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状况并分析失能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CHARLS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60岁农村户籍老年人的失能状况进行分析,利用Katz指数量表评价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判断其失能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从CHARLS 2013数据库中选取≥60岁农村老年人样本,共7 629人,其中失能农村老年人668人,失能率为8.8%;洗澡的失能率最高5.8%,吃饭的失能率最低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0岁(OR=4.186,95%CI=3.364~5.210)、低经济收入(OR=2.689,95%CI=1.832~3.947)、患有≥3种慢性病(OR=2.301,95%CI=1.827~2.897)、睡眠状况较差(OR=1.727,95%CI=1.384~2.155)、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2.511,95%CI=1.962~3.214)的农村老年人失能风险较高;每月饮酒超过1次对农村老年人失能具有保护作用(OR=0.530,95%CI=0.417~0.675)。结论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可能会受慢性病和日常活动受限等应激事件问题影响,可能影响老年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水平。本研究基于目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了解中国≥60岁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以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项目成年人调查的部分资料,描述我国≥60岁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健康自评的差异性,以及和本人1年前比较健康自评的差异性。结果 8 060名老年人中年龄60~98岁;男4 017名(49.8%),女4 043名(50.2%);农村4 260名(52.9%),城市3 800名(47.1%)。有6.3%老年人自评为非常健康,10.3%认为很健康,30.9%认为比较健康,23.5%认为一般,29%认为不健康。不同性别(χ~2=117.822,P<0.001)、年龄(χ~2=21.243,P=0.007)、婚姻状态(χ~2=28.658,P=0.026)、居住地(χ~2=128.97,P<0.001)、2周内患病情况(χ~2=1 200.773,P<0.001)和6个月内是否有慢性疾病(χ~2=739.758,P<0.001)的≥60岁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1年前自身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χ~2=51.631,P<0.001)、年龄(χ~2=25.389,P<0.001)、婚姻状态(χ~2=20.546,P<0.001)、居住地(χ~2=40.987,P<0.001)、2周内患病情况(χ~2=1 020.030,P<0.001)和6个月内是否有慢性疾病(χ~2=328.210,P<0.001)的健康自评变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1/3老年人健康自评现状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躯体健康状况和高龄老年人,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西部项目地区农村老年人两周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健康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个项目县的14 656名≥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并运用单水平logistic回归和多水平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地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28.53%,两周患病疾病种类主要为高血压(39.23‰)等慢性病,发病时间构成主要为慢性病延续到2周内(61.16%);多水平模型显示,女性两周患病率(19.91%)高于男性(14.88%)(χ~2=50.426,P 0.001);少数民族两周患病率(16.93%)低于汉族(18.92%)(χ~2=8.683,P=0.003);与医疗机构距离较远(2 km~或4 km~)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低于0 km~组(P 0.05)。2周内有跌倒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49.66%)高于未跌倒的老年人(16.71%)(χ~2=87.129,P 0.001);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26.25%)高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11.72%)(χ~2=451.492,P 0.001)。结论性别、民族、与医疗机构距离、是否跌倒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中西部项目地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水平模型比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0年中国老年居民多种慢性病共存状况。方法在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中19 525名≥60岁老年居民5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哮喘、肿瘤)患病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病共存情况。结果 74.20%的老年居民至少患有1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女性(75.32%)高于男性(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 6,P=0.008 7),城市患病率(75.76%)高于农村(72.9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805 9,P=0.009 1);在14 316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患有1、2、≥3种常见慢性病的比例分别为71.94%、24.27%、3.79%,东部地区、城市居民、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越严重。结论在中国老年居民中,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东省泰安市城乡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城乡老年人失能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7—8月对泰安市6个县(市/区)3 896名≥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泰安市老年人失能率为4.8%,其中农村老年人失能率(5.5%)高于城镇老年人(3.5%)(χ2=8.040,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7.058)、自评健康状况差(OR=3.237)、睡眠质量差(OR=6.288)是城镇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OR=0.146)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OR=0.180)是城镇老年人失能的保护因素。年龄70~79岁(OR=2.116)或≥80岁(OR=7.270)、自评健康状况一般(OR=2.256)或差(OR=4.368)、患有慢性病(OR=3.290)、过去一年曾跌倒(OR=2.151)是农村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参加体育锻炼(OR=0.568)是农村老年人失能的保护因素。