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及TTV重叠感染现状,探讨HPV B19与TTV感染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PV B19 IgG和抗-TTV IgG,并采用PCR法对部分血样进行HPV B19 DNA及TTV DNA检测.结果 376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检出HPV B19 IgG阳性110例,阳性率29.26%,检出抗-TTV IgG阳性176例,阳性率46.81%.147例血样检出HPV B19 DNA 10例,阳性率6.80%,检出TTV DNA 12例,阳性率8.16%.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79,P<0.05). 67例抗-TTV IgG阳性中HPV B19的检出率为35.82%,43例HPV B19 IgG阳性中TTV的检出率为53.49%,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1,P>0.05).在阴性血液中,HPV B19总阳性检出率为36.25%,TTV总阳性检出率为53.85%,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3,P<0.05).结论 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存在较高的HPV B19与TTV重叠感染,目前尚未在献血人群中开展HPV B19及TTV筛查,存在输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献血者TT病毒DNA及其IgG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 (TTV)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 Nested- PCR对 388例献血者、16 8例非肝炎住院患者进行 TTV DNA检测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抗 TTV Ig G。结果  TT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献血组 15 .46 % ,对照组 2 4.40 % ;5 5 6例受检血清中 TTV DNA总的阳性检出率为 18.17% ,抗 TTV Ig G检出率分别为献血组 13.14% ,对照组 2 7.98% ;献血组与对照组相比 TTV DNA及抗 TTV Ig G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献血者存在TTV感染 ,TTV存在健康携带状态。  相似文献   

3.
献血者中TTV检测及新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TTV在广东地区献血者人群中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半巢式PCR和克隆测序对南方医院输血中心 1998年初注册的献血者进行TTV感染调查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在 10 3名献血者中有 2 0名检测出TTV ,检出率为 19%。用自动测序仪测序得到的TTV序列片段 (1915~ 2 185核苷酸片段 )与通过互连网下载的基因TTV日本株比较 ,同源性在 6 6 8%~ 99.3%。结论 :我国献血者中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 ,所分离到的两毒株可能为国内一种新的TTV基因亚型 G2c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检测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 6 6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及PBMC进行TTV DNA检测 ,同时采用酶免疫分析 (E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 HCV。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TTV、HCV、HBV检出率分别为 18.2 %、2 4 .2 %、7.6 %。血清TTV DNA阳性与阴性患者 ,抗 HCV阳性率分别为 9.1%与 2 7.3% ,HBsAg阳性率分别为 0 %与 9.1% ,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BMC中TTV DNA检出率 2 2 .7% ,PBMC中TTV DNA检出率在血清TTV DNA阳性者显著高于血清TTV DNA阴性者 (5 8.3%vs 14 .8% ,P<0 .0 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不依赖于HCV或HBV而存在。PBMC中TTV DNA主要在血清TTV DNA阳性患者中检出 ,PBMC可能是TTV的一个贮存场所。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液传播嗜肝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HBV,HCV,HDV,HGV和TTV等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80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和12位血透工作人员应用ELISA法检测HBV两对半及HCV,HDV抗体;逆转录-套式PCR检测血清HGV RNA;巢式PCR检测TTV DNA。结果:80例患者中,经血液传播肝炎病毒感染51例(63.8%),其中HBV阳性21例(22.5%),未检出HDV,HGV阳性15例(18.7%),TTV阳性28例(35%)。二重或二重以上感染18例(22.5%),其中二重感染12例(15.2%) ,三重感染4例(5%),四重感染2例(2.5%)。HBV单独感染8例(10%),合并HCV感染4例(5%),合并TTV感染4例(5%);与HGV和TTV三重感染3例(3.8%),与HCV,HGV和TTV四重感染2例(2.5%)。HCV单独感染10例(12.5%),合计TTV感染1例(1.2%);与HGV和TTV三重感染1例(12.5%)。HGV单独感染8例(10%),合并TTV感染2例(2.5%)。TTV单独感染15例(18.8%)。12例工作人员HBV,HCV,HDV和HGV检测均阴性,1例TTV阳性。与非输血组相比,输血 组除HDV外,HGV,HBV,HCV和TTV的感染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经血液传播性肝炎病毒感染严重,重叠感染率高,其高发生率与输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88例患者及20例献血员血清中TTV抗体。结果88例患者中11例血液透析患者、35例乙型肝炎患者、26例丙型肝炎患者、4例庚型肝炎患者和1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以及20例献血员TT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20.0%、7.8%、0.0%、25.0%与5.0%。结论 在正常人群中TTV健康携带者较为常见;血液透析患者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常重叠TT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患者中经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感染情况。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半巢式PCR方法对我院100例血透患者血清标本进行TTV DNA的检测并分析与ALT,HBV,HCV感染,血透时间、输血次数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半巢式PCR检测,血透患者TTV DNA阳性率为13%,TTV阳性与阴性组ALT升高的患者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输血次数与TTV DNA阳性相关。结论:我国血透患者中存在较严重的TTV感染,但未见TTV感染与ALT升高密切相关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区献血者中TTVDNA的PCR扩增检测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TV是新发现的DNA病毒[1],为了解TTV 的流行情况,笔者在不同人群中开展了TT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报告对江苏地区献血者进行TTV感染状况调查及对部分TTV感染株基因分析的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1999年5~10月期间,在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的职业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195人。其中96人为ALT正常献血者,99人为ALT异常献血者。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分装后置-20℃备用。  相似文献   

9.
