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无人机是一种新型影像数据获取设备,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影像与传统遥感影像相比,具有获取影像分辨率较高、获取成本低廉、易操作、获取速度快等特点,无人机的推广给遥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特点,重点介绍无人机遥感在生态学、灾害监测、海岸监测、建筑物监测、农业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际案例分析,结合研究现状总结无人机遥感的发展前景,为无人机遥感的使用和未来无人机遥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遥感影像技术对我国土地的调查和耕地保护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逐步应用航天和航空技术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和动态监测.近些年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影像技术在土地利用和分类方面的业绩更加突出。本文就遥感影像技术在土地利用和分类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孙冬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112+255-112,255
介绍了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监测中的物理基础,并分别通过水体遥感监测和土地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综述资源的遥感检测。应用遥感数据及其影像处理分析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快速、有效、直观、动态地进行大范围的资源监测,弥补了常规监测方法的不足,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应用研究——以兰州安宁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遥感影像处理、年度变化信息提取、外业调查、内业后处理与精度评定。重点对遥感纠正模型选择、融合方法和精度评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了兼顾山区和平原2种地形,采用分区选点,山区采用有限元模型,平原采用多项式模型进行纠正,分区接边处保证10个~50个像素的重叠带。由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主要是监测建设用地、耕地的变化,因此融合方法选用能够充分利用多光谱影像信息突出地物纹理边界的主分量变换法。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提取了该区2002年~2003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点位中误差法对其监测精度进行了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区2002年~2003年度土地利用变化全部发生在城区,基本上是由农用地变化为建设用地,这与安宁区近几年为满足国家经济开发区和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了城市建设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遥感是一种新的遥感手段,具有快速、灵活、低成本、高影像分辨率等特点。无人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测、气象观测及处理突发事件等领域中,成为未来航空器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无人机采用的非量测相机且飞行高度较低、平台不稳定等特点,图像具有相幅小、数量多、航带不规则等特点,为了得到该地区的全景图像,图像拼接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基于SIFT特征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拼接技术相对别的遥感影像拼接技术有它的优势和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SIFI算法和基于此算法的遥感影像拼接技术。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崛起,无人机遥感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低空无人机所采集的图像清晰度较高,分辨率达到厘米级别。遥感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虽然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与无人机图像的清晰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遥感影像数据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卫星遥感影像也具有光谱信息充足,纹理信息较丰富等诸多优势。所以,将无人机图像与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融合后的影像不但拥有了无人机图像的高分辨率还有卫星遥感影像的多光谱信息。本文选取了几种不同的融合方法对无人机图像与卫星遥感影像的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在水资源管理中,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占有重要地位。遥感技术可通过感测地表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反射特征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水资源信息。它具有感应监测范围非常广、时间分辨率较高、信息的获取速度极快以及数据内容更新的进度飞快等优势。因此,在目前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中,遥感技术就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水资源调查监测也可以采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通过获取水体的遥感影像,能够监测水体的面积、深度和水质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另外,遥感技术还可用于洪涝灾害的预警和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可以准确预测洪水范围和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同时,湿地资源保护和湿地资源管理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分析湿地的遥感影像,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4)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基础。然而,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而如何对矿山开采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就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利用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评价分类方法的精度,借助三期影像分类成果,分析濂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小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已经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利用1989年黄骅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2003年的航片正射影像图,利用图像融合算法,将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融合后的影像其颜色代表1989年土地利用状况,纹理代表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影像进行纹理和颜色的对比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且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成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经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出黄骅镇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基本特点。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建立黄骅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同时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全面分析1989年~2003年黄骅镇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与空间特征,揭示了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为今后小城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圣丰试验站大豆育种基地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数码相机对大豆育种小区进行遥感监测,并开展了针对大豆育种表现形态的信息解析。试验中,获取无人机载高清数码及多光谱影像覆盖约90亩育种小区,经数据几何处理实现小区高清正射影像及多光谱影像拼接。基于高清数码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大豆叶形、叶色进行监督分类,经目视判读,分类精度分别达到86.9%,78.2%。基于多光谱影像,开展大豆长势遥感监测分级。研究表明,利用基于无人机的低空遥感技术能够实现辅助作物育种表型信息获取的需求,解决作物育种田间调查标准不统一、时效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监测绍兴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制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应用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两者的结合,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实现了快速、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当地政府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莫莫格湿地土地覆被预测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元胞自动机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利用1986年和2004年两时期的ETM遥感影像,对莫莫格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模拟和预测,探讨了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湿地土地覆被变化预测和湿地资源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在模型实现过程中,以正六边形元胞取代传统的四边形元胞,克服了传统四边形元胞各向异性的先天不足,减小了模型预测的误差。应用BP神经网络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自动挖掘出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转换规则,不仅降低建立多种土地覆被类型预测模拟的难度,而且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提高了准确性。将模型应用到莫莫格湿地保护区,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得出预测精度达到约80%,通过对该地区未来34年土地覆被变化的预测,反映出了该地区耕地面积增大、湿地减少的生态环境变坏的趋势,为该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发展并实现了利用遥感技术建设时间-空间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建立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覆盖全国的遥感卫星影像库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依据全国土地利用遥感时空数据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我国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政策、经济和自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监测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贵州省国土资源动态监测能力,探索复杂地形地貌环境下进行动态监测的新途径,提高国土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水平和效率,获取能够直观地、实时动态地反映资源利用现状的多源、多尺度的、对监测范围小而分散、实效性强的高分辨率、低成本遥感影像数据,正成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航拍万亩大坝监测技术,分析项目中此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测绘工程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无人机影像处理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测绘工作方式更加先进,这不但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还使测绘的精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通过对无人机影像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其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邸向红  侯西勇  吴莉 《资源科学》2014,36(3):463-472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提。鉴于我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多样性显著而分类系统研究相对不足的现实,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适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制图精度,并从陆海耦合的角度出发回顾国内滨海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优化方案,包含8个一级类型和24个二级类型,较全面地涵盖了全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类型,并从海岸带区域的特征出发,强调了湿地资源的细分;应用该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 TM影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对2010年中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制图,表明该分类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全国尺度海岸带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海岸带综合管理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等口号的提出,对资源环境和灾情监测的需求急剧增长,如何快速有效的了解和获取地表信息数据成为研究的热点所在。卫星遥感以及航空遥感作为传统的监测手段受到空域管制、成本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调查及实时动态监测任务。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介绍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发展的背景及应用现状,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不可避免地伴生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当前该区域研究的热点议题。文章科学地分析并定量识别土地利用的演变,对于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2012年、2016年三期Landsat7 TM、Landsat8 TM遥感影像作为遥感解译的基础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结构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速率变化、转移变化等五方面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1)人均耕地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2)土地利用区域性差异大;(3)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过大;(4)建设用地扩张速度过快。  相似文献   

19.
将GoogleEarth影像引入到土地资源分析领域,基于GE影像,利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去噪等预处理和增强处理,然后根据武汉市矢量地图裁剪出武汉市行政边界;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初步处理图像,将获取的分类结果结合具体地形图再进行后续处理,最终得到较理想的武汉市遥感图像分类结果;最后对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气象探测环境数字模型可监测气象观测站周围环境和观测站设备完整度的信息,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用于气象观测站环境的科学评估和管理。本研究使用四旋翼无人机和遥感处理软件,通过遥感影像的采集,遥感预处理与三维数字模型的生成和正射影像的制作等航空遥感一系列流程与处理,实现了对气象观测站及周边环境进行快速数字建模,形成了还原气象观测站及周边环境的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和三维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