结论 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分析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主要因素。方法于2013年11月—2015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ADL进行调查,并对失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社区老年人883人,符合失能标准191人,失能率为21.6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4.99,95%CI:4.52~5.66)、患慢性病(OR=2.19,95%CI:1.74~2.72)、脑卒中(OR=3.78,95%CI:2.65~5.06)、骨关节炎(OR=1.87,95%CI:1.55~2.39)、慢性支气管炎(OR=2.17,95%CI:1.73~2.91)、视力障碍(OR=1.73,95%CI:1.37~2.28)、痴呆(OR=1.92,95%CI:1.23~2.69)及腰腿痛(OR=2.04,95%CI:1.47~2.89)是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OR=0.87,95%CI:0.82~0.95)、家庭收入状况好(OR=0.81,95%CI:0.76~0.87)、户外活动时间长(OR=0.69,95%CI:0.63~0.81)和每周体育锻炼频率高(OR=0.67,95%CI:0.56~0.79)是保护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必要对失能老人开展健康管理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对2369名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元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完全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的比例分别为44.4%、52.7%、2.9%,失能程度(OR=1.76,95%CI:0.241~0.889)、自评健康状况(OR=1.61,95%CI:0.133~0.822)、生活富裕程度(OR=2.98,95%CI:0.531~1.653)、生活来源是否够用(OR=2.27,95%CI:0.404~1.237)、生病能否及时就医(OR=2.04,95%CI:0.074~1.352)、主要照料者(OR=9.14,95%CI:0.280~4.147)、主要照料者态度(OR=10.88,95%CI:1.334~3.440)、平时主要聊天者 (OR=2.46,95%CI:0.227~1.576)是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亟需构建完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贵州某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以贵州黔南民族农村地区为调查点,对1260例60岁以上留守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病和日常生活功能等。结果该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69.13%,留守老年人ADL损害率20.24%,IADL损害率47.86%。对ADL损害影响显著的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305,95%CI:1.461~3.636)、风湿性关节炎(OR=1.447,95%CI:1.085~1.929);对IADL损害影响显著的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1.630,95%CI:1.043~2.546)、风湿性关节炎(OR=1.472,95%CI:1.152~1.882)、高血压(OR=1.441,95%CI:1.070~1.94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是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应在留守老年人中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病对中国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影响,为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基线调查及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中5 296名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情况相关数据,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影响。结果 5 296名中国中老年人中,未患有慢性病者1 280例(24.17%),患1种慢性病者1 584例(29.91%),患2种慢性病者1 222例(23.07%),患≥3种慢性病者1 210例(22.85%)。随访时有1 172例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自理转变为受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发病率为22.13%;其中,轻、中、重度功能受限分别为921、192、59例,分别占新发受限中老年人的78.58%、16.38%、5.04%;未患慢性病、患1种慢性病、患2种慢性病和患≥3种慢性病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发病率分别为15.86%、21.53%、23.98%和29.34%,随着慢性病患病数量的增多,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1.949,P 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评经济状况等混杂因素后,与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相关的慢性病为高血压、脑卒中、肾脏疾病、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和关节炎/风湿病(均P 0.05);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评经济状况及其他慢性病患病等混杂因素后,与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相关的慢性病为高血压、肾脏疾病和关节炎/风湿病(均P 0.05)。结论慢性病的数量和种类均与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相关,重点加强高血压、肾脏疾病和关节炎/风湿病等特定慢性病的管理,将有助于降低中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文成县老年人失能发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健康部门研究制定老年人失能早期预防及干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10月,调查文成县20个农村社区的705名老年人基本人口学特征、失能情况、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情况,采用Pearson 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结果 文成县≥60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为24.40%,其中轻度失能者占比最高,为82.56%。年龄≥80岁(OR=1.923,95%CI:1.083~3.416)、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较好(OR=0.568,95%CI:0.380~0.849)、罹患慢性病数量(OR=1.980,95%CI:1.070~3.665)、近一年住院次数(OR=2.657,95%CI:1.713~4.120)及获得社会支持程度高(OR=0.451,95%CI:0.281~0.723)是老年人失能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文成县≥60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以轻度为主,卫生健康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失能预防及干预网络,重点针对高龄、慢病患病数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协同控制后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失能和失智对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18年共6期数据中13 540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慢性病患病、失能和失智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存平均时间为5.75(2.33. 