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生校内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情况,为学校采取措施促进学生体力活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一类、二类和三类高中各2所,每所高中随机抽取健康高一学生40名,共采集有效样本208人(男生102名,女生106名).使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记录并分析学生1周在校期间体力活动水平.结果 在校期间,女生静坐少动时间高于男生,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中等强度至较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均低于男生(P值均<0.01),体育课也显示出相同的情况.三类高中学生在校期间静坐少动行为占比高于一类和二类高中学生,而MVPA总时间占比较低(P值均<0.05).在体育课中,男女生平均分别有13,19 min处于静坐少动状态,15,10 min进行MVPA.本研究中受试者均未能达到体力活动指南所推荐的“每天参与至少60 min中高强度运动”的目标.结论 女生体力活动水平低于男生,体育课中学生用于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偏少,一类和二类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体力活动水平整体高于三类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2.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1h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多层整群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共8个行政区16所中小学,对入选学校的9 583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体力活动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MVPA不足1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平均每天MVPA时间为0.55(0.21~1.07)h,70.1%的中小学生每天MVPA不足1h,其中男生为67.7%,女生为72.8%,女生MVPA不足1h的比例高于男生(x2=29.7,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272,95%CI=1.156~1.399)、年龄小(OR=0.906,95%CI=0.892~0.920)、孩子从不或很少和同学/朋友一起运动(0R=3.347,95%CI=2.303~4.864)、父母每天MVPA时间少(OR=0.793,95%CI=0.763~0.825)、家长很少给孩子留出运动时间(OR=1.412,95%CI=1.178~1.684)、学校下午没安排体育活动时间(不包括体育课时间)(OR=1.667,95%CI=1.496~1.858)是中小学生MVPA不足1h的危险因素.结论 MVPA不足1h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急需开展更多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的工作.在开展促进活动时,需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同伴、家长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和静坐时间的日间变异程度,为探究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日常变异特征的可能因素和适宜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初、高中学生148名,连续佩戴一周ActiGraph GT3X+型号加速度计,记录学生日常MVPA和静坐时间,并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结果  青少年上学日的MVPA[(49.39±30.36)min/d]高于周末日[(34.24±30.30)min/d](t=6.61,P < 0.05),男生上学日和周末日MVPA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42,2.18,P值均 < 0.05);上学日和周末日静坐时间分别为(566.48±156.84)和(588.55±152.93)mi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男生静坐时间均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8.20,-2.51,P值均 < 0.05);青少年MVPA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39±0.17)低于周末日(0.5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 < 0.01),静坐时间的变异系数上学日(0.17±0.08)与周末日(0.15±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青少年一周内MVPA的变异系数(0.52±0.18)高于静坐的变异系数(0.18±0.07)(t=14.43,P < 0.01)。  结论  上学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较高,周末日体力活动不足情况更明显;一周内MVPA时间变异程度较高,尤其周末日;静坐时间稳定处于较高水平。除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外,加强对女生、周末日的干预对增加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评估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效果,为探索在大城市开展学生体力活动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非随机分组的准实验设计.选取上海市3个区的20所小学中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从个体、社会因素和建成环境3个层面开展学生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体质测试收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常喜欢体力活动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7.9%增加到干预后的50.7%;干预组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从干预前的64 min/d增加到干预后的70 min/d,主要是增加了周末的MVPA时间.干预组女生干预效果更显著;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学生从干预前的53.7%上升到干预后的57.7%(x2=4.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1.22,95%CI=1.02~1.48,P=0.03).结论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可以促进学生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阶段学生提升睡眠健康的干预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城区和4个郊区16所小学的3 4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运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地区小学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 < 10 h的比例有93.0%。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率为66.8%,其中女生为67.1%,男生为66.6%,发生率最高的3项睡眠问题依次为白天嗜睡(80.9%)、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74.1%)以及睡眠焦虑(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OR=1.51,95%CI=1.04~2.21)以及每天步行10 min以上(OR=1.27,95%CI=1.08~1.50)是影响上海市小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高,且与年级和体力活动相关。