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吟遒 《上海医药》2012,(14):24-25
目的:分析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发现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10月-12月本社区门诊的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932例,同时用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以及用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干化法尿蛋白阴性但尿微量白蛋白〉150mg/L,占0.75%。干化法尿蛋白阳性但尿微量白蛋白〈150mg/L,占2.36%。结论:干化法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不可偏废,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筛查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假阴性的因素。方法采用干化学法和镜检法对500例尿样进行白细胞检测对比实验。结果干化学法阴性而镜检法阳性有21例,阳性率为4.2%,其中尿蛋白阳性17例,尿葡萄糖阳性4例;在尿白细胞阳性的标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蛋白尿或糖尿,再次用干化学法测白细胞,结果显示高蛋白尿及高糖尿可降低白细胞的阳性程度。结论蛋白及高糖尿是导致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假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阴道上皮细胞对尿分析仪白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阴道上皮细胞对尿分析仪白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手工法和干化学法对照检测798例新鲜随机尿标本,对照检测1例男性新鲜尿标,对照检测1例女性新鲜尿标本,对比统计。结果798例随机标本的两种检测结果近似符合占78.1%,结果偏高占11.5%,结果偏低占4.4%,假阳性占4.6%,假阴性占1.4%。1例男性标本两种检测结果基本符合。1例女性标本两种检测结果不一样。结论手工法与干化学法两种结果差异主要原因来自尿标本中的上皮细胞,当阴道上皮细胞达到48/μl时,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会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辛春  辛晓英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39-840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与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结果差异。方法:采集1 458例住院患者新鲜晨尿15 mL,采用干化学法和显微镜镜检法进行检测。结果:尿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1 186份阴性结果中镜检阳性为26份,占2.2%,272份阳性结果中镜检阴性33份,占12.1%;尿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817份阴性结果中镜检阳性为58份,占7.1%641份阳性结果中镜检阴性60份,占9.4%。结论:干化学法与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各有优缺点,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使用,才能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测定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121例患者根据尿蛋白定性分为尿蛋白阳性组(n=71),尿蛋白阴性组(n=50)。另选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测定尿中尿微量蛋白的含量。结果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尿微量蛋白4项联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项目阳性率。结论多项尿微量蛋白测定能全面评估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伤,为早期预防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干化学法对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50例正常健康者(参考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分析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其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检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时,需要进行深一步检测,保证肾损伤能够被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干化学法与人工显微镜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收集600份临床新鲜尿液标本,同时用干化学法与人工显微镜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等,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尿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假阳性1.4%、假阴性19.4%;检测红细胞假阳性9.4%、假阴性8.7%.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红细胞阳性率进行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干化学法与人工显微镜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沉渣镜检与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两种方法各自优劣及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沉渣镜检与干化学法同时检测尿液,提取尿白细胞相关信息,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所差异,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结论:联合应用沉渣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更为真实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尿干化学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寻找导致其测定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用H-500尿液分析仪测定及显微镜沉渣镜检不符的标本。结果1000例标本中,阳性符合率仅为68.8%。另外多种因素可以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尿干化学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初步筛查方法,尿沉渣镜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尿白细胞酯酶对尿路结石患者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308例尿路结石患者及127例非尿路结石可疑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尿液标本均为无菌采集中段尿,进行尿细菌培养、白细胞酯酶干化学法检测。比较两样本间白细胞酯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白细胞酯酶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29.5%,阳性预测值为19.8%,阴性预测值为93.8%;诊断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32.3%,阳性预测值为59.2%,阴性预测值为83.3%。白细胞酯酶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特异性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P=0.000);阴性预测值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与非尿路结石患者比较,尿白细胞酯酶对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阳性预测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我院于2013年10月引进迪瑞FUS-2000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此仪器结合尿液12项有形成分和16项理化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在以往干化学11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半定量分析。尿11项试纸可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测,且灵敏度高,12项试纸增加的尿微量白蛋白m ALB的检测是否有临床意义,对疾病筛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如何,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0至12月在我院作尿常规检测的标本3050份,采用FUS-2000全自动尿液分析站干化学筛查法对尿蛋白和尿m ALB进行定性检测,同时对阳性标本和部分阴性标本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宁波瑞源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免疫浊度法)作尿m ALB的定量检测,以验证尿m ALB用干化学法筛查效果和检测价值。结果 3050份尿液标本干化学筛查尿蛋白和尿m ALB均为阴性的有1708份;干化学法尿蛋白阴性但尿m ALB为0.15 g/L的有579份,用瑞源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进行定量检测(尿m ALB:0~30 mg/L为正常参考区间,>0~30 mg/L为阳性),其中阳性标本有465份;尿蛋白微量、0.3 g/L、1.0 g/L、3.0 g/L且m ALB全部>0.15 g/L的有763份,其中阳性标本699份。