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砂岩铜矿的含铜矿物较简单,为典型的溶蚀交代岩石组构。含铜砂岩中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类、硅质、泥质和铁质四种,胶结类型有孔隙式、接触式、基底式三种;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碳酸盐类胶结物;矿化强度与铁白云石和孔隙式、接触式胶结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胡煜昭  吴鹏  冉崇英 《地质论评》2013,59(5):893-899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演化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出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和矿床组合.铜矿的生成(特别是改造富集)与煤(有机质)、盐(热卤水)密切相关.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以其规模最大而具代表性.它的成矿作用的演化是从风化沉积作用到成岩作用、后生作用再到改造作用.作用的结果是分别产生含铜有机质沉积体、成岩矿层、后生矿层和改造富矿体.层状矿体赋存于砂岩浅紫交互带是氧化性流体与还原性流体相汇于斯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沉积成岩的结果.其金属硫化物的生成顺序与分带是遵循S、O、Fe、Cu热液体系中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的,随介质条件、四元素浓度的差异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六苴铜矿床是典型的陆相红层盆地砂岩型铜矿床, 具有明显的浅紫过渡带控矿与金属矿物分带特征, 砂岩粒间孔隙为金属矿物主要赋存空间。通过对赋矿砂岩层各岩性段的碎屑含量、颗粒分选性、胶结物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度、渗透率等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1ml1)的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有高碎屑含量、低分选系数、高孔渗系数等特征, 为有效的流体迁移通道。K1ml1砂岩层局部含丰富的有机质, 在中成岩阶段可演化为烃源岩, 形成富有机质的酸性-还原流体。该流体与碱性-氧化流体在砂岩透水通道中形成稳定对流, 在砂岩中可形成由紫到浅的铁质、钙镁质、钙硅质、硅质胶结的胶结物分带。在水-岩相互作用中, 酸性-还原流体起溶解砂岩早期的铁质、泥晶碳酸盐胶结物及还原硫酸盐的作用, 由此形成粒间孔隙并提供还原硫, 从而为矿质沉淀提供空间和硫源;碱性-氧化流体则提供铜离子并控制金属硫化物、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生烃作用减弱时, 碱性-氧化流体越过稳定对流的平衡面, 使硅质胶结的浅色砂岩溶蚀, 形成溶蚀孔洞, 进一步提供容矿空间, 并导致金属矿物发生交代作用。砂岩各成岩阶段的水-岩相互作用是控制孔隙和胶结物生成及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疆且末县布拉克铜矿位于吐拉盆地西南缘,为典型的陆相砂砾岩型铜矿床。矿体呈层状产出于白垩纪红色碎屑岩建造内的浅色砂砾岩层中。矿石由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岩石碎屑、孔雀石、褐铁矿等金属矿物填隙物及碳酸盐、泥质物等胶结物组成。吐拉断陷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砂砾岩层广泛分布,该矿床的发现与其成矿特征对该地区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对控矿条件、物源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综合研究认为,该铜矿形成经历了原生沉积-成岩期、成矿-表生氧化淋滤几个阶段,应属于沉积-成岩型陆相砂砾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等方面论证东川铜矿含铜“礁—硅岩组合”中的含铜硅质条带—硅质白云岩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成因;提出了该类层状铜矿的深源含铜富硅混合热液海底喷流—生物富集的沉积成岩成矿模式。并提出东川落雪式层状“马尾丝”铜矿含矿岩系为“含铜礁—硅岩组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麻阳铜矿床(又称九曲湾铜矿床)位于湖南省沅麻盆地中段南部,其南部靠近雪峰山,开采历史悠久,是一类十分罕见的产于砂岩中的自然铜矿床。含矿岩系主要为上白垩统锦江组,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少数为短距离内尖灭的透镜体,严格受灰白-灰绿色砂岩控制;矿化主要以胶结物产出,自然铜占总资源量的90%左右。测试了麻阳铜矿不同工作面的红色粉砂岩、自然铜砂岩(矿石)、辉铜矿砂岩(矿石)及自然铜、辉铜矿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物组合特点认为,与Cu有较强正相关的Fe、Ag、As、Ba、Sr等元素对矿化形成条件有指示意义。铜矿化的形成与成岩期热液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流体可能来源于低温、弱还原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东胜直罗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与古流体运移事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分析岩矿薄片、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的测试结果,认为东胜地区直罗组经历了较复杂的成岩作用过程,成岩作用对砂岩物性影响较大。砂岩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证明了古流体事件的存在。古流体以流体包裹体的形式在胶结物中得以保存。研究同时表明,直罗组砂岩中共发生过三幕古流体运移事件。其中第一、二幕记录于硅质胶结物中,主要为有机热流体事件,烃类与盐水包裹体共存,均一温度分别为89℃和124℃。第三幕主要记录于碳酸盐胶结物中,主要为无机热流体事件,只发育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3℃。强烈的胶结作用及多幕古流体事件的存在说明东胜地区直罗组砂岩中古流体活动频繁,有利于富铀流体在其中迁移和铀矿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8.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  相似文献   

9.
