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常用的中压耦合设备,包括耦合设备应用环境及衰减特-I生。并根据文献参考总结了适用于架空线路、地埋电缆线路及混合线路的中压电力线载波衰减预估计算方法。在某配网自动化中压载波组网现场测试,验证了衰减预估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文章总结的中压电力线载波衰减预估计算方式对载波工程设计、组网规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配电自动化中的光纤载波混合通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配电自动化实施中的热点问题———配电网通信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建立在光纤、电力线载波的混合应用基础上的混合通信方案。文中进一步讨论了主干网的光纤通信方案 ,包括光纤以太网和光纤环网 ,给出具体应用的组网结构 ;对于分支线路的通信系统 ,文中提出建立在网络化电力线载波基础上的辅助通信方案 ,提出网络化的实现方式和基本原则 ;认为混合通信方案将是配电网通信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配电自动化实施中的热点问题--配电网通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立在光纤、电力线载波的混合应用基础上的混合通信方案.文中进一步讨论了主干网的光纤通信方案,包括光纤以太网和光纤环网,给出具体应用的组网结构;对于分支线路的通信系统,文中提出建立在网络化电力线载波基础上的辅助通信方案,提出网络化的实现方式和基本原则;认为混合通信方案将是配电网通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低压电力线载波网络复杂,具有未知性与时变性等特点,难以像中压电力线载波一样根据线路物理拓扑结构组建载波网络。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拓扑结构"组网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方法,描述了建立该结构的算法,并进行了实验室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可靠地实现低压电力线载波的组网,虽需消耗一定的时间,但能满足目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压载波组网通信中不同10 kV线路的阻抗及载波信号衰减的差异性,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阻抗匹配器的实现方案,该阻抗匹配器可以适应不同线路的阻抗,并能根据线路载波信号的衰减进行功率分配。该方案对于中压载波通信设备大规模组网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铀 《贵州电力技术》2011,(3):72-75,86
分析了现有的低压居民集中抄表方式,从现状、必要性上进一步阐述了组网方式的多样性,详细介绍了RS485、电力宽带载波、窄带载波、无线四种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在不浪费现有设备的情况下的混合组网方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基于10kV混合线路载波通信的配网自动化中的遥控研究,在上海松江现场对两条典型混合线路进行了遥控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线路载波的通信方式可以满足于配网自动化遥控的要求,可以作为城市配网自动化的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基于蓝牙技术的低压集抄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通过分析比较,低压集抄系统采用蓝牙技术的通信方式比载波等其他通信方式更稳定可靠。在研究蓝牙模块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架构的基础上,对蓝牙模块进行了构建。通过对实际台区技术性难题的研究,针对不同场景要求,设计了蓝牙与RS485混合组网方案和纯蓝牙设备的组网方案,并对蓝牙集抄系统的数据通信流程进行了研究。基于蓝牙技术的低压集抄系统可靠性高,组网灵活,既可以解决基于载波等其他通信方式本身所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也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9.
10 kV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配用电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配用电通信网络化发展需求,适用网络远动规约,需改变现有的轮询机制,采用载波网络IP组网的方式。文中从电力线载波IP组网应用及技术角度,分析载波IP组网实现难点,提出网络接口高速载波通信技术、信道时分复用及网络逻辑端口映射技术等IP组网技术,并提出多载波网络并发通信组网及单载波网络多通道并行工作组网等IP组网应用方案。适用于中压载波网络小规模IP组网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应用及其信道特性研究现状,指出低压电力线载波阻抗研究缺陷及其测试的重要性;其次,设计了基于GPRS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阻抗自动测试系统,同时阐述了系统的构成及组网方案;最后,分析系统功能需求,开发了系统主站管理软件,并着重介绍系统功能和系统主站管理软件设计开发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均稳定运行,采集的阻抗测试数据为低压电力线阻抗特性研究和阻抗匹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配电线载波通信以其安装简便、投资小、运行免费等优点,逐步成为城市配电自动化通信的重要通信方式.近年来,10 kV配电线屏蔽层载波通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受制于城市10 kV配电线路改造的进度,配电线路出现大量屏蔽层不完整、地埋电缆与架空线路相结合的混合线路.此类线路是否可以实现载波通信,也成为配电自动化通信建设的研究重点.文章选择2条典型的10 kV混合配电线路,对其电缆阻抗、噪声、传输衰耗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卡接式电感耦合方式的混合配电线路可以作为载波通信的媒介,为城市配电自动化通信建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载波帧测技术的多虚拟逻辑网络组、增强型自适应模拟前端、自适应多频段收发、多耦合方式等关键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应用需求.通过新型中压配电线数字载波通信装置(PLC-075)在城市小区配电自动化和中小型水电站信息采集的具体应用案例证明,该装置能够有效和可靠地解决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压配电线传输特性的动态变化、突发干扰、组网通信和实时性等难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配用电网智能化需要灵活方便、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支撑,电力线载波通信被认为是最佳的通信方式之一。文章简要分析了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智能电网配用电业务的通信需求,论述了新一代电力线载波技术的主要特征与技术挑战,阐述了包括跨频带电力线载波通道基础特性、物理层、MAC层、协同分集、频谱认知、跨频带耦合等关键技术和问题,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新一代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最后,探讨了新一代智能PLC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配电通信接入网中混合通信组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配网终端广泛地分布在城市的角落,在已建成供电区城内,10 kV线路大多没有同线铺设光缆,因此,在后期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通信光缆无法到达的站点,采用全光纤覆盖建设配电通信网在已建成供电区域内很难做到,如果采用电力线载波或者无线通信作为一种补充的通信方式,完全可以做到全网覆盖.文章介绍了EPON、载波、无线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的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以氢能为能源载体,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氢能-电能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风光互补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和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中的离网型、并网型系统和容量配置优化等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为风光互补发电...  相似文献   

16.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rough distribution lines was developed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a two level hierarchy system : a zero-phase-sequence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through ungrounded 6kV distribution lines and an earth return communication system through grounded 100V/200V lines. In each system, transmission signals are generated by switching a passive element of small capacity between a line and the ground, and the signals are circulated through the line and the ground.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load impedance change and noises generated in loads is avoided sufficiently.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Ijiri Substation of the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for one year starting in September 1983.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was verified in terms of endurance in a severe environment and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三种常用的本地通信方式——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从通信技术原理、信道特点、组网技术和方案、适用对象和范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方式的比较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