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祖威 《新中医》2012,(2):130-130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它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这四种基本运动形式广泛存在于机体,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气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气机失调也有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诸多病理变化,而与耳鸣关系最为密切者当属气滞、气逆与气陷。笔者试将气机论治耳呜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任脉主气”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病皆生于气也”,治病应以顺应脏腑升降出入之性为立法的基本原则,探讨了任脉穴治疗气虚、气滞、气陷、气逆等各种气机失调病症,提出“任脉主气”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齐荣霞  牛红月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34-1135
基于胃痞病的病因病机,从气虚、气陷、气郁、气滞、气逆等方面分析芒针疗法治疗胃痞病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临床指导意义,认为芒针疗法是通过调节气机升降及三焦气化,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而取效的。  相似文献   

4.
气既是构成人体的一种精微物质,又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它无处不有,而且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气的运动称作“气机”,包括了升、降、出、入4种形式.气的盛衰和运行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否.因此,气的病变也就主要表现为盛衰和运行两方面的失常,其证候可以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4种主要类型[1].兹将笔者运用升降气机法治疗气病的4则典型验案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5.
肝气虚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脏之病,均有气血阴阳虚实之别,肝脏当不例外。然肝气虚证,临床颇少论及,近世医著及中医理论教材中也未给它以一定的位置,甚而有的医家竞认为肝脏之疾“有泄无补”。究竟有没有肝气虚证,它的症候表现和病理如何?对于此证又当怎样治疗?实是中医理论领域和临床实践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认为,肝气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其理由是:第一,五脏之气病,大别有虚实两端。虚者有气虚、气陷、气脱;实者有气郁、气滞气逆。五脏之气虚,常见的有心气虚、肺气虚、  相似文献   

6.
略论胸腹部手术后中医"气"的病变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力。不论何种胸腹部手术,对人体都会产生局部侵入性创伤,对内脏产生损伤,这些都可以认为是人为造成的人体局部“气”的运行障碍。在治疗上采取气虚则补气,气郁、气滞、气逆则分别给予调气、舒气、理气、降气、行气等。这对于胸腹部手术后诸多并发症,可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7.
总结徐珊教授调畅气机法治疗慢性胃炎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气机失于通降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病机,治疗慢性胃炎从气滞、气逆、气虚、气陷4个方面着手,所选方药多用辛开苦降配伍,调畅气机,化浊和胃。  相似文献   

8.
<正> 一、什么是理气剂?其适应范围及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答:凡以理气药为主,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用以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统称理气剂。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体现。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因此,气贵流通无滞,否则,易变生诸证。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气病的范围很广泛,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也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气虚、气滞、气逆三个方面。气虚当补气,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痰之所生,皆因气化不利,而气化不利又有气滞、气虚之别,论及中医治疗痰病的关键在于“治气”。对“治气”之法,扩充于五脏、三焦,即“宣降肺气以治痰”、“调理脾胃之气以治痰”、“温补肾气以治痰”、“疏达肝气以治痰”、“温通心气以治痰”、“调达三焦之气以治痰”。同时指出,痰之为病,随气升降,“治气”当结合脏腑的虚实而立法选方。气滞则行气,气虚则补气,气逆则降气,气陷则升气,不可泥于行气导滞之一隅,力求反映“治气”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动力 ,籍经络运行全身 ,循环不息 ,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妇人以血为本 ,血赖气行 ,气血调和 ,则五脏安和 ,经脉通畅 ,冲任充盛。若气血失调 ,致冲任二脉损伤 ,发为月经病。调理气血的方法 ,首先要分辨病位是在气或在血 ,然后确定其治法。病在气者 ,当以治气为主 ,并佐以养血活血之药。临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郁、气逆之不同。治法应虚者补之 ,陷者举之 ,郁者散之、行之 ,逆者降之、平之。若气运不畅 ,郁结受阻者 ,宜理气通滞、行气散结。常用药物如 :香附、枳壳、厚朴、木香、乌药、青皮等。若…  相似文献   