13.00)年。在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并协同控制三个维度健康因素后,本研究发现在慢性病患病维度,癌症患者比未患癌症者死亡风险高50%(HR=1.50, 95% CI: 1.16~1.94),而非癌慢性病患病与否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失能维度,日常活动能力受限者比不受限者死亡风险高40%(HR=1.40, 95% CI: 1.32~1.47)。在失智维度,认知受损者相较于未受损者死亡风险高30%(HR=1.30, 95% CI: 1.23~1.37),痴呆患者相较于未患痴呆者死亡风险高26%(HR=1.26, 95% CI: 1.09~1.46)。  结论  在过去20年里,中国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死亡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患癌、日常活动能力受限、认知受损和罹患痴呆,提示对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相较于疾病特别是非癌慢性病患病本身,罹患疾病后的失能与失智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厦门市老年人失能现状,并分析失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利用Katz指数量表评价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进而判断其失能状况,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失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厦门市6个区,38个街道/乡镇,173个社区,回收有效问卷14292份,其中失能老年人610名,失能率为4.27%;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73,洗澡失能率最高,吃饭失能率最低;女性、非在婚、非独居、小学文化程度、个人经济状况差和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者的标准化失能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居住方式、个人经济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失能影响因素。结论厦门市老年人的总体失能率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年龄≥80岁、非在婚、个人经济状况差和患有慢性病等老年人的失能问题仍尤为突出,应针对以上高危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湖南省赫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养老服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抽取赫山区2个街道(村)共46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sic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老年人群失能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BADL和IADL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赫山区65岁以上BADL总体失能率为13.76%,IADL总体失能率47.82%。BADL损失率排前3位的项目依次是洗澡、穿衣、上厕所;IADL损失中搭乘公共交通受损率最高(34.06%),其次是使用电话、食物烹调。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BADL、IADL损失的可能性越高;近1年未跌倒(OR=0.429,95%CI:0.182~1.010)、无慢性病(OR=0.136,95%CI:0.056~0.332)是BADL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OR=0.418,95%CI:0.217~0.806)、近1年未跌倒(OR=0.313,95%CI:0.137~0.717)、无慢性病(OR=0.250,95%CI:0.141~0.443)是IADL失能的保护因素。结论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失能率较高。高龄、跌倒、患有慢性病是BADL损失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较低的文化程度、跌倒、患慢性病是IADL损失的危险因素,对该地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社会健康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为今后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和2018年6月分别在浙江安吉和江苏泰兴2地,按年龄分层随机选取2 628名老年人并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评估》社会健康分量表对其进行面对面访谈,从而对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患慢性病数与城乡分布(χ~2=84.18,P 0.001)、年龄(χ~2=60.00,P 0.001)、受教育程度(χ~2=75.92,P 0.001)、60岁前所从事职业(χ~2=70.70,P 0.001)、不同养老模式(χ~2=13.31,P=0.038)和月人均收入(χ~2=54.84,P 0.001)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与社会适应性有关,社会适应性越高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可能性越低。结论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促进老年人社会健康在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中将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60岁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义乌市抽取1 576名≥60岁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浙江省重大公共卫生监测项目调查问卷》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1 569人,其中男性707人,女性862人,平均(69.42±7.26)岁。患认知功能障碍121例,患病率为7.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70岁-=1.792,95%CI:1.135~2.830;OR80岁-=4.060,95%CI:2.487~6.628)、女性(OR=1.739,95%CI:1.135~2.664)和自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OR=2.339,95%CI:1.239~4.415)是≥60岁老年人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同住人数≥4人(OR=0.462,95%CI:0.246~0.867)和参加运动(OR=0.592,95%CI:0.356~0.983)是≥60岁老年人患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义乌市≥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7.71%,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条件、同住人数和运动情况是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2 18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老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8.1%;高血压、胃肠炎、糖尿病、关节炎和冠心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女性、年龄70岁及以上、未受过教育、无配偶、现不工作者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增高。