TT病毒(TTV)是1997年底新发现的无包膜、单链DNA肝炎相关病毒,可能属于微小病毒科。在暴发型肝炎病人、慢性不明原因肝病病人、经血感染高危人群、甚至健康献血者中均可检出TTV DNA。研究发现,TTV既可通过非肠道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核酸序列变异较大,存在不同的基因型。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有必要对TTV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TTV的发现、特性及分类地位、检测方法、基因分型及其传播途径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了解供血员,血液透析及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对40份供血员标本,27例血液透析及60例散发性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TTV-DNA,分析TTV的感染状况。结果:40份供血员血清中,有5例检出TTV-DNA阳性,检出率为12.5%;血液透析患者中TTV的检出率为22.2%(6/27),而60例散发性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无1例检出TTV-DNA。在1  相似文献   

11.
肝炎患者中TT病毒DNA及其IgG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炎患中TTV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Nested-PCR对137份甲-庚型肝炎、31份非甲-庚型肝炎及104份献血员进行TTV D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抗TTVIgG。结果:TTV基因检出率分别为甲-庚型肝炎20.44%,非甲-庚型肝炎29.03%,献血员13.46%,抗TTVIgG检出率分别为甲-庚型肝炎27.74%,非甲-庚型肝炎35.48%,献血员14.42%;甲-庚型肝炎、非甲-庚型肝炎与献血组相比TTV DNA及抗TTV IgG均存在显性差异(P<0.01)。结论:肝病中存在TTV感染,TTV存在健康携带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东莞地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感染流行情况和基因分型。方法:选取G1,G2,G3,G4,G5,G6同源性极高的系列nt2160~nt2196作包被探针,异源性大于20%的序列作显色探针G1,G2,G3,G4,G5,G6,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410例肝功能损害的肝炎患者血清进行TTV检测及TTV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检出66例TTV阳性患者,检出率为16.0%。对66例TTV进行基因分型,G1型47例,G2型6例,G1,G2混合型感染11例,G3,G4各1例,尚未发现G5,G6型。结论:在东莞地区的肝炎病人中,TTV的感染率为16.0%;TTV基因型主要为G1型,其次为G2型,未发现G5,G6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TTV DNA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PCR技术检测TTV DNA及血清稀释法检测血清TTV DNA的滴度。结果 山东肝癌25例标本中8例TTVDNA阳性,阳性率为32.0%;广州肝癌16例中6例TTV DNA阳性,阳性率为37.5%;广西肝癌65例中28例TTV DNA阳性,阳性率为43.1%。16例肝硬化标本中6例TTV DNA阳性,阳性率为37.5%。结论 研究证实中国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存在35.7%的TTV DNA感染,这种TTV DNA感染是否对肝癌和肝硬化有促进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健康献血者人群中TTV的流行率。方法分别以UTR区引物和ORF1区引物用巢式PCR法检测乌鲁木齐地区健康献血者人群中TTV及TTV第1基因群的流行率。结果乌鲁木齐地区275例健康献血者中TTV的流行率为97.5%,TTV第1基因群的流行率为69.5%,其流行率在性别、民族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各年龄段间存在差异(P0.05);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阳性样本均为TTV。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健康献血者人群中TTV具有较高的流行率;所流行的TTV与世界各个地区所流行的TTV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说明TTV的流行不受种族和地域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本地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临床感染现状,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1999-2001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病人共获取泌尿生殖道标本9767份,其中男性标本2304份,女性标本7463份。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和解脲支原体,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或男性急性尿道炎患用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结果 1999-2001年共计检测标本9767份,男性2304份,三种病原体阳性共1155份,检出阳性率为50.1%;女性7463份,三种病原体阳性共2353份,检出阳性率为31.5%。三种病原体在1999年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33.5%,2000年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34.8%,2001年感染的阳性检出率达到39.2%。在3年中淋病奈瑟菌总的阳性率为13.5%,沙眼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4%,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24%。在3508份阳性标本中,患年龄分布<20岁92例,占2.6%;20-30岁1298例,占37%;30-40岁1789例,占51%;>40岁329例,占9.4%。