游家贵  宋普红  徐春生 《贵州地质》2011,28(3):211-214,226
贵州省三都县丰乐铁矿位于都匀以南,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状,含矿岩系产于泥盆系大河口组,岩性为铁质砂岩、含铁砂岩、泥质砂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等,矿石品位较低,属贫铁酸性铁矿石。认为其属于"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鲕粒以胶体化学方式沉积,成因类型系同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0.
广东玉水铜矿是一个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主的高品位铜矿床,主矿体呈层状沿中石炭统白云岩/下石炭统石英砂岩界面产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确认了块状矿体下盘存在石炭纪凝灰岩、火山丘状体及火山通道;确认了以红色赤铁矿-菱铁矿-碧玉岩为组合的喷气沉积岩,其稳定覆盖在块状矿层的顶部,并延伸出矿体外围.层状矿体层序由下往上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凝灰岩→块状铜铅锌硫化物矿层→赤铁矿-菱铁矿-碧玉岩等喷气沉积岩→白云岩,证实含矿岩系具有火山岩—矿体—喷气岩"三位一体"特征.层状矿体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上部为块状矿体;下部为筒状含矿蚀变体,由呈漏斗状的流体通道系统及其浸染状、网脉状矿化体组成.围绕主流体通道发育扇形含硫化物石英细脉,且不穿过上覆块状矿体和上盘白云岩.本文还首次报道了控制矿体和凝灰岩厚度及铜矿体塑性流变的同生断层(同火山断层).综合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玉水铜矿是形成于浅海环境下的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这一新认识表明V MS型矿床可以形成于浅海水环境下,这对丰富和完善V MS型矿床的成因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可为华南寻找类似地质背景区的隐伏V MS型铜多金属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金顶铅锌矿床是一个以沉积岩(灰岩与砂岩)为寄主岩石的超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在对矿区构造和矿床基本特点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砂岩型和灰岩型)的构造类型、矿石显微构造及矿石组构的特点。本文研究表明,极其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是兰坪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基本特点,在盆地边缘、盆地内部普遍发育了具有薄皮式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组合特点的成矿前断裂,它们造成矿区内大规模地层倒转与堆叠现象;盆地中发育了由构造角砾岩与透镜体带构成、宽度达近3km的NE-NNE向成矿期中轴断裂,它控制着矿体或矿床的发育与分布;近SN方向的成矿后地堑构造对于矿床具有破坏作用,并使之剥露于地表。金顶铅锌矿床主要有两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即板状或层状砂岩型矿床和角砾状灰岩型矿床,它们分别位于白垩系钙质长石石英砂岩与三叠系沥青质灰岩构成的两个逆冲席体内。以凤凰山矿区为典型,金顶铅锌矿床具有3层结构:上部的三叠系白云质灰岩岩盖,中部的砂岩型矿体和下部的灰岩型矿体,三者之间被两条作为圈闭存在的重要逆冲断层带间隔。砂岩型矿体与灰岩型矿体之间由几个角砾岩筒连接,作为成矿时期的矿液运移通道存在。破裂与微破裂构造、块状构造、对生脉状构造及假晶构造等是最常见的显微构造型式,它们的存在揭示出破裂与碎裂、充填和交代作用过程在铅锌矿化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就位,直接受构造作用控制。成矿前的逆冲推覆作用为高压成矿流体的形成以及成矿圈闭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成矿期中轴断裂的活动性促使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而灰岩与砂岩的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力学属性)则制约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的出现。致密的灰岩渗透率较低,含矿流体加热了灰岩并使之软化,同时高流体压力使得围岩易碎,形成由早期到晚期的细角砾岩、粗角砾岩和破裂,成矿物质同时沉淀结晶,胶结围岩角砾形成角砾型灰岩矿体。高压流体通过流体通道进入低孔隙度的砂岩后,便迅速弥散于其中,沿着颗粒边界或裂隙充填,并交代岩石中的钾长石碎屑及方解石胶结物,形成块状的砂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2.
