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亚低温联合丁苯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MCAO模型,梗死2 h后再灌注,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肽组及亚低温联合丁苯肽组(联合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病理变化及大脑缺血面积并比较.结果 (1)丁苯肽组与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丁苯肽组(P<0.01).(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丁苯肽组与联合组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P<0.01),且联合组与丁苯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丁苯肽组及联合组病理学检查均较假手术组差,但联合组好于丁苯肽组好于模型组(P<0.01).(4)模型组、丁苯肽组及联合组脑缺血面积较假手术组增大,而联合组<丁苯肽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亚低温联合丁苯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丁苯酞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10(HSP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和NSE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和记数各组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丁苯酞干预组大鼠脑组织HSP10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丁苯酞干预组及缺血再灌注组HSP10表达水平于再灌注后6h开始上调,3d达到高峰,丁苯酞干预组各时间点HSP10阳性表达指数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干预组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HSP10的表达,从而抑制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FGF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缺血再灌注组(n=16)和bFGF组(n=16)。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bFGF组伤后即刻一次性经腹腔注射bFGF(10g/kg),假手术组和损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0.9%的生理盐水。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伊文思蓝(evansblue,EB)法检测脑毛细血管通透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CAM-1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脑皮质EB含量及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bFGF组脑含水量、脑皮质EB含量及ICAM-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ICMA-1表达增加是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ICAM-1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推测是bFGF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5组(n=24):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Pc-24h100mg组,Pc-24h200mg组,Pc-24h400mg组,其中Pc-24h组于脑缺血前24h给予相应剂量葛根素腹腔注射行单次预处理,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再灌注24h时处死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容积比(BIVP)、脑组织含水量及MDA水平。结果葛根素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BIVP、脑组织含水量及MDA水平(P均〈20.01)。其中Pc-24h400mg组减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VP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优于Pc=24h100mg及Pc-24h200mg组(P均〈0.01),而Pc-24h100mg及Pc-24h200m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脑水肿及氧化损伤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组)和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组),每组11只.丁苯酞组大鼠给予丁苯酞0.8 g/(kg·d)灌胃14 d.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结果 丁苯酞组及脑缺血组梗死区及周边脑组织有明显缺血性改变,但丁苯酞组脑组织缺血性改变较轻.丁苯酞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脑缺血组(P<0.05).脑缺血组与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 ~0.01);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均P<0.05).结论 丁苯酞预处理能减轻脑缺血性损害,降低脑组织Smac及S100B蛋白水平,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NBP低剂量组(NBPⅠ组)、NBP中剂量组(NBPⅡ组)、NBP高剂量组(NBPⅢ组),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反映脑水肿程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BP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可明显降低脑含水量及EB含量,MMP-9表达显著减少,TIMP-1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NBPⅡ、Ⅲ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BP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果内酯对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50%的葡萄糖溶液腹腔注射(6 ml/kg)建立急性高血糖模型.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高血糖假手术组(假手术组),高血糖+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高血糖+缺血再灌注损伤+白果内酯组(白果内酯组),白果内酯分三个剂量组(2.5,5,10 mg/kg),每组各8只.白果内酯组于术前3 d连续给予白果内酯腹腔注射,术前1 h再给予腹腔注射1次.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测定,同时测定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的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计算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结果 白果内酯(5,10 mg/kg)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脑梗死体积缩小,脑含水量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下调,SOD活力提高,MDA含量减低,NE、DA及5-HT的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果内酯对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代谢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代谢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0.5 h和脑缺血2 h时给予大鼠PC溶液50、100、20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不同剂量PC溶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状态、脑组织含水量及乳酸含量、能量代谢酶(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PC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C低、中、高剂量组脑组织乳酸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C中、高剂量组Na+-K+-ATPase活性较模型组升高(P<0.05).PC高剂量组Ca2+-ATPase活性较模型组有所增高(P<0.05).结论 PC可通过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的代谢障碍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10只大鼠.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给予丁苯酞80 mg/kg灌胃,1次/d;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灌胃7d后,采用Zea Longa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RT-PCR法测定脑组织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 mRNA、C/EBP同源蛋白(CHOP) 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梗死灶;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丁苯酞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GRP78 mRNA、CHOP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结论 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七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和三七多糖高[300 mg/(kg·d)]、低[100 mg/(kg·d)]剂量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15 d灌胃给药,每天1次。