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于采砂的影响,淮河干流蚌埠—香庙河段近期发生较为剧烈的河道变形,其中主槽变化大于滩地变化,主槽多表现为冲刷扩大;各河段滩地变化不同,部分河段滩地表现为微淤或冲淤平衡,部分河段滩地冲刷。而香庙至浮山河段与上述河段的差别较大,主要为自然演变,主槽和滩地的冲淤变化均不大,河道较稳定。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淮河中游河道自然演变比较缓慢,人类活动对河道演变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虞邦义  倪晋 《治淮》2011,(11):18-20
淮河安徽段历来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本河段的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基本特性及冲淤规律。初步分析了人工采砂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为加强淮河安徽段的河道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倪晋 《治淮》2010,(9):21-23
分析淮河中游河道冲淤规律一般采用输沙量差法与断面法。本文简要介绍了输沙量差法和断面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方法各自的误差。针对两种方法在计算淮河中游冲淤量出现的差异,以吴家渡~小柳巷河段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黄河大北干流河道采砂量不断增大,对该河段河道冲淤变化、防洪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日渐凸显,但是对于河道实际采砂量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通过现场调查、地区经济指标估算等方法对黄河大北干流的年采砂量进行统计计算,结果表明:实地调查河段年均采砂量为0.3亿t,地区经济指标估算河段采砂量为0.35亿t,二者相差不大。通过不同年份场次洪水河段冲淤量分析得知,河道采砂对河段冲淤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淮河干流水沙特性、造床流量、河道演变趋势等方面,并结合已实施疏浚河段近年冲淤情况,分析淮河干流采取大规模疏浚河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岷江金马河温江河段河堤水毁事故进行了分析。通过观测该河段18 a来禁采砂石下河道的演变情况,运用卫星图像和河道演变学理论,总结了该河段河道的冲淤变化规律。通过查阅设计施工资料、现场考察等方式,利用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该河段堤防破坏形式和水毁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为了稳定河势,尽管金马河禁采砂石多年且沿河堤防工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河堤水毁事故仍频频发生;(2)必须研究河流冲淤的动态变迁规律,了解堤防浸润-掏刷-垮塌的破坏形式;(3)工程设计上应提高薄弱处的结构强度,河道管理上应采取更为主动的禁、采结合政策。  相似文献   

7.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该河段来水来沙特性、河道近期演变情况分析表明,六坊堤河段作为该河段中典型的分汊河段,其左、右汊的冲淤特征将维持较长时期,河段分汊格局不易改变,河道河势变化趋势基本稳定。淮河凤台至淮南段行洪区调整工程的实施将提高淮河干流的行洪能力,增强行洪区调度运用的灵活性,增加了一片宝贵的湿地,对改善淮河水质和维护河道健康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河道的演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淮河中游洪涝灾害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洪泽湖水位顶托和入湖河段河床倒比降制约了淮河干流中小洪水下泄。为了缓解洪泽湖对淮河中游洪水下泄的顶托影响,在浮山以下约14.5 km的地方开辟一条冯铁营引河直接分流淮河中游洪水入洪泽湖是一条可行的治理措施。然而,冯铁营引河实施以后,对淮河干流河道的冲淤演变带来什么影响,引河对降低淮河干流洪水位的效果如何,能否长期维持,维持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为此,采用基于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建立的水沙运动数学模型,就冯铁营引河实施以后的建闸控制运用和无闸敞泄运用方式,对淮河干流河道和冯铁营引河未来30年的冲淤演变趋势,及其对河道过流能力和洪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多情景方案研究,回答冯铁营引河对降低淮河干流洪水位效果能否长期维持及维持到什么程度等关切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特性、水资源损耗特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干流河道输水堤防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与堤距,河道整治的部位与形式,引水工程及叠梁式生态闸等治理措施;深入分析了输水堤防工程对河道冲淤的影响,指出堤防建设规模与河道冲淤有一定的关系,修建堤防后中游河段向下游河道输水比例将增加,导致中游河段淤积减少或冲刷增加,下游河段淤积增加;探讨了引水分流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对于阿拉尔至英巴扎河段,引水分流使该河段的淤积加重或冲刷减轻;英巴扎至恰拉河段,引水分流会使河道处于减淤状态。当分沙量较大时,对减少干流泥沙淤积是有利的,同时也减轻了干流泥沙处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淮河中游河道整治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年 《人民长江》2008,39(16):1-3
淮河中游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黄河夺淮和人口增加的影响,淮河中游河道淤积,大量的湖泊洼地被围垦成圩区,造成中游行洪不畅.1983年以来,采取了铲除、退建行蓄洪区堤防,切滩、疏浚河道,整治束水河段,调整设计水位等措施,扩大了河道行洪能力,工程措施在防御1991、2003年和2007年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对25 a来工程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淮干正淮段大型防洪模型设计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淮干正淮段长78.7km,有5个行沤区,河势及水流条件复杂,河道行洪能力达不到防洪规划要求,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应研究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治方案,中论述了该段防洪模型的设施原理、加糙方法、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用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相结合的验证方法,模型中重现了1991年洪水过程,为方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淮河治理与河湖江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治理的难度,治淮不仅要研究淮河自身,还应研究和处理淮河与黄河、洪泽湖、长江和大海的关系。认为保留洪泽湖一定的蓄水功能,实施河湖分开,扩大入海通道,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侵蚀基准面的负面效应,利用疏浚和溯源冲刷调整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等措施,是提高已有治淮工程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的治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宽河段河床边界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翟家瑞 《人民黄河》2000,22(11):1-2
受水沙条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下游河床边界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期下游卫星照片、地形资料及河道横断面变化的分析,阐明了河道不同部位边界条件的变化特征:与50年代相比,近年来水河槽尤其是主槽过洪宽度和过水面积明显减小,原本开敝通畅的滩区受生产堤及拦滩道路、渠堤的影响变得封闭不畅,滩唇高仰、堤河低洼的局势进一步加刷。  相似文献   

