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铬在自然水体中的常见价态有+3价和+6价,发光细菌法是评价其水生态急性毒性的快捷方法。本文以硫酸铬和重铬酸钾为试剂,明亮发光杆菌为受试生物,系统研究了pH对细菌发光强度以及对Cr(Ⅲ)和Cr(Ⅵ)毒性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明亮发光杆菌在pH 4~9范围内,发光稳定;测试EC50值配制的系列Cr(Ⅲ)、Cr(Ⅵ)溶液,浓度相差200倍,pH差异显著。采用HCl或Na OH溶液调节待测液pH,暴露15 min,在pH=4和5时Cr(Ⅲ)的EC50值分别为169.46 mg·L~(-1)和261.75 mg·L~(-1);制革用铬粉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远高于相应pH的硫酸铬;pH升高Cr(Ⅲ)毒性减小,可能与体系中羟配聚的Cr(Ⅲ)物种丰度的增加有关。当溶液pH从4升高到9,Cr(Ⅵ)的EC50值从24.03 mg·L~(-1)减小为11.16 mg·L~(-1),Cr(Ⅵ)的毒性远高于Cr(Ⅲ)。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水解类单宁橡椀、塔拉及其相应的水解单体没食子酸和鞣花酸4种物质,与Cr(Ⅲ)的络合能力、还原性、抗氧化性,及其对皮革中Cr(Ⅲ)氧化为Cr(Ⅵ)的防治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总酚值作为计量基础,取总酚值相同量的上述物质,与等量的铬粉作用,用福林酚法表征活性酚羟基的数目,从活性酚羟基的剩余数推知其络合能力,铁氰化钾还原光度法表征其还原性的强弱,DPPH光度法测其抗氧化性。主要结论:4种物质还原性和抗氧化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鞣花酸、没食子酸、塔拉和橡椀,它们与Cr(Ⅲ)的络合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对皮革中Cr(Ⅵ)的防治作用直接相关,而与其上述性质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加脂剂组分对成革中Cr(Ⅵ)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热对皮革的作用,分析了一些制造皮革亚硫酸化加脂剂的组分在皮革中对Cr(Ⅵ)含量的影响,发现制造加脂剂组分的碘值高低与诱发皮革中Cr(Ⅵ)的产生直接相关,而与制造加脂剂的原料来源无关。如在相同的光热条件下,植物类梓油诱发力最强,鱼油其次。本文也同时描述了能够降低成革中Cr(Ⅵ)的铬能净助剂、国产塔拉栲胶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归纳了皮革加工过程和贮存环境中产生Cr(Ⅵ)的影响因素,如加脂剂、pH、检测方法、贮存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等,并详细阐述了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皮革工业中Cr(Ⅵ)的含量,概括了防治或减少皮革中Cr(Ⅵ)含量的主要措施。提出皮革中Cr(Ⅵ)超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制革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控制好工艺参数外,还应具体分析产生Cr(Ⅵ)的主要原因并利用联合防治的方法确保皮革中Cr(Ⅵ)达标,以期为制革企业治理皮革中Cr(Ⅵ)提供参考方法,加快推动皮革企业的清洁生产,使我国的制革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乳状液膜法进行皮革中Cr(Ⅵ)含量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状液膜法对皮革试样浸取液进行处理,分离其中的Cr(Ⅵ),而后用双空白法测定分离液的Cr(Ⅵ)含量。同时用KMnO4氧化法分别测定分离前后试液的总铬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乳状液膜法可以高效地分离皮革试样浸取液中的Cr(Ⅵ),分别测定分离前后溶液的总铬含量,即可以计算皮革试样中Cr(Ⅵ)的含量。本方法测试准确,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皮革中Cr6+的存在及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扼要探讨了铬的两种化学形式Cr(Ⅲ)和Cr(Ⅵ)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Cr(Ⅵ)在皮革中的形成原因,并讨论了皮革中Cr(Ⅵ)的提取和测定方法。介绍并评价了一种新的Cr(Ⅵ)分析方法:流动注射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以废弃革制品中的皮革为吸附剂,进行了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考察了废弃革制品皮革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废弃革制品中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拟合;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在不断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吸附时间延长,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吸附过程;溶液pH值增大,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溶液中Cr(Ⅵ)的吸附量随之减小;而温度升高,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量增大的幅度不是很大。故利用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制备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Cr(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碱式消解法测定铬鞣剂中的Cr(Ⅵ)含量。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抑制铬鞣剂中的Cr(Ⅲ)与Cr(Ⅵ)之间的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回收率为94.6%~103.2%,RSD为2.1%。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以及Cr(Ⅲ)络合物中被氧化的Cr(Ⅵ)为量化指标,探讨微波辐照含羧基配体(甲酸、醋酸和皮胶原)与硝酸铬(硫酸铬)反应后的三价铬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可以促进Cr(Ⅲ)络合物形成的化学反应速率和络合的程度,同时即使在加速老化的条件下,微波辐照后形成的三价铬络合物中Cr(Ⅵ)转化的可能性也减小。综上所述,微波辐照对铬络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铬鞣过程具有正面效果,为微波辐照在铬鞣化学上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处理制革中Cr(Ⅵ) 的一种新生物材料的可行性.首先在LB培养基中加入Cr(Ⅵ),检测了Bacillus fusiformis在含Cr(Ⅵ)培养基中生长后细胞内外的Cr(Ⅵ)和总铬含量;然后研究了不同Cr(Ⅵ)初始浓度、温度、Ph值、细胞生物量对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的影响,并在最适温度、Ph值、细胞生物量条件下,对菌株连续培养以检验其对Cr(Ⅵ)的持续还原能力;最后探究了制革中常见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的方式可能主要为胞外还原.