11.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生命的基本条件。气的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气的运动失常主要有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其中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陷太过。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历代医家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发现气陷的形式多种多样,临床中不仅有脾胃气陷,还有宗气下陷、肝气下陷、肾气下陷。对不同气陷形式的病机、临床表现、临床意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咳喘,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之紊乱,或外感六淫之邪。笔者认为,因血瘀者,亦是形成咳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证治准绳·蓄血》中说:“百病由污血者多。”当本病患者处于气滞、气虚、气逆、气陷状态时,临床虽不具有典型的血瘀证的宏观改变,但实际上血流已受影  相似文献   

13.
一、气血互治的理论依据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既能生血、行血,又能统血,故为血之帅。凡气虚、气滞、气逆、气陷,都可以导致血液生成及循环的障碍。若气虚化生血液的功能障碍,则血少;若气虚  相似文献   

14.
张霆 《新中医》2007,39(4):92-94
气血津液系统是人体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在生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三者维持着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关系,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在肺癌发展过程中,三者的病变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参与其中。同时由于瘤毒侵袭或气、血、津液自身病理产物的出现,形成了一系列的病变:气的病变包括气虚、气滞、气陷、气逆、气闭、气脱、病气和火;血的病变包括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等方面;津液的病变包括水、饮、湿、痰、津淤、津亏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 102.何谓气虚?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 气虚,是指人体气的衰少及其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脏腑、经络等功能活动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表现。原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因肺、脾、肾生理功能失调等,导致气的生成不足或因劳倦内伤,或因大病、久病等,导致气的消耗过度,从而形成气虚。 103.何谓气机失调?可概括为哪些表现形式? 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之间失去了协调平衡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形式有气滞,指气机郁滞于某一局部出现胀满、疼痛,气逆,为气机升降火常,脏腑之气逆于上,常以肺、胃和肝为主;气陷,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如某些内脏下垂,腹部坠胀等;气闭,浊邪外阻或气郁之极,使气的外出受阻,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认为 ,妇人以血为本 ,血赖气行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 ,气带血动 ,气血调和 ,则五脏安康 ,经脉通畅 ,冲任充盛。若气血失调 ,则影响冲任为病。因此 ,理气活血药在治疗妇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用理气活血治疗妇科疾病 ,首先要分辨病在气分还是在血分 ,然后确定其治法和要选择的药物。1 病在气分者 ,应用理气药为主 ,并佐以养血活血之药临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郁、气逆之不同 ,用药原则应当虚者用补气药 ,陷者用升举药 ,郁者用行散药 ,逆者用平降药治之。1.1 气虚者 ,症见身体虚弱 ,四肢无力 ,倦怠 ,胸…  相似文献   

17.
虚滞证治浅说丁德秭(江西九江市中医医院九江332000)关键词虚滞证病机辨证1虚滞证病机气病,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习惯上把它分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4种证候。气虚系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状态。气滞系指气机郁滞不畅,主要...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多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导致,临证辨清“标本”至为关键。治标多用通法,治本多用补法,病情不稳定可考虑通补兼施。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液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故气虚者宜补气行血,气滞者宜行气活血,如此方可使气血调达,病情好转。另外,治疗胸痹心痛,临床必须辨证论治,病证合参,方能提高疗效。文中尚以临床病例,说明其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下病上取”,首见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下者高取之。”“下病”者,病证显现于下也;“上取”者,施治于上也。遵此古训,验之临床,屡获良效。“下病”何以“上取”,奥理安在?今不揣谫陋,举案卤呈鄙见。 (一)气机调畅,上下升降气之运行,是谓“气机”。升降出入,协调脏腑,贯通经络。若气机不畅,则有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诸  相似文献   

20.
张楠  盖玉梅 《光明中医》2008,23(4):513-515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病的方剂,统称理气剂。而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太多,即气虚;二是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即气滞、气逆等。而补气剂在分类上现今多归纳于补益剂中,因此,这里所说的理气剂是主要针对气滞与气逆的治疗与方剂,即行气和降气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