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的早期临床症状、诱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除9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其余32例均好转出院,有效率达78%.结论:早期发现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去除发病诱因, 合理护理,可有效缓解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肺性脑病41例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的早期临床症状、诱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除9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其余32例均好转出院,有效率达78%.结论:早期发现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去除发病诱因, 合理护理,可有效缓解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46例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6 例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出肺性脑病早期的观察方法及内容,并对肺性脑病的诱因进行了分析,表明呼吸道感染和气道不畅是引起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安全防护和预防肺性脑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34例肺心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4例肺性脑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除6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其余28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对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60例老年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肺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和护理对策,诱发因素包括不同程度的严重感染、不合理用药、吸氧不当、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认为多种因素可诱发老年人肺性脑病,且及时发现早期症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去除发病诱因,对降低老年人肺性脑病发生率,缓解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TIPS术后9例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及诱发因素,并对T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50例TIPS术后患者有9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发生率为18%,除1例患者因反复肝性脑病在术后1月内死亡外,其余患者经及时处理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高蛋白饮食及便秘是其主要的诱因。做好术后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建立长期的随访机制,去除诱因,对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96例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进行分级并分析可能的诱因,根据诱因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肝性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居多,治愈84例,死亡12例。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应积极预防诱因,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可大大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1996年3月~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各种病因的肝硬化患者372例,其中肝性脑病45例(37例为住院期间发生肝性脑病),搜集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重点注意观察方法和内容,分析发生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因,做出正确判断,并加强安全防护和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各项措施。结果由于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早期发现、早处理,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去除诱因和细致观察护理,对肝性脑病的转归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神经精神症状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及临床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及实施护理。方法:对62例该类疾病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区分肺性脑病及低渗性脑病,协助诊断,合理用氧,监测血生化及血气分析值,加强夜间巡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精神症状以肺性脑病最多见(45)例,其次是低钠血症或低渗性脑病(32)例。结论:肺性脑病及低渗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严重的并发症,两者易相互混淆,危及生命,应予引起重视。细致的病情观察可及时协助医师确诊,对疾病的转机、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因、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5例患者,抢救成功4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可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2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BiPAP治疗观察前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例患者病情加重,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BiPAP对COPD并发肺性脑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探讨其诱因及其护理措施使患者意识清醒,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寻找并避免诱因。方法对15例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进行分级并分析可能的诱因,严密观察和判断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肝性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居多,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生命体征得以控制。治愈11例,病情控制3例,死亡1例。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应积极预防诱因,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可大大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老年肺性脑病的高病死率,探讨采取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将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5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肺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随机抽取前期同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在数字连接试验(NCT)复常率、肺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复常率达65.2%,肺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由亚临床型肺性脑病引起的各种潜在并发症采取相关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和提前干预肺性脑病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降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总结纳洛酮与可拉明联用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30例确诊为肺性脑病的患者给予纳洛酮与可拉明联用静滴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的血气分析变化及意识变化,并设30例肺性脑病患者为常规治疗组做对照观察。结果:30例经纳洛酮与可拉明联用治疗的肺性脑病的血气分析比对照组明显改善,意识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神志转清率也比对照组明显高。结论:纳洛酮与可拉明联用对肺性脑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情况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31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昏迷前常出现先兆症状 ,若能早期发现、诊断、及时处理 ,预后较好。现将我科 10a来收治的 31例肝硬化伴发肝性脑病的患者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资料分析本科 1989年 9月~ 1999年 9月 ,共收治各种病因的肝硬化患者 2 79例 ,年龄 2~ 72岁。肝性脑病 31例。在各年龄组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以 4 0~ 59岁年龄组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最高。男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2 临床观察及护理2 1 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4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CT均见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均见梗塞灶;24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和脑局灶性症状。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困难,CT是较可靠的检查方法,其早期诊断必须依靠临床和CT,一旦确诊,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全方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防止及处理各种诱发因素,预防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分析5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肝功能进行分级并分析可能的诱因,根据诱因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肝性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居多,治愈42例,死亡7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应积极预防诱因,采取综合治疗和全方位护理,可大大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爱英 《天津护理》2011,19(6):331-332
为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对45例肝硬化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动态搜集患者早期体征和症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去除和避免诱因.有效地避免了肝性脑病的发生,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门体静脉分流者,均易诱发肝性脑病。(1)发病机理: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脑组织中的游离氨浓度的升高是导致肝性脑病的主要因素。当肝发生病变或肝坏死时,肝脏的解毒功能受损,体内游离氨的浓度迅速升高,干扰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神经传递,诱发昏迷等神经症状。研究表明,脑组织中的游离氨浓度与肝性脑病的轻重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2)亚临床型肝性脑病预测及护理:近年来研究表明,在临床型肝性脑病发生前已存在肝性脑病的亚临床状态,即亚临床型肝性肝性脑病(SHE)。对SHE进行适当处理可延缓肝性脑病的发生。①对肝性脑病高危病例的风险性预测和观察,肝性脑病的高危病例包括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及数字连接试验(NCT)异常者病(SHE)。NCT检查方法,预测肝性脑病的观察要点包括:肝性口臭——独特的硫醇臭味的口臭,为肝性脑病的前期症状;睡眠节律的紊乱,白天嗜睡夜间清醒;扑翼振颤,手指呈扑翼样振颤,一般认为是脑组织中游离氨浓度增高引起的。②预见性护理:保持肠道清洁、维护正常的肠道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管理饮食,调整蛋白质结构。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肝性脑病诱因。强化心理护理。(3)肝性脑病早期症状观察与护理: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包括性格改变,主要表现为精神欣快或抑郁,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尤其是夜间巡视。(4)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防护,饮食管理和营养支持。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与灌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余3例患者病情加重,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BiPAP对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