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安顺市西秀区土地利用能布局合理,充分发挥土壤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对安顺市西秀区土壤组合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土壤组合类型主要有:单斜山地梯式土壤组合、翅式土壤组合、丘陵波线状土壤组合、盆地环带状土壤组合、岩溶槽谷条带状土壤组合、接触槽谷条带状土壤组合.根据各类土壤组合的特点进行了土宜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和土地基层分类、生态重建模式试验、生态经济开发规划等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石灰岩山地的乡级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研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生态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基层分类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规划布局等功能,达到了科学、可行、超越传统规划的质量,为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和土地基层分类、生态重建模式试验、生态经济开发规划等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石灰岩山地的乡级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研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生态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基层分类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规划布局等功能,达到了科学、可行、超越传统规划的质量,为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宣城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宣城地区地貌、土壤类型、有机质、有效积温、降水等 5大自然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选择以行政乡为评价单位的同时 ,采用各行政乡主要耕作土壤和主要林业用地的土壤亚类作为基本统计单位 ,对宣城地区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定出宜农、宜农牧、宜林牧、宜林 4大类 ,并从土地适宜性评价角度提出 2 1世纪初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湖南省14 市、8 种农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度,通过构建农作物生态经济适宜性分析评价体系,建 立分析评价模型,参考近12 年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生态经济适宜度,并以此分析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对不同农作物适宜度分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为农作物结构调整及统一布局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因地制宜选择适合 本地区的农作物种类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针对滇西南山区城镇建设的特殊性.构建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限条件法”与“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单项评价因子指数和综合性适宜指数,并借助GIS技术分析、评定每一评价单元图斑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及其适宜等级。建立的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类似山区推进坝区(平原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土地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茯苓产地适宜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生态因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根据茯苓主要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气温、海拔、土壤等),分析了茯苓的适宜产区及分布面积。结果表明,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四川等18个省(直辖市、区)是与茯苓原产区生态相似度最高的区域,这与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同时还预测出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区域,如甘肃,为茯苓的引种扩种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可见,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分析茯苓产地适宜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茯苓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早茶种植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扩大早茶种植面积、科学规划茶叶种植基地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为例,选取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3个方面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里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资料,定量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对早茶种植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翠屏区早茶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以及周边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1.12%;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中部的中丘浅丘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4.01%;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西部和东南部的平坝或浅丘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9.33%;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场镇周边及河滩坝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54%。区域内94.46%的范围各项生态指标均达到国内适宜水平,区位优势明显。【结论】评价结果可为翠屏区茶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规划、下一步重点发展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乡镇进行规模化种植、针对早茶种植进行科学肥料配方的完善与应用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针对大姚县山地城镇的特点,从自然基础类、社会经济类、生态影响类3个角度共选取坡度、地质灾害、地基承载力、交通通达度、城镇区位、建设规划、生态因子、农田保护8个弹性因子和矿产压覆、生态敏感性2个刚性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对城镇空间拓展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评级结果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高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521.83 km2,占总面积的12.94%;二等中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911.81 km2,占总面积的22.62%;三等限制建设区面积为l 290.66 km2,占总面积的32.01%;四等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 307.54 km2,占总面积的32.43%.大姚县龙街乡东北部地区、赵家店乡的东南部地区、县城金碧镇坝子周边、新街乡中部偏西地区可以作为该县近期城镇空间拓展区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作物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产区划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基于气象、土壤、地形数据,构建适宜山地环境的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和方法。方法 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遴选18个生态指标构成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作物模型法构建,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生态效应,其他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分数值型和概念型分别构建。各因子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和适宜性函数构建玉米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适宜性评价模型及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的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山区耕地的立体分布特点,运用ArcGIS工具综合耕地利用、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划分评价单元,经GIS的插值处理、统计分析,获得各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进而运用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寻甸县,全县耕地共划分为8 415个评价单元,其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4个方面适宜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比58%、86%、42%、90%。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4%、50.6%,主要分布在中-东南部低中山丘陵区,中北部金沙江河谷,西部河谷槽区也有小范围的分布;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9.4%和4.6%,主要零星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而在西北部相对集中。