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红  吴伟陵 《电子学报》1999,27(Z1):11A
WCDMA系统提出了单码和多码两种多速率传输方案.文献[1]用标准高斯近似(GA)方法比较了这两种方案,结果表明两者性能相似.文献[2,3]指出,当接收的干扰用户功率不相等时,这种标准高斯近似并不准确.本文采用改进的高斯近似(IGA)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两种传输方案中信号的动态范围要求不一样,但在AWGN信道上这两种方案的误码率性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和Turbo编译码技术,研究了基于这两种技术的无线图像传输方案,并对联合SC-FDE和Turbo码图像传输方案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把SC-FDE技术和Turbo码技术结合应用到无线图像传输中可以明显提高接收图像质量,改善信噪比性能。相比较传统无SC-FDE的图像传输方案,在误码率为10-5时有约1.5dB的增益。从而表明,联合SC-FDE和Turbo码可以实现图像的更加可靠的传输,是实现图像的高速传输和高频谱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种分布式喷泉码在协作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少基于数字喷泉码的协作传输系统中的计算复杂度和传输延迟,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喷泉码的协作通信传输方案,给出了两层数字喷泉编码的度分布函数的设计过程;以各链路的丢包率为参量分析了系统传输时延,并与其他数字喷泉码传输方案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各链路丢包率较大时采用这种分布式喷泉码的协作传输机制能在传输时延上显著改善系统性能,而且各链路删除概率越大时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Turbo码与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的结合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Turbo码与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的结合方案。将Turbo码应用到采用MPEG—2标准的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信道编码中,并将Turbo码与RS码的级联方案进行了探讨。对探讨结果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相应的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PCM基带传输常用码型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非归零码与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相互转换的基础原理,讨论了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其转换的方案,并给出了原理图。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案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可靠性高和调试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WCDMA系统的信道码分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支持多业务、多QoS的传输,能更好地利用信道码的分配策略。3GPPWCD-MA标准采用的正交可变长扩频码(OVSF)支持变速率业务,举例说明了一种可行的信道码动态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7.
段涛  孙军 《电视技术》2014,(9):140-143
前向纠错(FEC)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喷泉码(Digital Fountain)作为其中较先进的一种,在数字视频广播(DVB)和网络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设计了RS码和Raptor码的性能实验,验证在较高丢包率下的解码性能。提出了结合重传机制的Raptor码多路传输方案。实验证明,对于高波动性网络中的UDP传输,使用Raptor码能以较低的解码开销获得稳定的解码成功率,而ARQ-Raptor多路传输方案能有效地利用多路带宽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8.
陈为刚 《电视技术》2014,38(7):133-135,163,127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DTMB)标准中的级联码能够有效降低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的误码平层以获得极低的误比特率。基于DTMB标准中LDPC码与BCH码提出了一种性能优越的乘积码构造方案。构造的乘积码不仅性能优于级联码而且编译码复杂度与级联码相当,代价是较大的译码延时与较大的存储量。仿真结果表明,在码率相同且误比特率为1×10-7时,与级联码相比,构造的码长最长的乘积码可获得约0.12 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9.
前向纠错(FEC)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喷泉码(Digital Fountain)作为其中较先进的一种,在数字视频广播(DVB)和网络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设计了RS码和Raptor码的性能实验,验证在较高丢包率下的解码性能。提出了结合重传机制的Raptor码多路传输方案。实验证明,对于高波动性网络中的UDP传输,使用Raptor码能以较低的解码开销获得稳定的解码成功率,而ARQ-Raptor多路传输方案能有效地利用多路带宽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turbo码的特点,进行了turbo码性能仿真,提出了turbo码在衰落多径信道中的模型,讨论了turbo码在多媒体传输应用中其性能与QoS有关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玉珍 《信息技术》2006,30(10):102-103
通信系统中引起误码的主要因素是噪声和码间干扰。主要针对频带传输系统包括多进制调制系统如何能消除码间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无码间干扰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应满足的条件、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与系统带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调制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布式信源编码(Distributed Source Coding, DSC)中极化码码长受限带来的资源消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任意码长极化码的DSC方案以减少码长冗余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对待传输的信源序列选择合适的码长,将该码长分解为多个子码,信源分散放置于各子码之中进行系统极化码编码,在信道中只传输校验位,译码端利用信源相关性译码。在此基础上,利用打孔技术进行压缩。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SC方案具有灵活构造任意码长极化码这一优势的同时,压缩性能更优于标准极化码以及多核方式构造的任意码长极化码。  相似文献   

13.
归零码和非归零码传输系统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单信道40Gbit/s归零码(RZ)和非归零码(NRZ)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际模拟。考虑了光纤损耗,二阶群速率色散、三阶群速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及放大器噪声对系统影响,采用Q值判别法计算了系统可传输的最大距离,给出了系统眼图。计算结果表明,RZ的最大传输距离大于NRZ码,RZ系统传输性能优于NRZ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占据着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无线传输存在着传输带宽以及误码率等因素的限制。在无线音频传输中,想要获得高保真的效果,就必须在带宽以及误码率方面加以着重考虑。讨论了在无线传输误码率问题上RS码所带来的纠错能力以及其实现方法,并且给出了一种可行的低成本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吴丹  田亚飞  杨晨阳 《通信学报》2010,31(8):121-126
为了降低传输协议的复杂度,避免引入大量的反馈链路,将喷泉码应用于多级多路并行中继网络中进行开环差错控制.给出了采用喷泉码编码时的网络传输方案和帧格式,分析并比较了基于喷泉码方案和基于自动重传请求方案的传输时间.研究表明,应用喷泉码时系统的传输时间远小于应用ARQ时的传输时间,并且随着中继数的增加,喷泉码方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RS码是一种纠突发错误能力很强的信道编码方式,Turbo码是一种巧妙的将卷积码和随机交织器结合在一起,同时采用软输出并通过不断迭代的方法译码来逼近最大似然编码的一种新的纠错能力很强的信道编码方式;本文分析了两种编码方式并研究了将二者级联后RS-Turbo的性能,给出了将其级联码在图像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RS-LT级联码在无线图像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图像传输的RS-LT级联编码方法。分析了RS-LT级联编码相对传统LT码在提高可译码概率方面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提高了LT码在相同编码冗余度下的可译码概率,降低了LT码在一定可译码概率下的编码冗余度要求。在较强干扰环境下,应用RS-LT级联码方法,可以提供无线图像传输的"断点"续传机制,可显著提高无线图像传输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将纠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的RS码应用于HDTV信道传输中,以RS码结合交错码来提高信道传输体制的纠错能力,提出了RS码的编码方案,译码方案及交错方案。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RS码可使信道传输的误码率从10^-5降至10^-8。若将RS码一TCM码级联,可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编码增益,使得编码增益比无编码前增加3db-5db。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LDPC码编、译码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LDPC码在无线图像传输中典型应用方案,这些方案都结合了LDPC码的特性及JPEG2000的码流特点,较大提高了无线图像传输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Polar码是第一种理论上被严格证明能达到香农限的信道编码方法。结合Polar码的构造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的可抗差错的图像传输方法,将传输图像进行离散变换后获取的频率分量与Polar码极化后信道的可靠性一一对应,然后进行编码传输。仿真结果表明,新构造的图像传输系统,能以较少的信息完成图像传输,同时达到较高的传输质量,具有良好的可抗差错性和较高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