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证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考虑患者的需求与价值观,对患者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现已在许多临床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介绍循证输血医学的要素、发展历史和循证输血医学实践的基本过程、方法与应用.正确实践循证输血医学有助于指导临床输血,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循证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考虑患者的需求与价值观,对患者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现已在许多临床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介绍循证输血医学的要素、发展历史和循证输血医学实践的基本过程、方法与应用.正确实践循证输血医学有助于指导临床输血,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2000年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我国第1部输血指南,实施8年来对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中输血指征在各级、各类医院的贯彻仍不平衡或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10年来循证输血的证据表明,限制性输血优于开放性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住院患者输血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以规范输血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方法 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系统,从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施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再审查3个步骤进行循证实践。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JBI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Up to Date、PubMed、CINAHL、Embase、美国血库协会、英国血液和器官捐赠管理部、英国输血学会、澳大利亚国家血液管理局、医脉通,获取输血全流程管理的最佳证据,采用JBI证据预分级和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进行质量评价后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结果 证据应用后护士输血相关知识得分、输血全流程操作规范率和输血护理文书规范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由基线审查时的1例降为0。证据应用后9项审查标准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 基于最佳依据的输血全流程管理实践,可提高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输血全流程操作规范率和输血护理文书规范率。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概念的提出是医学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是对传统经验医学的巨大挑战。EBM涉及整个医学的每一个方面、每一门学科,输血医学作为一门研究实证、提供实证的重要学科,也不例外。循证输血医学在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日益普遍的应用。循证输血医学的兴起,将促使传统输血医学模式发生巨变。本文对循证医学与循证输血医学的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公布了《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10年来第一次修订,它不仅再次确认1995年版指南的输血指征,而且取得了更多的证据支持和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山东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并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1,2]。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办法随着微柱凝胶技术[3]等输血相关革命性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输血科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仓库”概念,而逐步成为集血液供应、实验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输血科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规范》三个文件的规定。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出现医疗纠纷时,法律重视的是证据。因此,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和输血相关检测避免法律纠纷尤为重要。输血科除了要制定各种协议书,如《输血协议书》等以外,应当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如实做好各种记录,并按要求进行保存备查是十分关键的。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表明,只要科室管理做到了...  相似文献   

8.
2012年正式实施的卫生部部长第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人病历""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明确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管理办法》,做好医院的临床输血评价工作,我们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血液制品输注指南》以及长期的临床输血实践与管理经验[3-5],制订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并列出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前须对患者临床输血适应证作评价;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24 h多次输血,按1次计算)后24 ~48 h须对患者临床输血有效性作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输血杂志》是一家公开发行的专门报道我国输血医学的主要期刊,从1988年创刊以来,为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输血治疗是输血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她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公认,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RCT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是证明某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SR是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的RCT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从而得出综合可靠结论的过程[1]。为了解近年来国内输血治疗研究状况,笔者通过逐篇逐页手工检索,对1988~1999年发表在《中国输血杂志》上的治疗性文章进行分析,对其中的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中国输血杂志》1988~1999年12卷49期(总计50期,缺1期增刊)所发表的全部文章。 1.2 采用手工检索,逐篇翻阅《中国输血杂志》,查找出所有输血治疗的文章,根据其文章是否述及“随机分组”及具体分组方法,选出RCT和对照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文章。登记所有RCT文章,对RCT文章的样本大小、随机分配方法、病例选择标准、盲法采用、疗效评判标准、随访、统计学处理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临床输血申请单记录了患者输血前基本状况和输血辅助诊断记录,是临床输血原始记录的客观证据,具有法律效力,是输血相关医疗文书重要的组成部分[1,2]。本院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于2013年1月实施并加以监管,以达到保障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的目的。资料与方法1资料统计本院2012年下半年及2013年上半年《输血  相似文献   

11.
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及其对我国输血安全的启示(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新近发布了<血液成分输注指南>(简称<指南>)[1],对1999年发布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输注和受血者管理指南>做了更新.<指南>适应英国近年来输血管理法规、规范和标准的变化,重点提出了临床输血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从输血决定、输血申请、输血前血液标本采集、取血、输注、监护到输血结束的安全防范措施;还提供3个详细的输血技术性附录或"工具包".<指南>是英国血液成分安全输注的国家指引,是英国各地医疗机构制定和实施标准化输血指南的基础.<指南>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全面、翔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普法工作的广泛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医疗输血传播输血相关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纠纷索赔的案例也报导过多起。为了确保安全输血,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血站、输血科(库)应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做好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11月,美国红十字会发表了《输血实践指南纲要第一版》(《A Compendium of Transfusion Practice Guidelines,First Edition》,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由国红十字会的14位临床医生集体撰写,在综合同行审稿(peer-reviewed)杂志上已发表的英文输血指南的基础上,吸取了近年来的临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诸多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和防控方案等~([1-5]),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开展相关实验活动。通过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临床输血医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已制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临床输血血型血清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南(第一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从事输血医学研究和临床输血工作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培养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输血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在各级医院输血科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检验专业毕业生。《临床输血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近年为适应学科进展以及我国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1],面向医院输血科(血库)、血站及血制品单位相关岗位实际所需而设的一门课程。输血科、血站是操作性很强的科室,必须具备很强的临床技能才能胜任输血科、血站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成为合格的输血工作者。笔者于2009~2011年在安徽省血液中心临床实践,掌握临床专业技能,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体会了临床实践在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教学的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医院输血科加强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安全日趋重视,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侵权责任法》等,在  相似文献   

17.
输血技术学中模糊数学启发式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输血技术学中一些模糊性概念介绍模糊(fuzzy)数学是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学科。模糊现象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某事物在过渡过程中呈现出“亦此亦彼”性,即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间过渡中的不分明性。如某患者体温在38.8℃时,即亦可定为“高热”,亦可定为“非高热”。在医学中,疾病的表现,疗效的评价,检验结果的描述等等,常伴有模糊性,宜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1]。在“输血技术学”中也存在着一些模糊性现象和概念。根据本校输血技术学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所用《输血技术学》教材为2003年8月第2版第3次印刷),可例举出一些模糊性现…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护理中,输血病人输血单、核血玻片、采血试管及血袋均放于治疗盘内,为开放式.当多名病人同时输血时,易出现混拿的安全隐患.按照2011年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最新标准,用后的血袋应置于低温环境,保存24 h后弃去.但由于没有固定容器存放使用后的血袋,易造成冰箱冷藏室污染.现我科室采用一种新型输血专业盒,使用近一年来,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设计 1.1 材料规格 盒体为长方体,长30 cm、宽20 cm、高20 cm,选用PVC材质,轻便、耐用.  相似文献   

19.
阐述“输血医学”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检验医学专业教学中应加大“输血医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必须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输血医学”是一门实验和临床紧密结合、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学科,“输血医学”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举证责任倒置与安全输血9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81-1581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医务人员的行为已随时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对一些关键操作要留有字记录,避免发生纠纷时护士处于举证困难的被动局面。我科在90次临床输血中,既注意做好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护理,又注重证据收集,保证了患的输血安全,保护了医院、供血单位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