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生物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缺乏。通过查阅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介绍探究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机理、探究凝胶电泳的作用机理、解读DNA图谱和模拟基因工程等4个有关基因工程内容的探究活动,并加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6,41(4):39-40
有丝分裂实验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经典实验, 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安排有“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验证性实验。从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和探究活动的难易上看,该实验属于“零级水平探究”,即活动的各个步骤在实验之前均由教材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要依步进行即可。如果在此基础上,挖掘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性课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也可以提升探究活动的层次,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那么围绕有丝分裂的探究性实验该如何设计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知识的做法,将探究实验放在前面,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和概念,为以后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活动耗材多、用时长、操作繁琐。本文主要阐述该如何改进该实验、组织学生有效探究,以发挥其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吉红亮 《植物杂志》2010,(10):92-93
就生物实验教学而言,旧教材的实验更多地是验证性实验,教师只要保证将实验顺利验证正确就行,而现在在生物课标教材中,生物学探究实验大大增加,教师不仅要在实验中贯彻探究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中现行生物学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内容,也是第1个探究性实验一但是.教材中所介绍的实验药品(α-淀粉酶)价格较贵,实验设计思路为定性实验。能否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使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内容,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细胞代谢”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细胞呼吸是细胞产能代谢的主要方式。“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单元一个很重要的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借此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中利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7.
1 教学设计的思想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I) 与原生物学教材(人教版2003年版)在本课实验内容上的主要区别是将色素提取液丙酮改为无毒性的无水乙醇。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发散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的“用教材”  相似文献   

8.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一个重要学生活动,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明确要求。组织实施好这个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种群增长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领悟取样调查、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教学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代谢是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特征,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要求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组织实施好这个典型的探究实验不仅利于学生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更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陈代谢与酶"一节的学生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陈代谢与酶”一节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了酶的发现、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对酶的特性教材中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学会探索酶的特性的方法.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切身体会到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特点。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和探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教学设计思路选用教材:人教版生物学教材(8年级上册)。本课通过“玩纸飞机”的活动发现问题、引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再通过系列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并由“观察家鸽”、分析资料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学生交流,从而完善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列举了许多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了能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有必要对某些实验进行改造、重新设计、进一步探究,针对教材中“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尝试。  相似文献   

13.
毕诗秀 《生物学通报》2014,(3):45-48,F0003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学习。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是生物学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模型探究、科学史探究、生活中的偶然发现进行探究等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成分”的拓展性实验教学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实验内容的组织 依据高中生物学新课标的精神,在人教版生物学课本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设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内容。这个实验我们安排2课时,第2课时将课本中有关蛋白质检测的实验内容适当拓展,在学生习得蛋白质检测原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探究日常食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成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6月出版的新高中教材《生物·第一册》(实验修订本·必修 )里 ,编写了“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 ,目的在于 :1)初步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和 p H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 ,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条件。其基本流程略。在经过近 2年的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从各地从事生物学教学的中学教师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问题和令人遗憾之处 :首先是材料…  相似文献   

16.
谭云 《生物学通报》2011,46(1):42-44
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的实验内容较多,而高一年级生物学课时不足,完成实验教学较紧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及“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其中的2个实验,原来安排2课时,考虑到单个实验内容较少,尝试将2个实验整合,安排1课时完成。但如果仅仅简单、机械地合并,可能会影响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在考虑课堂用时的前提下,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旨在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期达到既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培养生物学实验的方法和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市级课改公开课“酶的特性”一节为例,对比分析了教材中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的选择与呈现。精心设计后的实验及呈现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得酶特性的相关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形成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被高度激发,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课堂。  相似文献   

18.
王建森 《生物学通报》2005,40(12):29-29
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一个简便实用的探究实验不仅能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能大大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明晰的科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尝试以一实例,来介绍在7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学内容中,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活动的。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生物学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可以就一个事物 ,提出自己的问题 ,共同经历科学探究和发现的曲折过程 ,共同感受探究性学习中诗意的情感体验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探究活动实现知识、情感和技能的教学目标。探究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的蓬勃生机 ,启发我们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下面是在生物学课标教材的教学实践中 ,对不同类型的课题进行的探究教学活动的尝试和思考。1 探究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把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控制的实验放到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完成 ,使之成为可控制的过程 ,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张万明 《生物学通报》2011,46(11):55-56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的内容。该实验的目的是要在学生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下面以“脂肪的检测”一个教学环节为例,谈谈对教材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