低年级的睡眠健康干预重点是睡眠质量,而高年级的重点是睡眠时间,适度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步行运动是促进学生睡眠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 ST)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筛查学龄儿童心理问题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7年3月在广州市5个区各抽取1所小学,纳入4 922名6~12岁小学生。问卷收集学生的社会人口学信息、MVPA、ST和情绪行为问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回归模型分析MVPA、ST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结果  平均每天MVPA≥60 min的学生占37.5%,平均每天ST≤2 h的学生占87.7%。与低水平MVPA组(< 60 min/d)相比,高水平MVPA组(≥60 min/d)学生在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较低,亲社会行为得分较高(t值分别为2.80,2.47,2.56,-1.97,P值均 < 0.05)。与高水平ST组(>2 h/d)相比,低水平ST组(≤2 h/d)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各维度得分较低,亲社会行为得分较高(t值分别为3.18,3.35,3.70,3.80,-3.21,4.97,P值均 < 0.05)。低水平MVPA和高水平ST的联合暴露会增加儿童品行问题(OR=1.45,95%CI=1.02~2.05)、同伴交往(OR=1.93,95%CI=1.11~3.36)、亲社会行为(OR=1.55,95%CI=1.08~2.23)和困难总分(OR=1.73,95%CI=1.12~2.68)发生风险。  结论  MVPA和ST独立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且MVPA不足和ST较长的联合暴露可以增加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评估SHARP干预模型对提高学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水平的有效性,为丰富中学生身体活动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在江苏省南京市选择6所规模和人口统计方面相匹配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教学干预,体育课中收集了218名学生(干预组105名,控制组113名;干预前119名,干预后99名)数据.MVPA在基线和干预后使用观察健康和指导时间系统(SOFIT)进行评估.对19名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探讨教师对SHARP干预效果的看法.结果 双向方差分析表明,SHARP模型干预对中学生的MVPA、较高强度体力活动(VPA)和运动技能掌握方面有显著影响.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MVPA(62.80±9.11)、VPA(24.33±12.55)、技能掌握(32.34±11.78)均较干预前有提升(t值分别为-7.46,-4.82,-12.08,P值均<0.01).控制学校学生的MVPA保持相对恒定而VPA下降.干预学校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对教师的访谈研究证实了此结果.结论 SHARP干预模型可有效提高体育课中学生的MVPA、VPA和运动技能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8.
掌握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为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28所高中和2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 151名学生,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版)”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过去7d中每天达到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 min的占8.6%,每天运动时间累计达到60 min的占15.8%.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过去7d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的天数分别为(2.65±2.12)和(2.26±2.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5,P<0.05).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运动时间和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严重缺乏体力活动的学生自感学习成绩相对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和三年级学生严重缺乏体力活动偏多(x2值分别为330.72,44.71,163.69,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不足,严重缺乏体力活动的学生自感学习成绩相对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一年级小学生不同类型体力活动水平,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14所小学1 846名一年级学生,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学生体力活动类型与水平。结果一年级小学生平均每日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为42.86 min,其中校内时间为30.00 min,校外时间为7.14 min;每日静坐时间为180 min;每日睡眠时间为580 min,有72.16%的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10 h。小学生周末体力活动时间更少,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更多;男生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更多。结论针对小学生不同类型的体力活动水平,建议以增加中、重度体力活动为重点,结合性别特点开展学生体力活动促进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初中生上学日及周末进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及频繁程度的变异性,探究学生MVPA与体质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回龙观中学初一及初二学生共79名.使用改编的一日体力活动记录工具调查学生1周8:00-23:00的体力活动情况,依据能量代谢当量(MET值)将每日体力活动分为MVPA及非MVPA部分,制作上学日连续5d及周末连续2d的体力活动时间序列,并计算MVPA总时间及序列的lempel-ziv复杂度.探究MVPA情况与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上学日中,男生与女生的MVPA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P>0.05),女生MVPA时间较男生有更大的变异性(58.9%,53.5%);性别间MVPA复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2天休息日中,性别间MVPA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男生MVPA时间的变异系数(CV)低于女生(]41.5%,152.8%),复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男生MVPA复杂度CV略高于女生(55.1%,48.1%).青少年在上学日的MVPA时间CV,男生上学日及周末(53.5%,141.5%)较女生略低(58.9%,152.8%).男生上学日MVPA复杂度与体质量指数(BMI)中等程度相关(r=0.41),女生MVPA时间与体重和BMI有低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30,-0.31),复杂度均与体重和BMI有低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31,-0.33)(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在上学日较周末MVPA更活跃,但进行MVPA活动的时间段相对单一.