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颈内动脉(ICA)及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和(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经DSA证实为单、双侧ICA或MCA狭窄和(或)闭塞患者(病例组)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观察CTP成像特点,并对各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TA诊断为单侧ICA狭窄和(或)闭塞的患者17例中,5例仅累及分水岭区,10例同时累及MCA供血区和分水岭区。单侧ICA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灌注异常患者12例,非症状侧与症状侧的分水岭区CBF分别为(41±9)和(38±8)ml·100g^-1·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P〉0.05);MTT分别为(5.2±1.1)和(10.9±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CTA诊断为双侧ICA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13例中,双侧CTP均表现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灌注缺损。25例单侧MCA狭窄患者,4例灌注正常;17例脑灌注缺损区为MCA供血区,4例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12例双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灌注损伤区均为MCA供血区加分水岭区。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联合应用脑CTP检查,为ICA和MCA狭窄和(或)闭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详尽客观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以及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拟诊为缺血性脑病并经MRA/CTA证实为单侧MCA狭窄患者38例,对照组为脑动脉正常者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双低剂量方案行全脑灌注检查,同时行头颅MRI检查;测量ROI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LY)。采用Kendall’s tau_b秩和检验评价脑动脉狭窄程度、脑血流灌注情况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1)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的程度无相关性(P=0.313)、与患侧灌注减低程度无相关性(P=0.848);(2)患侧灌注异常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呈正相关(P=0.000);(3)MCA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中出现梗死的单双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3,P=0.003)。结论: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脑灌注血流量降低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CT灌注成像对诊断颈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病人行常规CT,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评价CT灌注成像的峰值时间(TTP)、血流量(CBF)、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15例TIA病人在T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TTP较对侧延迟.CT灌注显示异常灌注病灶的数目及范围多于平扫.患侧TTP延长及对侧的TTP分别为(13.0±3.8) s和(8.3±1.7) s,P<0.01,而CBF无显著性差异.20例病人40支颈动脉CTA观察到4支血管闭塞,31支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程度同TT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可同时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及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5例超早期(发病<6 h)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头颅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在常规轴位CT扫描后选取基底节区层面,经肘静脉团注45 ml非离子型对比剂,同时开始持续40 s的单层连续动态扫描,重组的40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进行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双侧基底节区感兴趣区的局部脑血流量(CBF)及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5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9例被后期追踪CT或MRI证实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20例梗死灶直径>5 mm(<20 mm),9例病灶<5 mm;余6例CT复查为阴性而临床诊断为脑梗死.20例梗死灶直径>5 mm(<20 mm)中有17例CT灌注为阳性,表现为CBF明显低于正常侧,TTP明显长于正常侧;另外3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20例梗死灶直径>5 mm(<20 mm)患者患侧及对侧的局部灌注平均CBF分别为(384.9±118.7)ml·min-1·L-1和(256.2±80.3)ml·min-1·L-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8,P<0.01);患侧及对侧的局部平均TTP分别为(12.8±3.4)s和(9.6±3.8)s,双侧对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104,P<0.01).9例病灶<5 mm患者中,仅2例CT灌注为阳性,患侧及对侧局部灌注平均CBF分别为(448.0±137.8)ml·min-1·L-1和(422.2±229.6)ml·min-1·L-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4,P>0.5);患侧及对侧局部平均TTP分别为(10.1±2.0)s和(9.3±1.3),两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9,P>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能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和脑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Brilliance CT 64,对30例发病12h内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计算出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包括:脑血容量图(CBV)、血流量图(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所有病例在发病后3~14天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患者中16例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常规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CBF及CBV减低、MTT及TTP延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侧CBV与对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重建CTA图像显示16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其中1例伴大脑后动脉狭窄、左侧后交通动脉闭塞);4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及时、准确地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联合应用两者,对早期诊断急性脑缺血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通过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一站式扫描,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血管再通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对40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头颈CTA检查确定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率>70%)行320排CTPI检查,重建灌注参数图及4D-CTA图。在基底节层面选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作为感兴趣区行灌注参数测量,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对患侧与健侧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根据CTA图将Willis环分为开放组及未开放组,对两组的dTTP(患侧TTP-健侧TTP)、dMTT、rCBF(患侧CBF/健侧CBF)及rCBV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间各个兴趣区的缺血程度(rCBF<80%为重度,>80%为轻度),评价Willis的代偿能力。结果:与健侧比较,患侧脑区MTT、TTP延长,CBV增大,CBF略下降,其中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前、后分水岭区C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lis环未开放组各兴趣区dTTP、dMTT、rCBV和rCBF均高于开放组。仅前分水岭区的脑缺血程度与Willis环是否开放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患侧脑组织MTT、TTP延长,部分脑区CBF下降,处于低灌注状态;Willis环对患侧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在前分水岭区代偿作用明显;CTPI可以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提供血管再通依据。  相似文献   

7.