结论 男性在门诊直接用脓液涂片革兰染色,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无需再做细菌培养,而女性淋病患,细菌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阳性检出率不仅明显高于涂片革兰染色法,而且结合临床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性病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男性主要是淋球菌感染,女性多见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单一感染,女性较男性易发生混合感染。提示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仍应重视对这三种病原的检出,及时诊断和治疗由这些病菌引起的性病,防止性传播疾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近来发现一种新的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人DNA病毒,即TT病毒(TTV)。作者试图探明受血者感染TTV的发生率及感染TTV的临床后果。研究设计和方法 应用巢式PCR方法对连续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了TTV DNA检测,作为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结果:150例成人心脏病手术患者中,59例患者的输血后血样为TTV DNA阳性,其中有13例患者的输血前血清标本为TT DNA阳性。因而在137例中有46例(33.6%)以前未感染的患者在输血后发展为TTV病毒血症。在这46例输血TTV感染者中,3例伴随着HCV感染,5例伴随有HGV感染,另外的38例为单纯TTV感染。TTV感染者平均血清ALT活性为311U/1,而38例单纯TTV感染者中有34例的血清ALT活性持续在正常范围之内。在8例以后发展为非A-G的肝炎患者中,3例为TTV阳性(1/8:46/137,P=0.8)。对12例患者进行一年时间以上的随访,12例均表现为持续地TTV病毒血症。结论:在本组心脏病手术患者中,输血传播的TTV感染率大约为30%,大多数感染者为持续感染。TTV感染率高但似乎不引发肝炎。  相似文献   

17.
72例肝炎患者TT病毒DNA检测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炎患者中的TTV的感染情况并对部分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设计通用引物,采用半套式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TTVDNA,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在72例不同肝炎患者血清中,共检出TTVDNA阳性血清39份,总检出率为54.16%.其中,在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87.5%;在甲-庚型肝炎患者TTVDNA的阳性率(50.0%).对4株TTV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日本分离株TA278、NA004、TKB555、PT3最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7.7%、99.1%、96.8%、91%。经系统发育分析。其中有1株属G1型,有3株属G2型。结论 本次研究的肝炎人群中,TTV感染率较高,。感染的TTV颁发于G1及G2两个不同的基因型,TTV可能是非甲-非庚肝炎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职业供血员进行TTV检测。方法 于TTV基因组保守区设计一套检测引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 DNA。结果 111例普通人群对照检出14例(13%)TTV DNA阳性,221例职业供血员检出45例(20%)TTV DNA阳性。结论 在我国的普通人群和职业供血员中较高的TTV流行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及分布情况,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东营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175 587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献血者为121 682例,女性为53 905例.年龄为18~55岁,中位年龄为(33.2±6.5)岁.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或GB18467-2011)要求.所有血液的采集均取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一栏签字后献血.采用盐水凝集法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并采用抗人球蛋白间接法和筛查谱细胞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进行确认.结果 本组175 587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103例献血者存在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总检出率为0.059%.不同血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如下:O型为0.076%,A型为0.051%,B型为0.052%,AB型为0.060%;不同血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34,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如下:18~25岁为0.029%,>25~35岁为0.062%,>35~45岁为0.103%,>45~55岁为0.134%;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38,P<0.01).不同性别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如下:女性为o.082%(44/53 905),男性为0.048%(59/121 682),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较男性高,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00,P<0.01).本组18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示,Rh系统为9例(50.0%,9/18),MNS系统为7例(38.9%,7/18).结论 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随献血者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不规则抗体以抗-E、抗-M抗体多见.35岁以上女性受血者应注意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TTV DNA,在43例献血者中发现4例TTV DNA阳性,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