学校可以通过分散一天内MVPA的活动时段达到高效促进体质的效果.MVPA复杂度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可能与初中生BMI的关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儿童的体力活动现状,为制订有效促进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7 d回顾性体力活动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上海市浦东新区3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共l 702名学龄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学龄儿童一周高、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时长分别为389,310,56 min,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ediun and high-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达标率为77.2%,达标率随年级递增(X2=41.11,P<0.05),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儿童一周日均静态活动时长为3.14 h,其中屏幕时间为0.86 h,做家庭作业时间为2.80 h,周末平均静态活动时长(4.00 h)高于学习日(2.50 h)(P<0.05).一周平均屏幕时间达标率为83.5%,且随年级递减(P<0.05).周末屏幕时间达标率(73.9%)低于学习日(92.2%)(P<0.05).结论 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现状一般,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达标.应加大对学龄儿童体力活动促进的重视和干预力度,进一步改善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省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为改善河南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现况和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8,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河南省28所小学2 337名小学生,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学生体力活动情况.结果 河南省小学生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时长中位数为51.4min/d,在校内参加体育...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中国6~13岁儿童24 h活动指南的达标现状,并探讨其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为中国儿童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一项全国多中心干预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南、宁夏、天津、重庆、辽宁、上海和广东7个省市6~13岁儿童共31 362名进行流行病学基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和睡眠时长及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儿童MVPA、ST和睡眠时长达标情况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结果 被试平均每天MVPA时间为(53.36± 62.28)min.平均每天ST为(1.48±1.46)h,每天睡眠时间<7,7~<9,9~11,>11 h的分别占8.7%,59.6%,30.1%,1.6%.符合MVPA、ST、睡眠指南推荐的比例分别为32.2%,78.5%,30.1%;总达标条数为0,1,2,3条的比例分别为9.6%,47.7%,35.0%,7.7%.年龄、性别、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月收入对体力活动、ST和睡眠是否达标有影响;父母文化程度低与不健康的活动模式有关,父母文化水平越低,达标条数越少(P值均<0.05).结论 中国6~13岁儿童24 h身体活动达标现状不理想,在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健康时应考虑社会人口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姚琛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6):851-853
了解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及其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不同行政区抽取40所高中及中职学校共13 228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被试在过去1周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活动达30 min的天数比例最低的为6 d(3.15%),最高的为2d(17.36%).在过去1周体育锻炼活动每天达60 min的天数比例最低的为6 d(2.25%),最高的为0(22.84%).男生在过去1周体育锻炼时间(≥60 min)和中等强度体育锻炼(≥30 min)的天数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7,21.87,P值均<0.01).在过去1周体育锻炼时间(≥60 min)和中等强度体育锻炼(≥30 min)的天数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87,57.20,P值均<0.01).高中学生中等强度体育锻炼(≥30 min)的天数高于中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1周每天锻炼时间≥60 min的天数为0d和中等强度体育锻炼(≥30 min)的天数为0d的学生自感学习成绩均相对较差(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均不足,体育锻炼缺乏的学生自我感觉学习成绩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与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的相关性,为针对性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12月在中国6座城市共选取4 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对被试进行PA与SES状况的调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  结果  在不同强度PA方面,低SES组在低强度体力活动(LPA)、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总体力活动(TPA)上的时间分别为28.5(6.9,57.1)、46.2(25.7,79.2)、61.4(34.3,101.9)及102.9(65.0,145.8)min/d,均高于中SES组[21.4(4.3,50.7)、37.1(18.6,65.7)、50.3(27.1,86.8)、85.7(49.3,127.1)min/d]、高SES组[24.3(5.0,54.3)、40.0(21.4,69.1)、54.3(32.9,91.4)、89.6(55.7,132.9)min/d](P值均 < 0.01);在不同类型PA方面,低SES组的交通类PA[40.0(15.0,68.6)min/d]与娱乐类PA[4.3(0,17.1)min/d]时间最长,高SES组的运动类PA[36.4(20.7,60.7)min/d]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在MVPA达标率上,低、中、高SES组分别为51.1%,42.5%和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2,P < 0.05);控制混杂因素后,低SES组的MVPA达标率是高SES组的1.24倍(P < 0.01)。  结论  SES处于中等水平的儿童青少年的MVPA及TPA时长最低;低SES组交通类及娱乐类PA时长较长,而高SES组运动类PA时长较长。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中国视力障碍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模式和久坐行为时间,为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加速度计对中国西部地区某特殊教育学校78名7~23岁视力障碍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和模式进行测量.结果 男女生相比,男生身高略高、身体略重(t值分别为2.81,2.46,P值均<0.05).