再灌注结束后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比,脑组织MDA、GSH-Px、SOD、TNF-α、IL-1β和IL-10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七多糖可以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面积比(P<0.05 or P<0.01);同时,与模型组比较,三七多糖能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GSH-Px、SOD活性和IL-10含量升高,降低MDA和TNF-α、IL-1β含量(P<0.01)。结论三七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后两者再分别分为再灌注6h、24h、48h、3d、7d共5个亚组,每亚组12只。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丁苯酞80mg/(kg·d)灌胃,余各大鼠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在相应时间点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脑组织PDCD-5的表达,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偶有凋亡细胞,少见PDCD-5的表达;模型组及治疗组均可见梗死灶及凋亡细胞,有PDCD-5的表达;治疗组在对应时间点较模型组梗死灶小,凋亡细胞少,PDCD-5的表达少。结论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PDCD-5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18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为小剂量黄芪甲苷治疗组,D组为大剂量黄芪甲苷治疗组。采用干湿重法、分光光度计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含量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含量明显增多,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含量显著减少,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C组与D组相比,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含量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黄芪甲苷上调occlud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实验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抑制剂钌红及激动剂精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24 h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钌红及精胺干预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蛋白表达、IgG渗出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大鼠;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后精胺干预大鼠比较,钌红干预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蛋白表达及IgG渗出含量明显减少。提示预防性应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抑制剂钌红可显著的降低水通道蛋白4和IgG的表达,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进而降低脑水肿的程度。结论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可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AQP4的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络酮早期干预对大鼠实验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改良Marmarou的方法制作大鼠颅脑DAI模型。将Wister雄性大鼠99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损伤)组、损伤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用纳络酮2mg/kg于伤后45min腹腔一次性注射给药,于伤后2、6、24、72h观察动物行为、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损伤组大鼠伤后2、6、24、72h,行为学评分(满分为21.00±0.00分)分别为(9.05±1.52)、(12.12±1.41)、(17.23±1.34)和(19.36±0.92)分;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别为(9.32±1.23)、(14.48±1.54)、(18.68±1.09)和(20.18±0.75)分;其中干预组伤后6和24h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24h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为(78.19±0.35)%;伤后2、6、24、72h脑组织含水量,损伤组分别为(79.91±0.18)%、(80.70±0.49)%、(81.69±0.40)%和(80.32±0.42)%;干预组分别为(79.22±0.33)%、(79.59±0.46)%、(80.44±0.49)%和(79.50±0.44)%。同损伤组比较,干预组致伤6h后脑含水量均明显减轻(P0.01)。干预组光镜下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纳络酮伤后早期干预,有助于减轻大鼠DAI后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1、治疗组2,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h断头取脑,Nissel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总皂甙治疗组光镜下病理损伤轻,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细胞凋亡数降低。结论: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thrombin)及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2、24h,3、7d)凝血酶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可以检测到少量凝血酶(thrombin)和PAR-1的表达,两种蛋白于再灌注12h显著上升。3d达高峰(P〈0.01),7d下降;缺血再灌注后凝血酶与PAR-1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934,P〈0.01)。结论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各16只。各组均灌胃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梗死灶体积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减少,bcl-2表达上调。结论丁苯酞可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应用谷氨酰胺后小肠黏膜sIg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分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除了不电凝椎动脉和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其余与盐水对照组相同)、盐水对照组、奥扎格雷钠组和谷氨酰胺组。结果 sIgA表达水平:在6h、12h和24h,与假手术组相比,盐水对照组、奥扎格雷钠组和谷氨酰胺组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谷氨酰胺组相比,盐水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组表达下降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盐水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急性期可造成小肠黏膜的sIgA表达水平下降,应用谷氨酰胺后可提高sIgA表达水平,从而在sIgA表达水平方面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小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 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实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效果.结果 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①根据脑组织NSE含量分析为恼缺血1.5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 10 mg·kg-1体重;②根据脑组织S100B含量分析为脑缺血1.5 h给予胡黄连苷Ⅱ 20 mg·kg-1;③根据脑组织MBP含量分析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 10 mg·kg-1.结论 根据治疗时间窗最大化和用药剂量最小化原则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mg·kg-1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