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学术界和政界对“西部大开发”的看法各有所长。部分学者认为 ,西部大开发必须从“资源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 ,从发展“产业优势”转向发展“竞争优势” ,从“国家指导”“国家推动”转向“国家诱导”“民间主导”模式。笔者认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 ,因为西部大开发仍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部分 ,不仅要考虑其作为改革所具有的一些共性问题 ,还应结合西部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不宜简单照搬东部改革的成功经验。对西部来说 ,目前的某些提法过于激进和理想化。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社科联、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日报社和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1日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了“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 WTO陕西应对之策学术研讨会”。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界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界的同仁、新闻媒体共 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针对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 WTO的大背景 ,陕西如何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 .关于陕西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加入 WTO的问题 陕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曹钢教授认为 ,目前陕西在对 WTO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不是通…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无形资本 ,对陕西经济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知足常乐的价值观念 ,传统的择业观念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观念 ,所有制问题上“左”的观念 ,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旧道德观念 ,成为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几种主要观念。通过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改革、扩大开放、体制改革等措施 ,实现陕西民众尤其是政府的观念转变 ,对陕西迎接西部大开发、实现伟大历史复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仅要花大力气研究经济因素 ,而且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多层次、多方向研究制度、心理、伦理、宗教等 ,“非经济”因素 ,这些“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深入研究“非经济因素” ,对西部大开发有着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两个大局”的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发展大思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是西部大开发取得实效的两大关键因素。对西部开发必须要有长期规划,切实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这一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 ,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是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大格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大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需要健全法制 ,形成长期性的制度 ,以保障开发战略的规范性实施。因此 ,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保障问题 ,是法学界、民族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2 0 0 1年 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吴大华、徐杰合著的《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保障》一书 ,是在对西部现实法律状态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 ,认真分析西部大开发的理论与现实 ,同时也详…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先导和“引爆”作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给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在市场经济、特色和品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指导下确立发展战略。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主要集中于观念改变、思维创新、资金筹措、市场开拓、人才培养、区域联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因素和关系.在本文中,笔者从人文环境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角度出发,分人文环境及其作用、区域观念转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区域新形象塑造四个部分,对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出台 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投资、立项、税收优惠、对口支援、引纳人才、利用外资等具体内容共70条。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最系统、最具体的一份文件,无疑将对西部大开发产生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5月 1日至 3日 ,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期间 ,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和荆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龙舟文化研讨会 ,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和武汉各地的专家学者 ,就龙舟文化的渊源、内涵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龙舟文化的渊源是与会学者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自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提出“龙舟竞渡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一个龙的节日”说法以来 ,影响深远 ,至今不少学者仍赞同此说。不过 ,有的学者在此会上 ,认为“蛮”是一个广泛而笼统的观念 ,实际上 ,以龙…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 ,面向 2 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无疑对于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 ,对于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早日全面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作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桥梁 ,中部地区应发挥哪些作用 ,如何进行正确的战略定位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西部大开发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即从近期看 ,西部大开发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长远看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地区间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分析了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西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现状及借鉴国外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 ,从金融环境角度 ,提出了发展西部经济必须实行财政、金融政策倾斜的观点 ,实行差别化法定准备金制度 ,差别化利率政策 ,设立区域性金融机构 ,改善票据结算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分析当前形势 ,总揽全局作出的面向 2 1世纪的重大决策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四川作为在西部乃至全国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省份 ,应该也必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结合本省实际 ,四川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认真分析并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科技教育发展同人力资源开发、观念转变同体制创新等关系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西部长期积累及“后发优势”预示着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已成熟;思想观念、地区经济竞争力、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及增长方式、开放度及市场化等方面的差距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政府大力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应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经济发展理论, 指出以企业家为主体的人力资本的缺乏和创新精神的丧失, 正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 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 其前提是要解决好创新主体的形成问题和人们观念的转变问题。为此,发展西部经济应遵循教育先行的原则,大力培育出一个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群体, 最终解决西部经济开发中的人力资本瓶颈问题以推动西部工业化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提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以来,我国一些经济学者从多方面积极探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和方式方法。但至今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论著问世。由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韦苇教授和刘新权同志主编的《西部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在国内首开了将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深入研究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全书3 0万字,2 0 0 3年6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和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这部具有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开拓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研究领域,填补…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环境代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正确行为,使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实施西部大开发必然要面临着环境代价这一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代价问题,必须一靠政府有效干预,正确引导;二靠加强技术进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此外,还要牢固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利时机。西部地区要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实现大开发,关键是树立市场观念和信用观念,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营造一个高效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发展战略构想中的又一个“大局”;而大建设、大发展,则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硬道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则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利时机.西部地区要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实现大开发,关键是树立市场观念和信用观念,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营造一个高效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