15.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 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段河道呈倒比降,入湖河段河道分汉,湖区支流入汇众多,流态复 杂。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一、二维藕合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模拟了2003, 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可为浮山以下河道不同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16.
稳定主槽是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关键。窄深河槽具有很强的泄洪能力与输沙能力,是主槽整治追求的目标。黄河下游均是顺直微弯河道,河道水流最基本的主导机理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走直路、走近路,主槽整治设计流路应以顺直为上策。当前有必要对微弯整治方案进行再认识,实现对其否定之否定的提高。控制性弯道整治、对口丁坝整治、节点整治都属于双岸整治的范畴,对双岸整治的方向应予肯定。今后的整治应从微弯整治向节点整治发展,逐步过渡到以节点整治为主,最终达到稳定河势流路、高效排洪输沙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135m蓄水运用对长江中游航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长江中游重点浅滩河段的演变现状及航道中存在的碍航现象。结合三峡工程135m蓄水运用后水沙条件的变化,预测了长江中游航道演变趋势及可能出现的碍航现象,并探讨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道格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治黄思路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学习、整理有关黄河形成发育过程和黄河下游大改道变迁分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黄河治理中的重大问题 ,对黄河决溢、改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归类 .按照黄河下游河道演变的成因、影响及其与相邻河系的关系等 ,将黄河发育进化分成 9个历史阶段 .把黄河改道纳入黄淮海平原发育的整体格局的演变中综合全面研究 ,以弥补只视改道为各个孤立、偶发事件的研究方法局限 .由此认为 ,2 0世纪后期是黄河和黄淮海平原完全发育成熟的阶段 ,而 2 1世纪开始了黄河的新纪元 .在此转折点时期提出供考虑研究的若干治河意见方案  相似文献   

19.
堵汊工程在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整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键庸  夏细禾 《水力发电》2000,(9):47-48,63
为了控制河势,防害兴利,在长灌中下城陵矶至江阴河段的41处分汊河道进行堵汊,实施后未对长江河道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这工程在防洪、防止崩岸发展、消灭钉螺、稳定河势、航运、洲滩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对长江中下复杂多汊整治应堵塞分流比较小的支汊,使多汉型河道向两汊型方向转化,对分汊河道的稳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展宽又有冲深下切或淤高态势;河床平面摆动促进了断面主槽形态调整,河相系数变化率与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摆动强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来水来沙条件是主槽形态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且可引起局部河段深泓线摆动强度增大。通过调整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模式及布设控导工程可进一步塑造并维持稳定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