ADL正常的百分率为74.1%;男性打电话、乘车、自理经济能力好于女性;患慢性病者ADL下降率明显高于未患慢性病者(χ2=56.306);患病的种类越多,ADL下降率越高(χ2趋势=5.11);患有神经精神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糖尿病者ADL下降的危险显著高于未患相应疾病者。结论:老年人慢性病对ADL有重要影响。参考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及ADL的特点,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种类及质量,提供针对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是今后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居家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合理有效地分配卫生资源的政策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石家庄、张家口市抽取的6 173名≥60岁城乡居家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北省城乡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5.1%,其中患1、2、3、4和≥5种慢性病者分别占患慢性病者总数的35.4%、26.0%、15.8%、8.0%和14.7%;总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41.7%)、心脏病(22.8%)、风湿性关节炎(18.2%)、糖尿病(17.2%)、骨质疏松(15.4%),居于城市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43.2%)、心脏病(25.6%)、糖尿病(19.6%)、风湿性关节炎(15.1%)、骨质疏松(13.7%),居于农村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40.2%)、脑血管疾病(28.1%)、风湿性关节炎(21.3%)、心脏病(19.9%)、骨质疏松(17.2%);城乡居家老年人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比较,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青光眼、褥疮、贫血、肌肉萎缩症、痛风、甲状腺疾病、皮肤疾患、焦虑症、抑郁症患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84岁、有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河北省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收入足够满足需要、工作现状为在职和未工作过、睡眠正常、生存质量良好、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心理症状指数正常是河北省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河北省城乡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年龄、医保类型、收入满足需要、工作现状、睡眠情况、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症状指数是城乡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老年人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武进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数据,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体检数据完整者65 402例,调查人群Hb平均水平为(134.36±14.57)g/L;贫血患病率为19.31%,男性(16.96%)低于女性(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3,P0.01);随着年龄的增高,贫血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23.84,P0.01);体重偏轻(BMI18.5 kg/m~2)人群贫血患病率高达37.60%,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农村老年人贫血患病率(20.75%)高于城区(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68,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高,贫血患病的危险程度升高,70~74、75~79、80~84以及≥85岁组患贫血的风险是65~69岁组的1.37、1.78、2.19、2.53倍;女性发生贫血的风险高于男性(OR=1.53,95%CI:1.47~1.60,P0.01);体重偏轻人群贫血患病风险高于体重正常人群(OR=1.78,95%CI:1.65~1.92,P0.01);肾小球滤过率(e GFR)60 ml/(min·1.73m2)人群患贫血风险高于正常组(OR=1.14,95%CI:1.09~1.20,P0.01);农村老年人群贫血患病风险高于城区人群(OR=1.56,95%CI:1.49~1.64,P0.01)。结论武进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BMI、肾功能、城乡对贫血患病有明显的影响,应对高龄人群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老西门社区独居老年人慢性病现患状况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社区独居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为开展有效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中418名≥60岁的独居老人作慢性病患病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独居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顺位靠前,92.82%的老人同时患有1至数种慢性疾病。结论要重视独居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以降低患病率,提高独居老年人生活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纳入836名受访者。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分失能程度估计研究样本异质性。  结果  有55.74%的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亚健康,其中抑郁状况一般的为35.05%,抑郁状况差的为20.69%。基本特征、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特征、代际支持五方面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儿女数量对总样本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儿数量(OR=1.416,95%CI:1.055~1.901,P=0.020)和儿子数量(OR=2.012,95%CI:1.579~2.564,P=0.043)分别对中度和重度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负向影响,与孙辈同村(OR=0.732,95%CI:0.554~0.966,P=0.028)对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重度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产生正向影响(OR=0.527,95%CI:0.341~0.813,P=0.034)。  结论  农村失能老年人抑郁状况受多元因素共同影响。"养儿防老"与"多子多福"现象正在逐渐消失,"隔辈亲"现象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