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β-arrestin 1 mRN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以及在各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基于TaqMan-MGB探针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50例PBC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和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s中的表达;再利用磁珠分离PBC患者、健康体检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β-arrestin 1 mRNA在各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β-arrestin 1 mRNA在PBC患者PBMCs、CD4+T细胞、CD8+T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在B细胞,PBC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arrestin 1可能参与PBC发病机制,其中涉及CD4+T细胞、CD8+T细胞和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IL15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IL15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PBC、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5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15蛋白水平,并分析IL15与PBC患者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PBC组和疾病对照组IL1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BC患者IL15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r-谷氨酰基转移酶(r-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9,P<0.01;r=0.407,P<0.05;r=0.452,P<0.05)。结论IL15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肝内胆管损伤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PBC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C型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和CC型趋化因子受体6(CCR6)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50例PBC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PBMCs中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中CCL20和CCR6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并根据临床不同分期检测后发现,PBC患者中Ⅲ、Ⅳ期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 PBC患者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PBC的调控机制,从而可能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TRAIL 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TRAIL的相关性。方法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IgG、IgA、IgM、C3、C4。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隐脑患者血清中的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TRAIL的变化成正相关。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下降,提示TRAIL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30例宫颈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otch1,Notch2,Notch3,Notch4,以及Notch的配体Jag-ged 1,Jagged 2,Delta 1,Delta 3,Delta 4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PBMCs中的Notch 1,Notch 2,Jagged1,Jagged 2,Delta 1,Delta 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Notch 3,Notch 4,Delta 3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两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从而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以非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NL组)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eu组和NL组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检测到β-arrestin1、β-arrest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Leu组显著高于NL组(P<0.01)。与NL组比较,AML、ALL和CML各亚组的骨髓和外周血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三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β-arrestin1、β-arresti...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免疫效应分子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2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次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其中的GNLY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方法测定其中GNLY的mRNA含量。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GNLY蛋白含量与一些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GNLY蛋白含量(相对定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56倍)和mRNA(相对定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6倍)均明显降低(P<0.01)。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GNLY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gG水平成正相关(r=0.477,P<0.05)。结论GNLY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ytokine-TLR-SOCS通路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3组:32例PBC,30例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32例健康人(healthy controls,HC).ELISA测定血清IL-6和IFNγ的变化,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LR和SOCS的表达.结果 与HC组相比,PBC组的IL-6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BC组的TLR4、TLR9、SOCS1和SOCS3 mRNA的水平均显著性高于HC,为HC组的1.48、2.51、3.43和1.48倍,TLR9和SOCS1的mRNA水平是CHB组的6.85倍和2.99倍(P<0.05).结论 PBC患者处于炎性状态;TLR的过度激活可能与PBC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SOCS作为通路的负调控蛋白可作为疾病免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IL-8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IL-8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cDNA微阵列及RT-PCR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类风湿关节炎(RA)及膝关节外伤患者]的外周血、关节液中单个核细胞和滑膜细胞IL-8的表达.比较AS患者组与各对照组IL-8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 在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关节液单个核细胞(SFMC)中IL-8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BMC中的表达,在RA患者PBMC中IL-8的表达亦高于健康志愿者PBMC中的表达.关节滑膜细胞IL-8的表达水平在AS患者也明显高于膝关节外伤患者。结论 IL-8在活动期AS中存在高表达,可能是AS的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AS滑膜甚至其他受累组织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穿孔素(PF)、颗粒酶B(GrB)、颗粒溶素(GNLY)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PF、GrB和GNLY的mRNA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rB、GNLY及PF的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患者及体检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的水平。并分析PF、GrB和GNLY的蛋白表达水平与IL-4、IL-6、TNF-α及IFN-γ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后,患者PBMC中GNLY、PF蛋白含量和mRNA均明显降低(P<0.01),而GrB无显著变化(P>0.05);IL-4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TNF-α和IFN-γ显著升高(P<0.05)。PF和GNLY的蛋白表达水平与IL-6、TNF-α和IFN-γ成负相关,而与IL-4的水平成正相关,与GrB不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PF和GNLY的蛋白及mRNA表达与IL-4、IL-6、TNF-α和IFN-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Siglec-1(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35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率为(13.0±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2)%,及肝炎后肝硬化对照组(4.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iglec-1表达与GGT(r=0.44,P<0.01)和ALP水平(r=0.33,P<0.05)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表面siglec-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说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Survivin表达与AKT1和Caspase3蛋白活性及转录水平的关系。方法: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新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进行Survivin表达检测,RT-PCR和WB法进行AKT1和Caspase3蛋白活性及转录水平检测。结果:4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29例Survivin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0.7%(29/41)。Survivin表达阳性组AKT1蛋白活性及转录阳性率显著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Caspase3蛋白活性及转录阳性率显著低于阴性组。Survivin表达与AKT1显著相关,与Caspase3显著负相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Survivin表达与AKT1及Caspase3表达显著相关,三者均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魏静  张建荣 《武警医学》2015,26(12):1224-122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肾损害大鼠肾脏足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78、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和缬沙坦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1次/d给予反渗水灌胃,缬沙坦组1次/d给予缬沙坦(8 mg/kg)灌胃,时间为6周。对nephrin、GRP78、caspase1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观察血糖、血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 建模第6周,模型组大鼠肾脏较正常对照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模型组GRP78(6.75±0.65)及caspase12(11.51±0.3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GRP78(1.57±0.39)、caspase12(2.66±0.57)增强(P<0.05),模型组nephrin(2.29±0.15)较正常对照组(5.71±0.53)表达减少(P<0.05)。缬沙坦组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数减少,GRP78(3.14±1.00)、caspase12(8.08±2.48)表达减弱(P<0.05),nephrin(3.35±0.40)表达减少较轻(P<0.05)。结论 缬沙坦通过减缓内质网应激并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特有的caspase12凋亡途径,减少足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脑创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调节机制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人类急性脑创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现象,了解调节人类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为临床治疗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寻找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急性脑创伤患者脑标本,采用光镜、电镜以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创伤后神经元DNA损伤情况;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p53、caspase-3 p20亚单位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人脑创伤后有细胞凋亡现象发生,24h左右最为明显。正常人脑组织中几乎没有bcl-2、p53 mRNA及蛋白以及活化的caspase-3存在。急性创伤后bcl-2、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被激活。正常人脑组织持续性表达高水平bax mRNA及蛋白,创伤后bax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人脑创伤后有细胞凋亡现象发生。人脑创伤造成bcl-2、bax、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