基于Puyan等加速度计切点值,学生平均每天进行轻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时间为(285.18±47.29) 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physical activity,MPA)时间为(141.92±57.63) min,高强度身体活动(vigorous PA,VPA)时间为(17.66± 14.83) 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为(159.58±69.83) min,久坐时间为(988.38±110.18)min.98.7%的受试者达到了WHO关于青少年每天应至少进行60 min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的推荐量.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特殊学校视障青少年每日进行促进身体健康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水平达到且超过WHO身体活动推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依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于2018年9—12月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4 26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进行体力活动调查。  结果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总体检出率为53.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0.8%,女生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P < 0.05);不同年龄段中,10~12岁MVPA不足检出率最低(43.6%),16~18岁最高(63.0%),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3,30.79,P < 0.05)。总体体力活动、低强度体力活动、中强度体力活动、高强度体力活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92.9,24.3,41.4,7.1,55.7 min/d。体育锻炼、家务活动、娱乐活动和交通活动的中位数分别为34.3,2.1,2.3,30.0 min/d,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5.03,74.99,300.26,64.16,P值均 < 0.05)。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P < 0.05),华北地区最低(44.0%),华东地区最高(65.9%)。  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MVPA不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男生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8.
刘洲  王剑  张晓丹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8):1190-1193
探讨青春期学生体力活动与体脂肪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国内青少年超重肥胖现象以及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市四十一中学、天津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招募366名初中生,采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采集7d日常体力活动数据,采用InBody 5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脂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男、女生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比、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生(t=-4.73,P<0.01);不同性别学生轻体力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M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高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VPA)时间均高于女生,久坐时间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2.64,3.23,4.24,-2.85,P值均<0.01);男、女生超重组和肥胖组LPA,MPA,MVPA,VPA时间均低于正常组,但久坐时间高于正常组(F值分别为14.63,15.54,P值均<0.05).男、女生腰围身高比、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与久坐时间均呈正相关,与LPA,MPA,MVPA时间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男生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生且体力活动水平更高,正常体重青少年比超重、肥胖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更高.长期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并适当减少久坐时间,对于青少年有效控制体重、预防慢性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评价近10年内应用加速度计客观测量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水平及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线数据.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及静态行为相关的文献.依据基于PICOS原则制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采用基于STROBE声明修订的文献质量评价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MVPA、SB时间等数据资料并应用CMA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6篇文献(2012-2019年)进入Meta分析,样本量范围为96~2 163.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均MVPA时间为37.66 min/d,SB时间为539.61 min/d;男生MVPA高于女生(P<0.01);上学日的MVPA、SB均高于周末(P值均<0.05).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多;女孩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不足,上学日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及静态行为时间均高于周末日.  相似文献   

20.
了解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体力活动情况,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金山区6 所中学,再从抽取的6 所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 个班级,抽中班级的所有签署知情同意的学生参与此研究.学生分别记录上学日(从当日放学到第2 天上学抵达教室期间) 和双休日(全天时间) 进行静态和动态体力活动内容及时间.结果 初中生上学日和双休日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分别为3.70 和7.85 h,年级越高,学习相关活动时间越长(P<0.01); 乡镇学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间较乡村学生时间长(P<0.01).上学日和双休日中,学生闲暇时间动态体力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9.0 和45.0 min,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14.0 和17.5 min.上学日 36.0%的学生上下学采取主动交通方式,双休日仅有11.4%的学生能达到60 min 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七年级、乡镇、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进行中等到高等体力活动比例较高(P<0.05).结论 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学校、家庭、社区应联合促进学生多参与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