结论 评价方法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山区耕地立体分布特点,研究区适宜性区划呈碎片状分布,分布情况与区域生产情况基本相符,气候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赫章县半夏生态适宜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赫章县耕地种植半夏的适宜性,促进赫章县农业结构优化及半夏产业稳步发展,以赫章县的耕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半夏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运用ArcGIS 9.3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4.0软件,在确定半夏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和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指数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赫章县半夏生态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赫章县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半夏的耕地分别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82%、63.6%、24.85%和4.73%;不适宜种植区土体浅薄,质地粘重,土壤有效磷等养分含量中等偏低。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废弃窑洞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选择了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坡度和地表稳定性8项指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废弃窑洞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胡同式废弃窑洞,除土壤有机质为中等适宜等级外,其余7项指标均达到非常适宜等级;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地表坡度、地表稳定性4项指标为中等适宜等级,其余4个评价指标均达非常适宜等级,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均适宜进行土地复垦;土壤性质对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均没有明显的限制,但在土地复垦工程和复垦后的土地利用中需要考虑改善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地表坡度和地表稳定对胡同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不存在限制性影响,但对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影响,需要采取工程以及生物措施来改善地表坡度和塌陷对复垦后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旱地改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安远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旱地改水田(旱改水)土地的适宜性,以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的车头村(605/013)和南屏村(89/013),孔田镇的新塘村(248/013、237/013、214/013)和上寨村(223/013、242/013)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选取积水状况、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壤pH、耕层厚度、土壤养分、土壤质地、水土保持和对外道路交通条件作为评价因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以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计算适宜性评价指数,参照《江西省旱地改造为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标准》进行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地类图斑号605/013、89/013、248/013、237/013和223/013 5个评价单元为高度适宜等级,适宜性评价指数为4.05~4.46分;地类图斑号214/013和242/013 2个评价单元为中度适宜等级,适宜性评价指数分别为3.80分和3.89分。各评价单元旱改水后均高度或中度适宜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赣州市章贡区宜农、宜林、不宜地为评价目标,系统阐述了GIS在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和作用.结果表明,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宜农宜林地、宜林一等地、宜林二等地和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23.6%、12.86%、16.69%、34.85%、2.92%和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维西县塔城镇的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水源条件、气候条件、水土流失状况等5大自然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对塔城镇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定出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两类,并从土地适宜性评价角度提出塔城镇土壤改良措施及土地利用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农牧交错带地区合理土地利用途径,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利用同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沙漠化信息,根据研究区地形、土壤和水资源三大类型基础数据提取土地适宜性信息,通过分析土地沙漠化和适宜性情况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77.94%的土地受沙漠化影响,沙漠化程度由西北向东南区递减;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沙漠化状况受到其适宜性水平影响,适宜性越低则沙漠化可能性越高,耕地表现更为明显,耕地沙漠化多是开垦宜耕性较低的土地及粗放利用造成的,林地和草地的沙漠化则是低质量土地与过垦、过牧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耕地面积减少2.80%,多位于生态较为脆弱的西北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6.88%、16.02%,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的沙地。研究区半农半牧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耕地与林地和草地频繁转换,促使沙漠化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优化应在生态恢复的同时促进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黄淮海平原农业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燕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6):125-129,178
以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的山东省聊城地区为案例区,通过对农业用地自然因素、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农业用地适宜性程度。结果表明聊城市的土地质量中等偏上,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初步验证运用GIS技术进行农业用地的适应性研究的科学性,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ough Ghana's crop yield growth rate was at 17%, 5% of every 1.2 million Ghanaians have insufficient and limited access to nutritious food.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have enormously affected the sta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hence could result in food insecurity. As many ongoing projects use Boolean suitability analysis, land use planning,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sores, it still remains inadequate to support rural resource poor farmers. This then, is affecting livelih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this paper, a geostatistical quantitative method to support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based o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GMCDSS) for an enhanced l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LSA) and landuse planning (LP) was devised. Project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recommended farm inputs could be estimated and applied accordingly at farm plot levels Soil amendment indicators (e.g., 1.0 t/ha lime + 1.0 t/ha gypsum was estimated for liming) was quantified and currently, farmers can save money in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It has shown that, instead of applying 5.0 t/ha poultry manure (PM) or five bags of N-P-K fertilizer (rate of 15: 15: 15 N-P2O5-K2O/ha) + two bags of sulphate of ammonia (SA), a farmer may apply 2.0 t/ha PM + two bags 15:15:15 N-P2O5-K2O/ha + one bag of SA. GMCDSS assessment has proved to be fundamental in: (1) urban planning; (2) ensuring food security; (3) poverty reduction and interventions t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20.
肖燕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58-13361
以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的山东省聊城地区为案例区,通过对农业用地自然因素、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的农业用地适宜性程度.结果表明聊城市的土地质量中等偏上,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初步验证运用GIS技术进行农业用地的适应性研究的科学性,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