经卡方检验,P<0.01,干化学法与定量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定量法,迪瑞干化学法对m ALB检测敏感度为99.2%(1164/1173),特异度为33.8%(91/269)。结论迪瑞12项干化学试纸检测尿m ALB有一定的筛查价值且明显比只作尿蛋白检测的灵敏度高,但不能完全依赖干化学法对m ALB进行筛查,因为存在漏检和特异性不强的缺点,会影响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及时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尿标本,做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测定,以鉴别血尿来源。结果尿干化学法对红细胞有较高的精确度,镜检法能弥补假阳性的不足。结论为获得准确可靠的尿红细胞检验结果,应以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筛查,并结合显微镜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的1000份尿液标本,分别采用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测,并在多种人为干扰因素下进行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结果 尿干化学分析法尿蛋白(PRO)、尿隐血(BLD)、红细胞(RBC)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沉渣镜检法,尿白细胞(WBC)阳性率明显低于尿沉渣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球蛋白使尿蛋白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而加入青霉素、尿素和碱性物质,使尿蛋白检测结果呈假阴性或假阳性;加入维生素C、过氧化物、结晶使尿隐血检测结果呈假阴性或假阳性;加入葡萄糖或标本放置过久,使尿WBC检测结果呈假阴性或假阳性;加入维生素C使RBC结果出现假阴性,肌红蛋白使RBC结果出现假阳性。结论 尿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法相比灵敏度较高,但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两种方法宜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尿干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测量尿ACR的一致性,探讨两种方法检测ACR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样本100例,并将50例健康体检者尿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尿干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测量尿ACR水平,采用kappa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计算两种方法检验ACR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系数为0.752(95%CI为0.609~0.895),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尿干化学法检测ACR的对糖尿病肾病诊断敏感度91.93%、特异度89.47%、准确度91.00%,假阳性率10.53%,假阴性率8.06%;免疫比浊法检测ACR对糖尿病肾病诊断敏感度90.32%、特异度92.11%、准确度91.00%,假阳性率7.89%,假阴性率9.68%;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干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测量尿ACR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二者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晨尿和上午10时尿标本中尿液有型成分和尿肌酐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705例患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用尿沉渣镜检测定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用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晨尿和上午10时尿标本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无明显差异;晨尿标本中尿肌酐较高。结论上午10时尿中有形成分与晨尿相似,且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为金标准,评价Mejer-600尿干化学仪(简称Mejer-600)白细胞定性检测在快速筛查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08份中段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和尿液干化学白细胞检测。以尿液细菌培养菌落计数阳性为金标准,计算灵敏性、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假阳性及假阴性率。结果 408份尿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190例,占46%;以Mejer-600白细胞定性检测1+阳性为筛查尿路感染的临界值,其检测结果的灵敏度为53.19%、特异度为96.00%、阳性预测值为73.84%、阴性预测值为3.68%、假阳性率为46.81%、假阴性率为4%。Mejer-600尿液白细胞定性检测与细菌定量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jer-600尿液干化学仪白细胞定性检测快速筛查尿路感染的可信度不高,尿路感染的诊断还需联合其他检测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阴/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检测尿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门诊、住院患者新鲜尿,采用Sysmex UF-1000i、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三种方法检测尿中红细胞。结果 Sysmex UF-1000i能快速检测尿中红细胞,但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该仪器检测红细胞常受结晶、酵母样菌、细菌、影红细胞等影响。结论多种因素可以影响Sysmex UF-1000i检测尿中红细胞,因此该仪器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的检测,Sysmex UF-1000i、干化学法及显微镜检三者互检,可使结果更准确,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对糖尿病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60例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尿mALB和尿α1-MG进行检测,应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蛋白定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蛋白定性阳性率20.0%,尿mALB和尿α1-MG的阳性率分别为38.3%和53.3%,测定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P<0.01)。结论尿蛋白定性、尿mALB和尿α1-MG检测对发现糖尿病肾损害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430例尿沉渣镜检和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12-2113
目的:探讨尿沉渣显微镜镜检法和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在尿液常规检测中的差异.方法:利用尿沉渣显微镜镜检法和尿分析仪干化学法对1 430例随机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尿沉渣镜检白细胞阳性(>3个/HP)73例,阴性1 357例,阳性率5%;而尿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阳性(±~+++)141例,阴性1 289例,阳性率9.9%,尿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阳性患者例数比尿沉渣镜检多68例,阳性率高出4.9%,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2)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3个/HP)98例,阴性1 332例,阳性率7.4%;而尿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阳性(±~+++)77例,阴性1353例,阳性率5.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沉渣显微镜镜检法与尿分析仪干化学法在白细胞检测方面存在差异,尿分析仪干化学法结果阳性标本应加以镜检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尿标本进行尿蛋白检测,然后将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蛋白尿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尿标本进行尿蛋白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日间尿标本中的尿蛋白高于晨尿以及24 h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晨尿和24 h尿的尿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的晨尿、日间尿以及24 h尿的尿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的所有尿标本的尿蛋白含量都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不相同,肾病患者的尿标本中的尿蛋白含量一般都过高,高于正常人的尿蛋白含量。日间尿标本中的尿蛋白含量要高于晨尿以及24 h尿标本,日间尿留取也比较方便,在临床上可以采取日间尿作为患者的尿标本来检测尿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