牟定铜矿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镇雄县银厂湾磷矿为隐伏矿,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 1ms),现已控制三个矿体,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均较为平缓。矿体矿石矿物为胶磷矿、微晶碳磷灰石和氟磷灰石。通过研究,该矿床形成于海湾潮下低能带的古地理环境,主要由富磷生物碎屑沉积聚集而成,属沉积的碳酸盐-硅质层状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4.
山西刁泉银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泉矿床为产在大理岩和花岗斑岩接触带中的大型AgCu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具有强的围岩蚀变。岩石和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内生热液。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34S明显富集,均为正值,塔式效应明显。矿石铅和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的铅同位素具有相似和相对稳定的组成,二者可能从下地壳产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了岩浆热液的特征。包裹体测温给出了185~400℃的成矿温度;含盐度为40~46wt%。认为刁泉为一中低温热液AgCu矿床。本文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浸染状贫铜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稀土组成和配分曲线基本一致,表明浸染状贫铜矿石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热水沉积事件所形成的含少量硫化物的热水沉积岩初步富集的产物,泥盆纪时期形成了穆家庄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嗣岩中的层纹状硅质岩可能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的热水沉积岩性质。块状富矿石的稀土组成代表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流体热液作用的结果,它既就地改造了初始矿源层,而且从异地可能带来了部分成矿物质,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改造富集成矿。穆家庄铜矿的成因为改造型的。  相似文献   

16.
六苴铜矿床是中国南方中、新生代红层盆地中典型的陆相砂岩型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矿物分带"及"浅色和紫色砂岩过渡带控矿"两大特征。为探讨该矿床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本文以矿化类型及成矿期次划分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微测温及成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六苴铜矿床成矿作用主要经历成岩期和改造期两个时期,改造期分早、晚两阶段。两期次的流体包裹体均以纯液相型和富液型盐水包裹体为主,流体均一温度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演化趋势,温度范围分别为:96~164℃、108~227℃、94~159℃;而盐度(w(NaCl))差别不大,改造期比成岩期略低,范围分别为2.7%~16.7%、2.1%~13.8%、1.2%~13.5%,总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包裹体岩相学观察与激光拉曼气相成分测试表明,成岩期含少量烃类包裹体,而改造期含少量CO2包裹体。两期包裹体群体成分也有一定差异:挥发分具有从还原性富有机质的CH4端元向相对氧化的CO2端元演化的特点;离子成分由富SO42-(-Cl-)-Ca2+-K+型向富Cl--Na+型转变。成岩期流体演化形成了砂岩铜矿层状产出的浸染状或纹层状矿(化)体,改造期的构造流体在层状矿(化)体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受构造控制的条带状、脉状富矿体(脉)。  相似文献   

17.
刚果卢阿拉巴省隶属于非洲板块克拉通,该区发育了世界著名的加丹加弧形铜成矿带,康隆卡铜矿即产于该成矿带上.在资料系统收集和二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野外勘探工作,系统厘定康隆卡铜矿矿体特征、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特征,分析地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结合物探工作,总结铜矿成矿规律.研究表明:1)矿床中矿石矿物以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等次生氧化矿物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多孔构造、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2)罗安群木瓦夏组层状白云质砂岩(RSF)及蜂窝状硅质白云岩(RSC)为康隆卡铜矿重要的赋矿层位,矿(化)体层控性质显著;3)构造在空间上与成矿显示出密切联系,坎苏祁(Kansuki)断裂、次级断裂及褶皱构造共同控制着含矿层位,为矿质运移、沉淀、叠加提供场所,初步认为康隆卡铜矿为沉积-热液改造型铜钴矿床;4)结合物探工作成果及找矿标志,NE向次级构造所对应的矿致异常深部具有矿(化)体富集、膨大趋势,找矿潜力良好,矿区内民采遗迹、南部矿点均为找矿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我国,硅灰石是一种新兴的工业矿物原料。自1975年于湖北省大冶县小箕铺发现有一定规模的硅灰石矿床以来,我国硅灰石地质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发展很快。短时间内找到并探明了一批质量好、又有一定规模的硅灰石矿床;以硅灰石为主要原料的低温快烧釉面砖的研  相似文献   

19.
贵池铜山铜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山铜矿床矿化类型可划分为层状含铜黄铁矿型,含铜角砾岩型,含铜夕卡岩型和含铜班岩型,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浆岩及构造,其中层间断裂与接触带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铅,硫,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温度研究表明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矿床成因为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兰坪金满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峰  周宗孟 《矿产与地质》1993,7(3):176-182
金满铜矿床受含矿层(J_2h)和构造控制,热液成矿标志明显.依据围岩及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氧、氢、碳、硫、铅同位素组成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等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成矿流体具热卤水性质;矿床在成因上属改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