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永开 《西部医学》2017,29(6):847-84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不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6例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与年龄、教育程度、合并脑卒中、合并糖尿病、NIHSS评分、住院时间、GCS评分相关,其中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以MoCA评分、MMSE评分、住院时间危险度(OR=6.711、6.013、5.697,P<0.05)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教育程度、脑卒中、糖尿病、NIHSS评分、住院时间、GCS评分与住院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密切关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糖尿病增加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发现非糖尿病患者脑卒中伴血糖升高时预后不佳。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高血糖可增加脑梗塞面积和脑水肿的程度。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加脑梗塞亦增多。脑卒中发病时,高血糖之存在可能直接影响到疾  相似文献   

3.
孔磊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356-1357
目的 分析探讨青年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9例青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同期69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及脑梗塞病因上的差异.结果 青年梗塞患者心房颤动、发病前服用避孕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及高脂血症数量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酗酒、脂代谢紊乱、糖尿病、房颤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结论 青年脑梗塞患者存在不同于老年脑梗塞发病其特殊性,临床上应给与不同的预防及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和危险因素,并观察对症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2月38例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引起该疾病的病因,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的38例老年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单和多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中以感染和颅内外大血管闭塞为主;平均动脉压、入院时间、NIHSS评分、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大脑中动脉狭窄、糖尿病史均是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有平均动脉压、入院时间、NIHSS评分、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大脑中动脉狭窄、糖尿病史等,在临床上要高度重视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相关因素及就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新疆5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就诊组(349例)及延迟就诊组(512例),给予相同的脑卒中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卒中类型及治疗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不同民族患者的早期就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患者早期就诊率最高(64.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低(25.6%)。延迟就诊组治疗后病情加重(17.0%)较早期就诊组(10.9%)高。结论汉族患者在发病后相对于其他民族就诊晚;患者离医院越近越会早来就诊;发病后经过常规内科治疗,患者均会好转,但是越晚就诊的患者其病情加重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钦北区农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干预对策。方法:通过对97例患者的病案调查,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我区农村急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卒中、糖尿病或高血糖、心脏病、吸烟、酗酒。结论:对我区农村急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其次是改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晓鹤  李小龙 《中外医疗》2014,(27):129-13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NIHSS评分的差异,分析NIHSS评分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该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为(17.3±3.5)分,在性别、年龄、酗酒史、吸烟史、、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行相关性分析,NIHSS评分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呈密切相关,均为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不同性别患者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常见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达到提高脑卒中病人成功诊治率的目的.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加以分析,研究性别在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脑卒中患者中女性发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在主要危险因素中,男性多是吸烟和饮酒,而在女性,糖尿病和房颤为其危险因素;在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人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结论 不同性别脑卒中病人的发病因素和类型存在着差异,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男女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预防,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12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特征、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征等.对影响卒中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275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5例.病死率为2.0%。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卒中死亡相关的因素为年龄(OR=4.435,95%CI:1.245~15.798)、白细胞计数(OR:3.974。95%CI:1.620。9.748)、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2A88,95%CI:1.665~3.717)及并发症(08:4.021,95%CI:1.608-10.052)。结论鬲龄、自细胞计数高、人院NIHSS评分高及有并发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桑文翔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40-141
目的分析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98例脑卒中复发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临床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血糖及尿糖测定、血脂检测、CT扫描、心肝肾功能检测等。结果因复发性脑血管病住院的患者中,65.3%为首次复发者;3年内复发者占74.5%;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2.4%。结论高血压是复发性脑血管病的独立的、最危险的因素,其次为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  相似文献   

11.
