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PI大小,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PPI高血压组(PPI≤0.400)、中PPI高血压组(0.401~0.600)、高PPI高血压组(P〉0.600),各40例。检测和比较受检者PPI、颈动脉IMT、血清hsCRP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IM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5);随着PPI的增大,IMT、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PPI呈正相关性,PPI、IMT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PPI、hsCRP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彭清  王小洁  余琴  杨悠  陈梅 《四川医学》2012,33(9):1549-155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4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测量血压、腰围、身高、体重等,收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瘦素等。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腰围,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瘦素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腰围,IRI,hsCRP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与IRI,hsCRP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或者瘦素抵抗,且高瘦素血症或者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BP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颈动脉IMT增厚组(0.9 mm≤IMT<1.3 mm)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IMT≥1.3 mm),对3组患者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尿素、血肌酐、血糖、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 3组间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可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该研究旨在了解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AS)3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29例,并选29例健康人做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RBP4浓度;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腰臀围比、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RBP4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n-AS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且AS组高于Non-AS组;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BP4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将1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动态脉压水平分组:工组,动态脉压≤40mmHg,II组,40mmHg〈动态脉压≤60mmHg,III组,60mmHg〈动态脉压≤80mmHg,IV组,动态脉压〉80mmHg;对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结果4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IMT随动态脉压的增加明显增加;动态脉压与IMT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脉压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hs-CRP及SUA浓度测定,使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1例)和高血压IMT正常组(36例)间hs-CRP及SUA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及SUA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MT正常组(P<0.05,P<0.01),并且IMT与hs-CRP及SU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s-CRP、SUA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患者血清Cys C、生化及血压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IMT,按照颈动脉IMT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对两组血清Cys C、生化、年龄及血压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血清Cys C明显高于IMT正常组[(1.32±0.42)vs(1.11±0.28)mg/L](t=2.6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血清Cys C、年龄显著相关(r=0.398,P<0.01;r=0.51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 C并非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显示Cys C与IMT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47,P>0.05)。结论血清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IMT无确切关联,不能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2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测定血浆HGF和HCY水平,并分析血浆HGF和HCY水平与IMT关系。结果 AS组和非AS组血浆HGF水平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S组血浆HGF水平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S组(均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GF与IMT、FBG、HCY呈正相关(r=0.431、0.264、0.375,P<0.01或<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与IMT、HGF呈正相关(r=0.347、0.309,P<0.01和P<0.05)。HGF和HCY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水平血浆HGF和HCY水平在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和修复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7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超结果及其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年龄,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情况。结果: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血压、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高血压并糖尿病组较不伴有糖尿病组颈动脉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尿酸、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糖、高血脂等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林卫宇 《当代医学》2011,17(28):57-5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按颈总动脉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IMT异常患者统计分析,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hsCRP的关系。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7.26±4.75)mg/L]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7.26±4.75)]mg/L](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9.41±5.36)mg/L]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3.24±2.4)mg/L]与增厚患者[(5.82±4.28)mg/L](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hsCRP水平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干预是否能逆转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方法选取175例初诊T2DM患者,给予强化血压、血糖、血脂治疗,随访3年,定期监测,每月监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每半年监测体质量、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每年监测IMT。计算体质指数(BMI)、FBG变异系数(CV-FBG)、2 hPG变异系数(CV-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了解初诊T2DM患者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的临床资料间的差异。随访3年,强化干预治疗后,根据IMT的变化值分为IMT减少组和IMT增加组,分析影响IMT变化的因素。结果 (1)T2DM患者在初诊时,IMT增厚组患者年龄及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2)初诊时及随诊第3年,T2DM患者IMT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诊3年后,IMT减少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舒缩压、CV-2 hPG、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IMT增加组(P<0.05)。(4)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CV-2 hPG、BMI与IMT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过长期综合强化干预治疗,可以逆转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IMT;高血压、2 hPG波动增加和超重是引起颈动脉IMT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琛  李璐  陈雪松  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5-156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分别测定其VEGF和CRP的水平,分析两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IMT增厚组的VEGF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的VEGF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P<0.01)。结论:VEGF和CR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相关,血VEGF和CRP水平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定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84例,同期住我院耳鼻喉科排除高血压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含量,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指标。结果: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与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呈正相关(同型半光氨酸r=0.294,胱抑素C r=0.57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可能与血压升高协同加重血管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并发T2D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50例,常规治疗组42例.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TC、TG、LDL-C、HDL-C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T、斑块积分上升(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除HDL-C上升外,其余血脂指标、hsCRP、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hsCRP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成正相关(r分别为0.85、0.79, 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调节血脂、抗炎作用,改善高血压并发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IMT)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联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68例高血压患者IMT,根据IMT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26例以及增厚组4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PP、PPI的差异,并对IMT与PP及PP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增厚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PPI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IMT与PP(r=0.452,P=0.003)及IPP(r =0.398,P=0.008)呈均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斑块硬化与脉压及脉压指数具有密切关系,通过联合检测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对临床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RhoA激酶(ROCK)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根据血清ROCK1水平分为高表达组(n=37)和低表达组(n=36)。选取同期体检血压正常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Human Rock1 Elisa kit及酶标仪检测血清ROCK1水平;监测24 h血压,记录24 h、白昼、夜间血压均值以及相应的血压标准差;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IMT。结果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血清ROCK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表达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颈动脉IM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高表达组颈动脉IMT比低表达组明显增厚(P<0.05);血清ROCK1水平与24h SSD、d SSD、n SSD及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与RhoA/ROCK1信号通路高表达有关,RhoA/ROCK1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可导致颈动脉IM 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高血压患者218例,分为4组:老年女性组、非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非老年男性组。将老年女性分为单纯高血压亚组(EH亚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亚组(EH合并DM亚组)。所有病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动态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颈动脉IMT异常的老年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方法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女性患者IMT与HOMA-IR、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非老年女性组比较,老年女性组IMT、FPG、血脂、BMI、HOMA-IR显著高于非老年女性组(P<0.05)。与EH亚组比较,EH合并DM亚组FPG、FINS、hs-CRP、IMT、HOMA-I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存在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