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职业规划的影响。方法大学新生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名,实验组接受为期3次的团体辅导活动。3周前后对两组学生采用生涯决策量表和团体单元回馈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通过t检验,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后在自我信心、生涯目标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参加团体辅导前(t=4.74,6.216;P<0.001);在自我了解、生涯决策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参加团体辅导前(t=4.133,3.261;P<0.01);②通过t检验,经团体心理辅导后的实验组在自我了解程度、自我信心、生涯目标方面极其显著高于对照组(t=-4.152,-5.396,-5.014;P<0.001)。结论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在职业规划的自我了解程度、自信心、生涯目标、生涯决策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并且效果明显;学生主观反馈良好,针对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职业规划的影响.方法 大学新生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名,实验组接受为期3次的团体辅导活动.3周前后对两组学生采用生涯决策量表和团体单元回馈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通过t检验,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后在自我信心、生涯目标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参加团体辅导前(t=4.74,6.216;P<0.001);在自我了解、生涯决策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参加团体辅导前(t=4.133,3.261;P<0.01);②通过t检验,经团体心理辅导后的实验组在自我了解程度、自我信心、生涯目标方面极其显著高于对照组(t=-4.152,-5.396,-5.014;P<0.001).结论 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在职业规划的自我了解程度、自信心、生涯目标、生涯决策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并且效果明显;学生主观反馈良好,针对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其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兰州大学在校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调研,并与汉族大学生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个性化存在差异(F=3.189,P=0.045);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宗教信仰存在差异(F=2.966,P=0.036);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个性化、人际交往以及学习压力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0.929,P=0.049;t=2.378,P=0.046;t=2.356,P=0.044),其他各维度如环境、社会舆论和家庭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级、专业和性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师范院校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及特点,以利于引导他们的人格发展、职业规划。运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某师范院校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被试的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专业类别、母亲文化程度等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等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和就业择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25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的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都存在是否调剂专业上的显著差异,所读专业为调剂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都显著的低于所读专业为报考专业的学生(t=4.10,2.81;P0.05);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专业承诺能显著的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β=0.52,P0.001),预测量为30%。结论学生的专业承诺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密切,较高的专业承诺水平往往会带来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各专业医学生对于医学统计学的看法与建议,以及医学生们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需求,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纸质问卷形式发放给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基本信息调查、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调查以及自身学习情况与未来职业规划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477人,82%)对学校设置的医学统计学相关课程感到满意,且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认为自己的应用能力普遍偏弱。结论应注重统计学思维的培养、建立适合不同需求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推行多样化、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中职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情绪调节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我报告法、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护理专业中职学生进行网络调查,获得有效数据800份。结果:除表达抑制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外,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核心自我评价、认知重评、主观幸福感间两两相关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效应显著,核心自我评价与认知重评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不仅能够直接预测护理专业中职生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也能通过核心自我评价与认知重评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项对于中国大学生的调查,只有44%的新生对他们的专业表示满意。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面临决策困难,他们缺乏和决策相关的知识技能。本研究使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开展课程干预,考察干预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决策困难的影响。使用对照组实验设计方法,对照组有172名高中生,实验组有118名高中生。所有数据都包含前测和后测两个时间点的数据。干预显著地提高了被试的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减少了一部分专业决策困难。并且,学生的元认知在干预之后变得更积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医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运用徐光兴撰写的《情绪智力的测定与训练》中的情绪智力测定量表的部分分量表对我校527名学生的情绪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二至大四年级的学生与大一新生在"认识自我情绪能力"、"认识他人情绪能力"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本、三本与专科学生在"认识他人情绪能力"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查结果掌握了医学生情绪认知方面的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情绪和压力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问卷(CMHI)》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参加北京市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652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员以40岁以下青年(85.5%)、女性居多(81.3%);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集中于将来从事相关工作(72.9%)及了解自我(50.6%)。学员心理健康总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t=-0.956,P=0.339),认知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2.00,P=0.046),情绪体验和社会适应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3.48,P=0.001;t=-2.11,P=0.035)。对心理学了解非常少、想通过培训来了解自我的学员(6.95%)及公务员/办事人员(10.9%)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回归分析表明,学员的经济状况、年龄和对心理学的了解能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学员总体文化程度较高;认知水平较好;部分学员存在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