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永洁 《临床医学》2009,29(10):77-7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180例孕妇在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150例进行对照。结果180例中13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33%,对照组中114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的在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在有手术及麻醉条件的医院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分娩的9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产前、产时、产后情况.结果 98例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有41例,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前次手术后有产褥热史2例,因产科因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而再次手术者46例,9例阴道试产,8 例试产成功,成功率 88.89%.再次剖宫产组89 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组90例相比,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9例与无剖宫产史的阴道分娩孕妇10例相比,产程、产时出血、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安全的,导致再次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指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方可提高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率,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的结局,为疤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疤痕组)与90例无剖宫产指征拟行阴道分娩的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初产妇(无疤痕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疤痕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91.55%,无疤痕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分娩成功产妇分娩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后,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行阴道试产,分娩结局良好,与正常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郭亚柯 《临床医学》2013,33(3):64-6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符合阴道试产者的分娩方式等进行分析,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者与足月妊娠阴道生产者进行对照,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者与术后再次剖宫产分娩者进行对照.结果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者与非剖宫产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者与术后再次剖宫产者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对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严密产程监护,部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523-4524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足月分娩2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A1组:126例孕妇自然临产,进行阴道试产,A2组:100例择期再次剖宫产。另选取同期非疤痕子宫妊娠产妇202例作为对照组,再分为B1组:进行阴道试产孕妇100例,B2组:因各种因素首次剖宫产孕妇102例。A1组阴道试产成功率75%,B1组阴道试产成功率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与B1组成功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总产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阴道产钳助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与B2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切口延伸及盆腔粘连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高于B2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严密观察产程,具备应急抢救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15~2016年16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产妇(TOLAC),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108例,成功率65.45%,57例中转剖宫产。(2)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组相比,分娩孕周小,孕前体重轻,分娩后住院天数短,产时出血少,宫颈评分高,自然临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孕次、孕前及孕后体重指数(BMI)、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妊娠间隔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孕前体重控制合理、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的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分析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阴道试产32例,试产成功24例。再次剖宫产61例(其中择期剖宫产55例,阴道试产改行急诊剖宫产6例)。结论对于子宫体部剖宫产、子宫下段纵切口、伤口愈合不良,2次以上剖宫产史者不论再孕间隔长短;均应选择性剖宫产;对于术后不足2年、子宫肌壁菲薄者、有明显的产科指征骨盆狭窄、胎位不正、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胎儿特别珍贵,强烈拒绝试产者,亦应选择性剖宫产,但不可随意扩大剖宫产指征,对无明确剖宫产指征者,应给予以充分试产,严密监护,及时剖宫产,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指征,为提高自然分娩率提供资料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3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的临床资料,观察分娩方式、分娩结果、母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其中30例选择阴道试产,27例成功自然分娩,3例中转手术,其余7例选择剖宫产.分娩后母婴均无明显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在严密的医护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可提高自然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娟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10-11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58例割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产前、产时、产后情况。【结果】158例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有53例(无手术指征),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手术有39例,因产科因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手术有48例,18例阴道试产,1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为66.67%。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恶露天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医惠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是导致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指征,转变医患观念,提高认识,方可提高剖官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率,才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二胎全面放开"政策背景下,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市成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开展前瞻性研究,结合产妇意愿和临床指征情况选择分娩方式,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观察两组分娩完成情况,比较两组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 h出血量,观察两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统计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10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38例接受阴道试产,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6.84%(33/38),5例中转剖宫产。阴道分娩组产时、产后2 h出血量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5 min窒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褥期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备阴道试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应积极选择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高,对改善母婴结局和节约住院费用效果显著,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北京平谷妇幼保健院2008-01-2010-01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78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10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10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6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68例对照分析.结果 16例阴道试产,1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2.5%;再次剖宫产68例,手术产率87.2%.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较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出血量大[(205.8±6.0) ml vs(172.6±15.5)ml],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6.05%)较首次剖宫产组高(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2.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268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了解阴道试产的可行性。方法对26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8例孕妇中有207例剖宫产,61例阴道试产,试产成功37例,成功率60.66%。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产妇术中出血例数和出血量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分娩。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磊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3):551-55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8例中81例进行阴道试产,52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4.2%;再次剖宫产(RCS)156例,手术产率75%。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CS组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RCS组产后出血、粘连发生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PCS)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2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围产期指标差异及母婴结局。结果157例产妇进行阴道试产,110例阴道试产成功,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率为70.06%(110/157),另47例中转急诊剖宫产进行分娩,阴道分娩组出血量、总产程、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急诊剖宫产组及择期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宫腔粘连、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尿潴留等现象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自然分娩母婴结局良好,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少,总产程短,宫腔粘连、产褥感染等不良结局发生率低,可在严格掌握分娩指征的情况下,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阴道试产156例,试产成功115例,余41例因产科指征中转剖宫产,试产成功率73.7%,子宫不全破裂发生率0.6%,选择行剖宫产者47例,其中B超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切口为Ⅱ级或Ⅲ级瘢痕21例均采取剖宫产术,7例术中发现子宫下段肌层缺如,如仅留绒毛膜、蜕膜层、浆膜层,子宫不全破裂发生率14.9%。结论 B超检查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有重要意义;具备阴道试产条件者在充分术前准备下可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2-12适合经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9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90例非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阴道试产分娩结局及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结果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90例,试产成功71例,成功率79%;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凡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测下阴道试产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156例,将阴道分娩50例(A组),再次剖宫产106例(B组)与随机抽取同期的非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50例(c组)及首次剖宫产106例(D组),对其产后出血、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56例中68例选择阴道试产,试产成功50例,试产成功率为73.5%。A组与C组在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与先兆子宫破裂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产后出血、住院时间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瘢痕子宫并不是手术指征,适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监护、孕妇配合家属理解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进行阴道试产的14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对比分析可能影响阴道试产失败的因素。结果 143例孕妇中,阴道试产失败39例,成功104例,成功率为72.73%。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阴道分娩史、使用宫缩剂、子宫内膜厚度、胎龄、婴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妇剖宫产次数、是否临产入院及有无定期产前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产前BMI、距离前次剖宫产的时间、阴道分娩史、子宫下段厚度及婴儿体质量均是造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试产失败的独立因素。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时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应予以重视,并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进行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10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是否自愿接受阴道试产将之分成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50例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作为非瘢痕子宫组,对三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产后24h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产褥感染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10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中自愿接受阴道试产的有71例,其中53例阴道分娩成功(阴道分娩成功率74.65%),18例阴道分娩失败后转为剖宫产,列入剖宫产组,最终阴道分娩组有53例、剖宫产组有47例,非瘢痕子宫组有50例。阴道分娩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h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产褥感染率等均显著优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瘢痕子宫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提高新生儿结局、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产褥感染率,所以应在适宜的情况下尽量给予产妇阴道试产机会。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艺纯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33-2134
【目的】探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利弊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住院分娩产妇268例,其中156例直接实行剖宫产(剖宫产组),112例选择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组),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结果】阴道试产组中,有89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组),试产成功率79.4%,有23例试产失败改剖宫产(试产失败组)。阴道试产组的先兆子宫破裂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产后出血及产后发热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P〈0.01),阴道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产后发热发生率、住院费用较阴道试产成功组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经阴道试产有其优缺点,但要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