戴峰  张秀明  杨涛  王静雅  高歌军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49-1252
目的:应用5% 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I)及CT血管成像(CTA)分析基础状态和激发状态下正常受试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0名排除肺部和心脏疾病的正常受试者行基础态CTPI和CTA检查,吸入5%CO2和95% O2混合气体2 min后行CTPI检查.结果:C...  相似文献   

8.
TIA患者脑动态CT峰值时间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脑动态CT峰值时间(TTP)灌注成像对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7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进行脑动态CT扫描TTP灌注成像检查。感兴趣区层厚10mm,扫描矩阵512×512,曝光电压和功率与常规扫描相同。动态CT检查为在启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的同时对感兴趣层面进行连续快速扫描。曝光时间为1s,连续扫描40s,共40层。碘对比剂为300mg碘海醇,流量为8ml/s,总量为40ml。CT检查结束后,用自编软件进行动态增强CT数据处理。用手工画线方式将脑实质与颅骨、皮下组织、脑室和图像背景分割,最后仅留下脑实质的彩色TTP灌注图像。结果:17例常规CT检查(包括增强检查)和12例常规MR检查均未发现脑内有与TIA发作临床表现相符合的新鲜病灶。脑动态CT扫描TTP灌注成像显示脑内有与TIA发作临床表现相符合的病灶14例(82.35%)。其余3例脑TTP灌注成像未见异常。结论:虽然动态CT峰值时间脑灌注成像只能进行单一层面的检查,但其方法简单、易行,可显示常规CT和MR无法发现的早期脑缺血区的血流异常,对TIA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该方法优于CBF和CBV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DSA 及 CT 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 MMD 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 DSA 检查,13例行术后 DSA 检查,51例行术前 CTPI 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患者行术后近期和远期 CTPI 检查。根据 DSA 图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型和颈内动脉(ICA)分期;在 CTPI 参数图(包括 CBF、CBV、MTT 和TTP)上对5个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脑梗死前期的术前分期及评估手术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采用配对 t 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 DSA 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大脑中动脉(MCA)病变,单一 MCA 受累占71.4%(35/49)。40.8%(20/49)的患者 ICA 分期处于Ⅳ期。49例均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31例可见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侧支循环。术后评估中,21例行 STA-MCA 搭桥术的患者中吻合血管再通率为95.2%(20/21),其中13例术后 DSA 复查示69.2%(9/13)的患者颅底烟雾状血管减少或消失;②51例的术前 CTPI 显示患侧的 MCA 供血区、基底节和 PCA 供血区的 CBV 升高,MTT 及 TTP 延长,MCA 供血区的 CBF 降低,ACA 供血区的 MTT 延长,且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定性评估中,66.7%(34/51)患侧 MCA 供血区梗死前期分期为Ⅰb 期。搭桥术后近期复查 CTPI 显示患侧 MCA 和 PCA 供血区、基底节及丘脑的灌注参数绝对值及相对值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搭桥术后远期 CTPI 示MCA、PCA 和 ACA 供血区及基底节的灌注状态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P <0.05)。结论:DSA 及 CTPI 能有效地评估单侧MMD 的血管情况及脑灌注状态,能对了解病情、筛查手术适应证及评估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volume shuttle)的80 mm CTP)及80 mm动态4D-CTA诊断大脑Willis环血管狭窄或闭塞.方法 55例大脑中动脉(MCA)或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脑CTP和头颈部CTA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80 mm(0.625 mm×128)扫描覆盖范围内动态4D-CTA.采用K Independent Samples分析ICA或MCA狭窄或闭塞者脑血流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 40例单侧MCA或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4例脑血流灌注未见显著异常改变,36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延迟区,病变侧MTT(7.18±1.34)s、TTP(19.65±1.81)s与健侧MTT(5.22±1.14)s、TTP(17.62±1.65)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833、25.817,P值均<0.017);CBV、CBF未见明显异常.15例双侧MCA或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例责任病灶侧与非责任病灶侧比较,脑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差异.10例责任病灶侧与非责任病灶侧比较,可见明显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区,TTP和MTT较非责任病灶侧延迟,责任病灶侧 CBF(42.85±6.09)ml·100 g~(-1)·min~(-1)、CBV(2.63±0.42)ml·100 g~(-1)、MTT(11.27±1.43)s、TTP(21.07±1.44)s和对照组CBF(71.20±6.30)ml·100 g~(-1)·min~(-1)、CBV(2.29 ±0.15)ml·100 g~(-1)、MTT(3.38±0.61)s、TTP(17.64±1.70)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314、5.913、17.334、13.834,P值均<0.017).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获得80 mm动态Willis环4D-CTA图像,27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右侧MCA狭窄患者13例,左侧MCA狭窄患者9例;单侧MCA闭塞患者5例,其中右侧1例,左侧4例.9例双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D-CTA图像显示双侧MCA狭窄.4D-CTA图像与常规CTA、DSA显示Willis环血管狭窄或闭塞结果一致.结论 64层CT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可同时获得80 mm脑血流灌注和80 mm动态Willis环4D-CTA,对MCA或ICA狭窄或闭塞不仅能确定脑灌注异常范围,而且能够进行病因诊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疗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