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处置能力,有效降低死亡率。方法:建立有组织的创伤急救体系(EMS),接诊时迅速评估患者伤情及危重程度,制定抢救方案,转运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结果:20例病例中院前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5%。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及健全的急救机制,缩短急救半?是病人存活率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寻求最佳应对措施,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451例创伤患者施行院前急救与护理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抢救451例创伤患者,成功抢救434例,死亡17例,抢救成功率为96.2%.结论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护士应该掌握院前急救的各种措施,熟练院前急救各项操作,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为提高医院成功抢救患者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随机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选出120例,其中60例获得本院急救人员进行的院前急救措施,作为急救组;另外60例为自行来到医院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急救组采取的急救和转运措施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急救组有1例现场死亡(1.67%),3例入院后死亡(5.00%),总死亡率为6.67%,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3.33%,明显高于急救组;急救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健康,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肇庆市城区及周边城乡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方法与措施,并对其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321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300例自行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儿的预后,并对转运以及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求总结出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最佳方法。结果本组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转运途中死亡率为0%,患者转至NICU后总治愈率为92.52%、放弃治疗率为4.98%和死亡率为2.49%。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不但优化医疗资源,而且还提高了转运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减轻基层医务人员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平度市2002~2010年350例早期新生儿死因顺位和死因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度市2002~2010年350例早期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新生儿出生窒息、畸形儿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重视对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培训,提高医务务人员的急诊急救水平,增加抢救成功率,预防出生缺陷,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快速有效的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院前救护对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性。方法:对急诊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6例病人分成2组。院前急救病人为观察组,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为对照组,统计入院抢救后24小时内死亡人数。结果:经院前救护的106例中死亡18例,死亡率17%,未经院前救护家属自行送入的60例中死亡26例,死亡率43%。结论: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处置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死亡率与未经院前处置的病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院前急救、安全转送是降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年来院前急救病例,了解本市院前急救病例的疾病病种分类和危重、死亡病例的病种构成,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5月-2006年4月院前急救病例4386例,分析院前急救病例病种构成。结果:院前急救病种前4位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危重、死亡病例前4位病种仍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中毒。结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应进一步加强急救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缩短呼救至到达急救现场间期,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马所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86-1087
目的:规范急救体系(EMSS)下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急危重病人经院前急救: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循环、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开展现场救护技术;院内急诊救护,各脏器监护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58例患者,除1例出血性休克未能纠正,1例野蘑菇中毒伴肝衰竭死亡外,56例危重病人经积极救治,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缓解抢救成功率达92.6%。结论:规范的急救体系(EMSS)以其"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720例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同时,加强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伤口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720例患者中有700例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抢救后成功转送入病房,20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减少了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结论 在急救现场对外伤患者及时准确评估伤情,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妥善创面处理,运送途中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处理,安全转运,是提高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国文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5):395-395,397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好发时间和伤情特点,院前急救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我中心月间对5318例道路交通事故伤病人所施行的院前急救病例资料.结果 5192例病人经初步急救处理,安全转送到各相关医院进一步治疗,占总例数97.6%;死亡126例,占总例数2.4%.结论 应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畅通急救信息网络,规范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以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病人的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120"院前急救的特征和病种的构成.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120"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我院"120"院前急救病人收人住院率27.64%,病种以创伤为主,占收入住院数的68.18%,占总死亡人数的76%,但单病种死亡率以心脑血管疾病最高,达6.67%.结论我院院前急救任务繁重,重症病人多,故应加强急诊科队伍建设,提高创伤急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水平,以提高"120"院前急救的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加强院前急救工作 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和急救意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①现场正确迅速的抢救病人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事发现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早期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②抓紧创伤病人1h黄金时间救治。③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④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⑤重视全民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结果与结论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普及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ny resuscitation,CPR)操作和全民参与的急救意识,对意外伤害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抢救处理功能。方法:分析急救中心樊城站院前急救193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病种人数、院前死亡病种、病因分布等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院前急救病因中以创伤和心血管疾病为主,院前急救中死亡病例中>60岁(52.27%);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39.70%和创伤23.58%。结论: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出相应急救对策。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死亡者的死因构成和分布,以及影响院前死亡率的相关因素,了解危害严重的疾病,探讨如何通过预防和急救干预降低院前死亡率,为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赤峰市急救中心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院前死亡病例,通过呼救信息和病例资料统计,将所有病例按原发病,不同季节、日时段分组、比较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死亡1035例,男性687例,女性348例,男∶女=1.974:1;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猝死、急性创伤。结论:院前死亡以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突然死亡为主,急性创伤也是院前死亡不容忽视的原因。死因均与季节,日时段相关性,有显著的高峰时段;要健全医疗急救体系,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院前猝死急救质量;重视居民的健康安全和急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我中心120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因、年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与创伤死亡分别占内、外科疾病死亡的75.52%与24.48%.结论:识别高危人群,提高全民的急救知识,合理配备资源,尽可能提高院前复苏的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急诊是接待危重病人的第一关口,就诊对象是各科的危重病人及"120"接回的急救病人,同时也包括门诊服务时间以外的普通病人.因此,急诊科要具备对危重病人的各种检查仪器,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实施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还须兼顾普通病人的就诊.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院前急救的有效率,不但可以直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是对急诊医疗、护理技术的检验.在护理操作中,需针对不同危重病人、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扩大社会效益.护士作为与病人最频繁、最直接的接触者,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娴熟的急救技能,掌握急救物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特别是在院前急救中,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各种护理操作,因为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生死.  相似文献   

17.
肖桂芳  陈发荣  周涛 《西部医学》2007,19(3):421-422
目的了解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120”院前急救病例的疾病谱和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方法通过查阅医院“120”院前急救登记本、住院病历、抢救记录收集资料并作分析。结果本组1093例中,达现场已死亡101例,现场和运输途中死亡36例,住院后死亡67例;本组总病死率为18.66%;经现场救治病例病死率为10.38%;住院病死率为7.12%。外伤性昏迷304例,死亡66例,病死率21.71%;神经科疾病223例,死亡37例,病死率16.59%;内科疾病519例,死亡60例,病死率11.56%;其他科疾病6例;死因不能确定的41例。结论“120”院前急救病例比一般急诊科危重病例多,院前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67.16%。重视现场立即急救和心肺复苏是关键,提高急救人员的诊断水平、采用有效救治措施非常重要。建议现场检查血糖、常规检查CT,脑外伤昏迷宜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方法及护理经验,为进一步抢救治疗患者,提高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2012年间接诊的70例院前急救颅脑损伤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时出诊,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护理技术,及时安全转运病人。结果:经现场急救护理,2例在现场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运送途中死亡,院前急救成功率95.7%。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死亡157例病例分析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唐山市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唐山地区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病因规律及特点,从而降低急救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唐山开滦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死亡157例患者进行病因及危险因素与预防的回顾性临床分析与探讨.结果:157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平均死亡年龄(63.84±25.36)岁;男:女之比2.4:1;死因:心源性猝死(54.78%)和脑卒中(27.39%)位居前两位.结论: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是院前急救死亡的主要疾病病因,中毒、自杀和意外事故在年轻死亡患者占相当比例.而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贾巧叶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794-479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案及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8月—2011年12月1 024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伤情、急救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1 024例创伤患者中,抢救危重患者430例,成功403例,死亡27例,抢救成功率为93.72%。结论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护士应当掌握院前急救的各种措施,熟练院前急救的各项操作,培养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力,为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从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