当初始Cr(Ⅵ)浓度不超过50 mg/L、温度32~37 ℃、Ph值7.0~8.0、细胞生物量6.7×1011 CFU/Ml时,Cr(Ⅵ)的去除率较大.在连续培养过程中,菌株具有持续的生长和还原Cr(Ⅵ)的能力.在各种金属离子的比较中得出Cu2+对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有较强的促进作用,Al3+、Fe3+次之,Cr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Bacillus fusiformis的还原特性可为处理制革中的Cr(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 46个皮革试样浸取液中Cr(Ⅲ )和Cr(Ⅵ )含量的测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皮革试样浸取液中的Cr含量大小不一 ,且有的还相差较大。用双空白法测定有色皮革试样浸取液中的Cr(Ⅵ )含量 ,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酿酒废弃葡萄皮渣对Cr(VI)的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磊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930-932
利用酿酒后废弃葡萄皮渣(WGP)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六价铬离子Cr(Ⅵ)进行吸附试验,研究了吸附时间、粒径、用量、溶液pH、Cr离子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如下:WGP对Cr(Ⅵ)的吸附4 h就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率为87.97%;粒径小于60目的WGP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与WGP用量正相关,用量1 g以上吸附率趋于稳定在88%左右;WGP对Cr(VI)的吸附率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直至pH为3时,吸附率趋于平衡;溶液中Cr浓度越高,葡萄皮渣对Cr(Ⅵ)的吸附率越高。研究表明:酿酒后葡萄皮渣具有较强吸附铬Cr(Ⅵ)的能力,可作为铬吸附剂,用于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冯源  强西怀  张辉 《中国皮革》2012,(13):10-11,16
以铬复鞣的绵羊蓝湿坯革为研究对象,用抗坏血酸、对苯二酚、没食子酸及没食子酸衍生物N,N’,N’’-三(3,4,5-三羟基)苯甲酰-2,4,6三氨基-1,3,5三嗪(TBM)4种抗氧化剂分别处理坯革。试验发现:4种抗氧化剂对皮革中Cr(Ⅵ)都有不同程度的消除和抑制作用,其中没食子酸和TBM对六价铬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废弃羊革制备一种廉价的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Cr(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废弃羊革对Cr(Ⅲ)的吸附为单层吸附,能很好地拟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该吸附过程经过2~3阶段完成。在Cr(Ⅲ)初始浓度600mg/L、温度25%、吸附剂用量0.8g、pH值4、时间2h的条件下,对三价铬的去除率最大可达83.56%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 ICP MS)同时测定纺织品中可萃取Cr(Ⅲ)和Cr(Ⅵ)。采用Agilent Bio WAX阴离子色谱(50 mm×4.6 mm,5 μm )柱,无需使用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氢氧化铵,就可以很好的分离Cr(Ⅲ)和Cr(Ⅵ)。分别对羊毛、棉和涤纶纺织品样品进行Cr(Ⅲ)和Cr(Ⅵ)回收率及精确度的测试,回收率为86.4%~105.7%,方法精密度小于4.7%。Cr(Ⅲ)和Cr(Ⅵ)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0 μg/L和0.016 μg/L。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铬鞣革中Cr(Ⅵ)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生产过程的p H、加脂剂、抗氧化剂和储运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对Cr(Ⅵ)含量的影响,介绍了不同检测方法及条件对Cr(Ⅵ)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成革中Cr(Ⅵ)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国际标准的DIN53314方法测定成革中的Cr(Ⅵ),讨论了成革中Cr(Ⅲ)转化为Cr(Ⅵ)的基本原理。从加热、光照和浸汗时间观察了对成革中Cr(Ⅵ)含量的影响,并阐述了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加热、浸汗和光照对六价铬含量都有影响,光照的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18.
用有机物还原的铬鞣液往往具有优良的鞣革性能,一般认为这是由于此时溶液中存在掩蔽了的铬络合物,因此,在无机物还原的铬鞣液中,有时加入有机酸及其盐,以提高鞣革性能。为了解此时溶液的组成,竹之内一昭等也将0.1当量/Cr的甲酸盐、乙酸盐、草酸盐和乳酸盐加入氯化铬(Ⅲ)溶液,制备出了各种掩蔽了的Cr(Ⅲ)络合物,并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来分离它们,然后测定了所分离的这些络合物的晶体的红外光谱,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制民用碳渣对深色革提取液脱色后,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Cr(Ⅵ) 含量进行测定.碳渣对有色溶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性能:在30 ℃,pH=11.0的条件下,用3g碳渣对20 mL的提取液脱色3 h,除了黄色染料溶液外,其余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对Cr(Ⅵ)离子不吸附,排除了检测中有色溶液对Cr(Ⅵ)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以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和黑荆树单宁为鞣剂,模拟制革工艺条件,制得三种固载单宁皮粉材料(IT-HP),并将其作为成品革模型化合物,研究其所含单宁对Cr(Ⅵ)的还原吸附作用.系统研究了pH值、单宁含量以及初始Cr(Ⅵ)浓度对还原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单宁对Cr(Ⅵ)的还原率和吸附率大小顺序为黑荆树单宁>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其值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单宁对Cr吸附率随单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H=3.0、初始Cr(Ⅵ)含量为50~100 mg/kg时,IT-HP中5%的单宁可使残留在溶液中和吸附在IT-HP上的Cr(Ⅵ)含量均小于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