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重建心肌血运的有效方法之一.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本院自2003年至今共行OPCABG 109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OPCABG)近10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完善,应用越来越广泛,避免了体外循环的风险,降低了心肌损伤、肾脏损伤、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1],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1临床资料本组64例冠脉搭桥,男性57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60.5岁。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58例、体外循环下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MICABG)1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5例,在CABG5例中有2例并发瓣膜病需换瓣,3例并发室壁瘤需作室壁瘤切除。2术前配合2.1术前一…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简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三支或多支冠脉病变损伤左心室功能)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1]。手术可在心脏停搏下进行,须使用体外循环,也就是传统的冠脉搭桥术;也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即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Off-Pump CABG, OPCABG)。目前国内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例数超过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例数[2]。随着OPCABG手术例数的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危重患者在病情稳定转出ICU后仍存在很大风险,甚至须重返ICU救治,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大幅提高。现对我院心脏外科监护室近两年收治的31例OPCABG术后重返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重返原因、探讨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汪涤菲  薛蓓 《上海护理》2010,10(5):42-4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冠状动脉造影后显示不适合介入治疗者。传统的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随着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比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新技术,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及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手术.1964年,前苏联Kolesove医师完成了首例OPCAB[1].随着心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体外循环((2PB)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和低温对机体的损害是明显的,如组织灌注不足、无菌性炎症、血液稀释、脑卒中、肝肾功能损害等。随着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特别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可降低病死率和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人围术期用药,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治疗费用的,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1],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韦群梅  张立芳  旷鹰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13-101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即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与传统的CABG相比 ,它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1,2 ] 。我院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3年4月施行OPCABG2 4例 ,手术过程顺利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 7例 ,女 7例 ,年龄 4 9~ 76岁 ,平均 6 2岁。患者多数为两支以上病变。 1 5例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行搭桥术 ,9例单纯取大隐静脉行搭桥术。搭桥 2~ 4支 ,手术时间 2~ 4h ,平均3h。手术中…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新技术,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及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手术。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是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在跳动的心脏上创造一个相对静止、相对无血的环境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1].但此类病人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需要尽快完成搭桥步骤,这给手术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从2007年7月-2009年7月实施OPCABG手术21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该术式不借助于体外循环在心脏正常跳动下完成,故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大大减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损伤[1].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88-198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  相似文献   

14.
王翠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69-626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是指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我院2010-01-2010-12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68例,手术顺利,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0例,女18例,年龄50~70(平均60)岁.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多支冠状动脉病,搭桥数2~4支,均采用乳内动脉,大隐静脉.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5.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135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C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bypass,OPCABG)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该术式不借助于体外循环在心脏正常跳动下完成,故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大大减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美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11-10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经典手术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的。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因能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扩大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关注和临床应用[1]。我院2  相似文献   

19.
刘虹  李思  黄水瑛  梁敏  周喜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80-228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中配合经验。【方法】3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及血管夹临时阻断,使吻合局部心肌相对静止,并使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术中注意手术环境的恒温、恒湿,合理配合手术。【结果】3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收缩无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至2年,无死亡病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高质量的术中配合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现将我院2003-03~2006-03进行的6例手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