1 087例脑梗塞病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脑梗塞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对1990年1月 ̄2000年1月住院的脑梗塞患者1087例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岁发病者,1998年1月 ̄2000年1月比1990年1月 ̄1992年1月增长1.5倍,其中≤40岁者增长3.0倍;发病的危险因素:〉50岁组以高血压为主,≤50岁组以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为主。结论:脑梗塞有明显年轻化趋势,高脂血症及不良嗜好正逐渐成为中青年人发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高血压非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发病前半年的特征,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60~<75岁、≥75岁患者比例及男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发病半年前的血压、血脂、疲劳程度、体重、健康状况、吸烟及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盐摄入、吸烟、糖尿病史、冠心病病史、患有高脂血症、经历过严重经济困难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最近半年健康状况是保护因素( 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者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可能性增大;发病半年前身体状况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影响;食盐摄入增多、吸烟、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经历过严重经济困难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6-18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入院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RA或CTA检查诊断分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患者100例(VBD组)及非VBD患者100例(非VBD组),观察、分析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BD组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脑卒中、高尿酸血症、合并两种或三种及以上基础疾病、TC、TG、LDL-C、HDL-C方面与非V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性别、糖尿病、BMI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吸烟史、饮酒史、合并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及两种或三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均为导致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表现复杂,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对VBD发病的危险因素予以广泛重视,对合并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的患者应及时干预,从而为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情况, 探讨影响患者继发性癫痫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确诊的脑梗死继发性癫痫患者84例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同一时期脑梗死未发生癫痫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继发性癫痫发作的情况, 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高血压分级、血电解质、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等, 筛选脑梗死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分析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结果 (1) 继发性癫痫患者发作类型:部分发作69例, 全面发作15例;发病时间:早发性60例, 迟发性24例; (2) 2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病灶直径、高血压分级等数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患者病灶位置及病变具体位置构成、血电解质水平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颞叶、血清氯值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P<0.05) ;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 (OR=3.10, P=0.004, 95%CI=1.527.41) 、梗死位于颞叶 (OR=2.98, P=0.012, 95%CI=1.327.35) 、血清氯值 (OR=1.25, P=0.017, 95%CI=1.001.38) 是脑梗死继发性癫痫的高危因素.结论 脑梗死继发性癫痫以部分发作和早发性发作最为常见, 梗死部位累及皮质、位于颞叶、血清氯值是脑梗死患者继发性癫痫的高危因素,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继发性癫痫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 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诱因.方法 综合分析228例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诱因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228例急性脑血管病中起病时有诱因者165例,无明显诱因者4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诱因者占73.05%(122/167),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70.49% (43/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因素、过度劳累、用力(排便、咳嗽等)、行走活动以及饮酒等均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在179例起病时有诱因的脑血管病患者中,情绪因素影响占35.2%,过度劳累影响率为16.20%,行走活动占24.58%,其中如饮酒、外伤、寒冷等因素也占一定的比例.以上各相关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的发病诱因.情绪波动、用力、活动等因素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诱因.患者在原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在诱因的激发下,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6.
MRA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方法以12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危险因素,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MRI、颈部血管及头颅血管MRA检查,了解动脉病变部位、特点,对颅内外动脉病变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25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54例(43.2%),颅外动脉病变64例(51.2%),其中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者17例(13.6%),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病变者24例(19.2%);颅内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血压(66.7%)、吸烟(35.2%)及高脂血症(25.9%),颅外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脂血症(48.4%)、糖尿病(39.1%)及吸烟(29.7%)。结论中国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比例均近50%。颅内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压和吸烟有关,颅外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颅内外动脉同时存在病变者不高,仅占1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 年2 月-2015 年7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50 例(脑梗死组)和健康者450 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对入组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吸烟及饮酒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复发的治疗中血小板向细胞聚集体(PLA)、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AR)的重要作用。方法在入院当天对58例复发组脑梗死患者和116例初发组脑梗死患者采用1:2配对法,对其血小板聚集率和PLA水平进行测定。每晚开始顿服拜阿司匹林200mg,连续顿服7~10d后,通过再次测量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挑选出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结果在入院当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结果和PLA水平均表现为复发组高于初发组患者,在持续顿服7-10d的拜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也表现为复发组高于初发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和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复发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中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有必要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查,尽早发现和识别AR.及时调整二级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早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发病时间〈24h急性脑梗死患者272例,应用自制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疾病史,检测入院后24h内hs—CRP水平,同时收集患者入院后1,7,14d的NIHSS评分、mRS评分作为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判定指标。应用相关分析进行hs~CRP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7dNIHSS评分、mR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hs—CRP与入院后1,7,14dNIHSS评分,入院后1,7,14dinRS评分高度相关(P〈0.001)。hs—CRP是影响7dNIHSS评分及1TIRS评分的共同危险因子。结论hs—CRP是急性脑梗死病情危重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冯敏  魏云  丁梅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08-30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