剧、水污染加重、用水效率低下等水资源问题.三峡水库的建设运用,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打破了长江原有的水平衡.保证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调配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了解流域本身的水资源特点和问题,研究河流生态用水,分析不同功能、不同区域的水量分配额度,提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量分配方案,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维护河流健康发展的需求和根本.对适合长江流域特点的水量分配研究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戴昌军 《人民长江》2018,49(18):10-14
汉江流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利部于2012年批复了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的方案,以探索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以下简称汉江试点)的背景条件(流域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生态环境问题趋于严重以及水资源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以及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汉江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以及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江门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2005—2030)》是江门市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规划以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以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水利综合管理体系等四大体系为重点,形成与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体系,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缺水的快速评估(Ⅰ):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识别生态环境缺水严重的区域,合理评价生态环境用水的配置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环境缺水快速评估方法。将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满足程度定义为,流域"实际生态环境用水"与流域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干扰时的"自然状态条件下的生态环境用水"的接近程度。以土地利用资料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特征指标来表征流域生态环境用水的相对大小;借鉴水体生物快速评估法的思想,通过流域单元划分、参照单元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观测值与期望值的比较计算等步骤,可以对不同级别流域的生态环境缺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快速识别生态环境缺水严重区域、预测其生态环境缺水动态变化,并对生态环境用水配置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与水权制度概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玮 《中国水利》2007,(2):52-53
近10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治水理念的变化,日本在水资源管理和水权制度建设等方面有许多新的发展。日本主要根据《河川法》来进行水资源管理和流域管理,其中水资源管理包括“水权”,制度。而流域管理则包括“治水和水环境”。日本水权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我国水权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农业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最强的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已严重超载。本文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讨论了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即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把握“三大环节”、构建“四大保障”、实施“五大转变”、建设“六大工程”;最后提出了流域节水生态农业发展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